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强调要“延续乡村文化根脉”,理顺了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实践路向。文章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背景,在提出研究问题和回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指出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是国家政策对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战略要求、档案机构拓展文化数字化服务功能内生驱动、突出档案工作“以人民为中心”根本价值旨归的时代必然。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揭示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在数字设施、资源结构、产业布局、治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此,提出推进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施策路径:筑牢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基座、激活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要素、建构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产业生态、铸就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
关键词:乡村档案文化;文化数字化建设;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社会需求;治理体系
分类号:G270.7
EmbracingCulturalDigitizationStrategies:AnExplorationofCulturalDigitizationinRuralArchives
ZhouYi1,ZhangQuanhai2
(1.Archivesof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2.Schoolof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
Abstract:Thedigit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isanimportantpartoftheimplementationofthenationalculturaldigitizationstrategy.TheOpinionsonPromotingtheImplementationoftheNationalCultureDigitizationStrategyemphasizetheneedto\"continuetherootsofruralculture\",whichclarifiesthepracticaldirectionofthedigitizationofruralarchivalculture.Againstthebackgroundofthenationalculturaldigitizationstrategy,thearticle,onthebasisofraisingresearchquestionsandreviewingtheresearchliterature,pointsoutthattheculturalconstructionofruralarchivesisastrategicrequirementofthenationalpolicyonruralculturaldigitization,anendogenousdriveofarchivalinstitutionstoexpandtheirculturaldigitizationservicefunctions,andaninevitableconsequenceofhighlightingthefundamentalvalueofthearchivalwork\"withthepeopleasthecenter\".Itisanecessityofthetimes.Throughcombingliteratureandcaseanalysis,itisfoundthattherearemanyproblemsindigitalfacilities,resourcestructure,industriallayout,governancesystemandotheraspectsofruralarchivesandculturaldigitizationconstruction.Inthisregard,thepolicypathtopromotethedigital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isproposed:tobuildasolidbaseforthedigital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toactivatetheelementsofthedigital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toconstructanindustrialecologyforthedigit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andtoestablishagovernancesystemforthedigitizationofruralarchivesandculture.
Keywords:RuralArchivalCulture;CulturalDigitizationConstruction;NationalCulturalDigitizationStrategy;SocialDemand;GovernanceSystem
历史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延续而繁荣兴盛。时下,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蓬勃发展,为乡村档案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其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乡村档案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核心构成因子,特指“在对乡村活动中产生的凭证信息进行合目的控制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档案精神文化以及与之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1],是延续乡村文化根脉的关键驱动和重要引擎。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强调要“延续乡村文化根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2]。习近平文化思想更使得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发展有理可依。毋庸讳言,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中关于乡村文化数字化的发展要求,为新时代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战略指导,将助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目前,学界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比如,易涛从社会认同视角出发,指出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乡村“寻根”文化发展诉求以及基层档案机构功能拓展是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动力来源,认为只有经济基础、法制规范、运行模式和资源内容等逐步成型,方能具备实现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各类条件;[3]赵彦昌等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我国乡村档案工作实际情况与现存问题,从均衡地区发展、变革思维方式、吸纳社会参与和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提出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进路;[4]尚新丽等从时间、空间、信息、技术等维度探索数字人文助益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活化路径;[5]黄星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精神为指向,在解析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价值与任务的基础之上,认为推进乡村档案文化建设应从构筑资源矩阵、优化展播服务、开辟文化产业、提升治理效能等层面发力[6]。综上所述,现阶段有关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研究已然形成了一定成果,但缺乏专门针对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且相关研究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呼应尚显不足,这为本文研究留下了空间。鉴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本,探究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时代必然与现实挑战,进而探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导向下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推进策略,以唤活乡村文化记忆、赓续乡村文化基因。
1“乘势而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框架下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时代必然
1.1国家政策的战略要求
