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4-12-31 00:00:00徐芸婷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2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

【摘要】 目的 探究风险分级护理联合红外线治疗仪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7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风险分级护理,2组患者均持续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内瘘功能、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透析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血痂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风险分级护理联合红外线治疗仪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风险分级护理;红外线治疗仪;内瘘功能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2-0098-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方法,顺畅的血管通路是顺利完成血液透析的基本保障[1-2]。动静脉内瘘具有创伤小、感染少等优点,是血液透析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应用动静脉内瘘期间常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临床增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长期需要维持透析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风险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不同疾病状态准确识别患者病情及存在风险,对患者开展分级护理能够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红外线治疗仪的红外线具有改善血管暗沉及纤维化、镇痛、消炎等功效,能够促进血管壁愈合和穿刺后的内瘘修复,对患者动静脉内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风险分级护理联合红外线治疗仪的具体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7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7.14±4.8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13±0.41)年;婚姻状况,已婚19例,未婚2例,离婚/丧偶9例;工作状态,在职14例,退休/离休9例,无业7例;合并症,糖尿病9例,低蛋白血症

3例,肾性贫血14例,高血压4例。观察组男性

18例,女性12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7.18±4.8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17±0.44)年;婚姻状况,已婚20例,未婚3例,离婚/丧偶7例;工作状态,在职12例,退休/离休10例,无业8例;合并症,糖尿病11例,低蛋白血症5例,肾性贫血12例,高血压2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6]中有关肾衰竭的诊断标准;透析时间不少于6个月;病情稳定,无严重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认知清晰。

排除标准:严重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心理应激障碍;内瘘处皮肤感染;依从性差。

1.3 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红外线治疗仪,采用HlTH-1型号的远红外线治疗仪(安徽航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皖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60078号)照射患者内瘘处肢体,40 min/次,3次/周。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透析治疗单,核对透析药物,密切关注患者透析中病情变化,并给予健康宣教,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观察组采用风险分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组建风险护理小组。风险护理小组由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共12人组成,患者均由固定的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负责,护士层级与护理级别相结合。(2)职责。低风险患者(病情轻、动静脉内瘘穿刺要求相对低)由责任护士负责,高风险患者(病情重、动静脉内瘘穿刺要求高)由主管护师负责管理,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由主任护师负责监督指导。(3)护理前准备。为患者建立详细的联系卡,标明对应责任护士或主管护师的联系方式,以便患者随时联系咨询,实施8 h上班24 h负责制度。(4)风险分级护理。对低风险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状况,2次/周,血液透析治疗1 d后,用40 ℃的热毛巾热敷,禁止内瘘穿刺部位浸水,如穿刺部位有渗血、红肿等情况,即刻加压止血,沿内瘘血管走向皮肤表面部位均匀涂抹血管软化药膏,于血管上方部位按摩,同时向肩部推揉血管,力量适度,15 min/次,

3次/d;对于高风险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主管护师对其动静脉内瘘状况定时监测与评估,并予以记录(血液流量、血管震颤感、外形、是否感染等),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使用血管彩超检测,同时复查血常规及其他实验室指标,1次/月,发现问题即刻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据检查结果制定下一个月的护理计划。(5)建立二级护理查房制度,高风险患者的护理工作由主任护师实时指导。

2组患者持续随访12个月。

1.4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内瘘功能、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1)内瘘功能。记录患者透析血流量、血痂消失时间,通过肱动脉血流量识别动静脉内瘘的功能。根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测量患者肱动脉血流量,500 ~

1 500 mL/min为正常流量,lt;500 mL/min为低流量,gt;1 500 mL/min为高流量。(2)睡眠质量。干预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 quality index,PSQI)[7]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共7个维度,总分0~21分,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3)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8]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共4个维度,74个条目,采取5级(1~5分)评分法,获得粗分后将其转换成百分制,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4)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血栓、出血、感染、水肿等。(5)满意度。干预前后,采用医院自拟动静脉内瘘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为满意,lt;75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内瘘功能比较

观察组肱动脉血流量、透析血流量较对照组高,血痂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1。

2.2 2组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PSQI量表中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2。

2.3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GQOLI-74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3。

2.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4。

2.5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见表5。

3 讨论

血液透析可治疗因肾功能衰竭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9]。目前,动静脉内瘘是临床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但长期血液透析会增加动静脉内瘘通路的负担,降低其通畅率[10-11],有效挽救动静脉内瘘,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是当前医务人员的共识。

远红外线照射产生的热效应可促使局部血管扩张,降低氧化压力,促使血流增加,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远红外线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电磁波,其辐射力和渗透力较强,照射在人体表面被吸收后会转化为热效应,扩张机体毛细血管,加强血液循环,强化机体新陈代谢,提高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12-13]。同时,远红外线治疗能抑制新生内膜增生,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阻止血管平滑肌生长,防止血管狭窄,从而保护内瘘功能。随着医疗条件不断进步,临床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针对性越来越强。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改善患者内瘘功能,但护理方法较为单一、枯燥,缺乏针对不同风险患者的分级护理,故还需探究其他有效护理方案,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肱动脉血流量、透析血流量高于对照组,血痂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PSQI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QOLI-74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lt;0.05),提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风险分级护理联合红外线治疗仪,能够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析原因为,风险分级护理是根据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组(低分险与高风险),并予以低分险与高风险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分级与资源分级,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与生命质量[14-15]。风险分级护理通过合理优化分配护理资源,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患者由固定的护理人员负责,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主管护师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检查护理,可有效规避影响动静脉内瘘功能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实施各种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维护患者内瘘功能,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16]。

综上所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风险分级护理联合红外线治疗仪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
饮食控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磷的影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所致血压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35:07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58:23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和ADPN水平的影响
上海医药(2016年15期)2016-09-26 15:45:27
全程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伸到居家护理的应用研究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科技视界(2016年5期)2016-02-22 12:37:56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5年14期)2015-04-29 19: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