近年来,国家围绕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议题不断释放政策发展空间,对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出了系列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作为重点篇章进行论述[7];《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8];《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指出要“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乡村核心文化资源数字化”[9];《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创新发展乡村数字文化”[10]。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廓清了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迷雾,指明了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从档案领域来看,《“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乡镇档案工作办法》等政策规划的颁布,势必推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向更广空间、更深层次迈进。与此同时,《意见》提出要“延续乡村文化根脉”,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跃上新台阶”[11],擘画了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总之,这些国家战略和政策的相继实施,为乡村档案文化融入数字化转型浪潮、实现数智化飞跃提供了契机,并且能够持续推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朝着正确的发展航道前行。
1.2档案机构拓展服务功能的内生驱动
“文化数字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与战略基石,档案机构作为文化强国的战略阵地、公益性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文化记忆、传承、社会教育与服务的时代使命。”[12]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不少乡村陆续建成了自身的村级档案馆,比如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档案馆、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丰苑社区村史档案馆、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方洼村档案馆等,都立足乡村档案挖掘并提炼出了独具地域性、个性化的乡村档案文化,但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村级档案馆数量较少,分布零星,且未形成村级档案馆建设网络和持续性的乡村档案文化品牌,使得村级档案馆在重塑乡村文化记忆、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13]这也进一步表明,在乡村场域之内,我国档案机构的文化功能尚处于“缺席”状态,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落细。伴随着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城乡融合、国家文化数字化等战略的相继推行和实施,基层政府部门对乡村档案工作的重视力度持续增强,档案机构的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空间得到空前拓展、服务功能触角不断延展,如今正推动着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与发展步入新场景和新图景。由此,必须认识到,加快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步伐,正是档案机构顺应时代要求,实现文化数字化服务功能、助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向基层延伸的内在驱动。[14]
1.3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5]“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必须坚守的责任使命。其中,“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人民的需要就是档案工作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16]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亦是如此,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基点。只有从广大乡村民众的切身感知和实际需求出发,建设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安全体系和人才体系等,才能为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筑基赋能,最大限度实现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社会效益。正如《意见》所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17]。从本质上来说,不断提高乡村民众参与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积极性、更好适应乡村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要,为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积蓄丰富且充足的档案资源,凝聚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社会力量,是实现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因此,可以清晰认识到,深推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正是深刻把握档案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的有力印证。
2“审时度势”: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框架下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现实挑战
2.1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尚不完备
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是支持乡村经济社会、精神文化、生态环境等发展的一系列数字形态基础设施,“涵盖用以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的通信网络、互联网、卫星通信等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用以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的数据中心,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资源和服务的云服务器、云存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18]。这些数字化基础设施是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基石与底座,为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夯实基础支撑。反观现实,与当前数字化发展大势相比,乡村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远远不够,尚未达到《意见》所提出的“夯实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19]这一要求标准。具体而言,“虽然5G网络已经全面覆盖乡镇级以上区域和有条件的行政村,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部分行政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较为落后,信号塔建设不理想,信号传输较慢,覆盖范围较小,有些偏远的自然村存在信号极弱或没有信号的现象,或是室内有信号、出门到田间地头就变成了无信号区”[20],这直接导致乡村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为低下,使得“乡村档案文化+数字”的整体合力难以发挥和显现。比如,在已建成的村级档案馆中,仅有北京市朝阳区高井村档案馆实现了全面数字化,并成为全国唯一村级数字化档案馆。由此不难看出,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运行条件较为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步伐。
2.2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资源结构存在失衡
《意见》不仅要求“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汇集文物、古籍、美术、地方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农耕文明遗址等数据资源”,还注重“按照统一标准关联零散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思想理论、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不同领域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文化数据源和文化实体,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21]《意见》这一论述提纲挈领地阐明了文化数字化资源内容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容供给的平衡性应是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关键要点。[22]然而,受制于诸多因素,目前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内容尚显不足,难以充分满足乡村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具言之,千百年来,中国乡村所沉淀下来的档案文化资源可以说是异常丰厚,包括文物遗址、文书族谱、自然风光、农业生产、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档案文化资源。但目前乡村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主要侧重于物质形态的乡村档案文化方面,例如传统村落建筑的数字化、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等,而对于乡规民约、民俗礼仪、族谱族规等精神形态的乡村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此外,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服务活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譬如,不少乡村的数字农家书屋、数字村史馆、数字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处于“沉睡”状态,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服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2.3乡村档案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较为滞后
《意见》指出,要“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型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村文化新产业,延续乡村文化根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3],揭示了布局数字文化产业与发展文化关联产业对于激活乡村档案文化数字活力的重要驱动作用。一方面,乡村档案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展较为缓慢。当前,乡村档案文化产业主要以传统档案产业为主,乡土档案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杂乱化、同质化等现实问题,同时面临着数字化呈现不足、品牌竞争力低下等现实窘境,如大部分乡村档案文化企业仅仅是利用展会平台开展线下宣传活动,并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媒介技术进行展播推介,导致档案文化产品影响范围十分有限,这进一步暴露出了乡村档案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衔接不紧密的问题。[24]另一方面,乡村档案文化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融合度较低。“时下,乡村档案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关联业态主要局限于文创产品、编撰书籍等形式,业态融合效果欠佳,未能充分凸显出乡村档案文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5]比如,山东省济宁市档案馆在传承民俗文化方面,主要侧重于开发并展示档案文创产品,然而这些档案文创产品仅被用作乡村档案文化宣传的赠品,而未能实现产业化,这将无法充分展现乡村档案文化特色。[26]因而,形塑乡村档案文化产业关联融合格局,是活化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4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未能成型
推进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构建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进而实现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善治。对此,《意见》指出要围绕“构建与文化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市场秩序、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安全保障等政策法规体系”与“激活智力智库资源”双重维度,“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提升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治理能力与水平。[27]在政策法规维度,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档案领域都尚未出台关于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或者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相关的规划文件,而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法规中未见关于乡村档案文化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在国家顶层设计方面,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有关议题被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缺席”状态,亟须加快提升乡村档案文化建设在国家规划文件中的话语地位。在智力团队维度,“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大,缺口数据接近1100万,数字人才大都集中在城市,乡村数字人才极度匮乏”[28]。与此同时,伴随着“人才强档”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国档案工作者队伍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乡村的档案专业人员仍极度匮乏,这严重影响了乡村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导致很多民俗档案文化、家谱档案文化等资源的电子化存档工作无法顺利完成,致使这些乡村档案文化资源无法及时得到有效开发,更难以为村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查询利用服务。[29]
3“顺势而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框架下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施策路径
3.1数字赋能:筑牢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基座
建设健全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是确保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硬件支撑。换言之,没有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系列战略政策都将“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推进数字化建设和转型的重点任务,体现出数字化基础设施对于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一方面,搭建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平台。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建,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建设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集成平台,推动乡村档案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与智慧化,为乡村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挖掘整合、开发利用、展演传播等创造厚实根基,推动乡村档案文化在文化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英国乡村生活博物馆(MERL)“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档案的在线访问和使用,对纸质资料进行数字化,推进馆藏实物三维模型构建,并结合原生数字资源建立文献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和物品数据库,将各类馆藏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和管理。”[30]另一方面,开辟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消费场景。可由当地的文旅部门牵头,集合多方社会主体力量,深入挖掘能够反映乡村历史沿革、村容村貌、人文特色、生活变迁、民俗风情、村民饮食、乡土特产、名人贤士、传说典故、奇特景观等方面的档案文化资源,并借助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多样化数字媒介进行展播推介,更好提升乡村档案文化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促进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3.2内容为王:激活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要素
文化数字化时代,内容生产是乡村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根本所在。只有在源源不断地产出优质乡村档案文化内容的前提之下,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发展才能更具话语地位。因此,推进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创新占据主导地位、赢得竞争优势。一方面,立足IP元素打造乡村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内容品牌。乡村档案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个性化,呈现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属性特质。对此,基层档案部门可针对乡村档案文化资源的类型与内容,将乡村档案文化资源按照乡村物质档案文化资源、乡村精神档案文化资源等多重类别进行归档建库,推动古建遗存、传统非遗、器皿服饰、乡土方言、民俗风情、传说故事等独具IP特色的档案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分类存储,形成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资源库群,并使其接入国家文化专网,激发乡村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共享推广的活能。[31]另一方面,聚焦社会需求打造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服务标杆。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满足社会公众需求是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目标取向。我国各地乡村档案部门可与所属地区相关档案高校、科研院所、文化组织等开展项目合作,组建由档案工作者、档案研究者、乡村民众等构成的团队,共同致力于乡村文化场馆特色档案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管理、开发利用与展示推广工作,持续推出沉浸式、体验式乡村档案文化服务活动或产品,让乡村档案文化“活”起来的同时,也让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乡村群众。
3.3聚合关联:建构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产业生态
助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产业发展是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成果落地转化、激发乡村档案文化创新创造潜能、满足乡村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方式,能够为铸就乡村文化发展新辉煌、助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持续能量驱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32]一方面,加大乡村档案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力度。乡村档案机构应当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把握国家文化数字化精神要求,践行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善借网络视频、广播电视等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乡村档案文化产业创新步伐,争取在乡村档案文化资源采集、整合、共享、开发、利用及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乡村档案文化业态,以优化乡村档案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布局,助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新业态转型升级。[33]另一方面,探索乡村档案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融合模式。例如,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在数字科技与文创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其通过打造AR大激店平台,利用VR/AR技术建成大激店数字经济商圈。因而,乡村档案机构要在政府部门引领下,开展广泛市场调研,“紧扣社会经济热点、受众文化需求及市场发展前景等,与当地文旅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共同挖掘乡村档案文化中蕴含的历史文脉、风土人情、旅游地标、传统技艺等,使其与文化旅游业、艺术教育业、文化娱乐业、音像业、影视业等进行关联互渗,并学习借鉴其他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建设模式、市场布局等,开创‘乡村档案文化+旅游’‘乡村档案文化+影视’‘乡村档案文化+餐饮’等特色产业链条,形成乡村档案文化全新产业形态”[34]。
3.4软硬兼施:铸就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
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是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意见》要求聚焦硬性政策与软性智力两方面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这为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启发。一方面,推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进入硬性政策法规视野。从国家层面来讲,除了要持续在有关乡村振兴、数字乡村等战略规范中强调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之外,还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乡镇档案工作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规范中增加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或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相关表述,以便于规范文化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相关事项。从地方层面来讲,须对应地将乡村档案文化建设或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相关表述写入地方乡村事业、文化事业和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文本,确保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可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健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软性人才支撑体系。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人才是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生力军”,要发挥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充盈乡村档案文化高质量发展“力量源泉”。一是要强化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人才的本土化培育。譬如,可采取“项目制”“导师制”等方式[35],面向全体村民开展档案数字化理论知识讲座、实践技能培训、展览宣传、文创推广等,提高乡村档案工作者与广大村民在档案文化数字化保护利用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增强其对乡村档案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认知和理解,并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群众参与,不断提升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整体水平。二是要依托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契机,灵活引进档案人才和文化数字化人才,进一步充实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队伍。
4结语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空间和场域持续扩大升级,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春天”已然到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之际、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颁布两周年之际,乡村档案机构应当乘势而上、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夯实档案文化数字基座、激活档案文化资源要素、创优档案文化产业生态、构建档案文化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呈现新样态、新图景,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和步伐承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任务[36],为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彰显乡村文化之“美”、贡献档案文化之“力”。
*本文系上海市档案科技研究项目“活化视角下档案史料参与人民城市建设的文化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沪档科24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贡献说明
周眙: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张全海:确定选题,修改论文,本文通讯作者。
注释与参考文献
[1]蒋国勇.社会认同视野下的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类型与特点[J].浙江档案,2012(8):14-17.
[2][11][17][19][21][23][2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2024-09-08].https://www.gov.cn/xinwen/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3]易涛.社会认同视野下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动力与条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9-12.
[4]赵彦昌,王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代乡村档案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北京档案,2022(6):6-10.
[5]尚新丽,张丽玟,彭登辉.破壁与赋能:数字人文视域下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的多维共振[J].档案管理,2022(4):5-8.
[6][14][25][34]黄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乡村档案文化建设理路探析[J].北京档案,2024(6):37-40.
[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24-09-08].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EB/OL].[2024-09-08].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5/16/content_5392269.htm.
[9]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EB/OL].[2024-09-08].https://www.cac.gov.cn/2022-01/25/c_1644713313939252.htm.
[10]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EB/OL].[2024-09-08].https://www.cac.gov.cn/2023-04/13/c_1683027266482224.htm.
[12]周林兴,周晴.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机构的使命研究[J].浙江档案,2023(5):26-29.
[13]汪茜.乡土社会的留声机:我国村级档案馆建设探索及启示[J].北京档案,2020(11):29-31.
[1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4-09-08].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2-10/25/c_1129079926.htm.
[16]赵焕林.牢记“四个责任”推动档案事业振兴[J].中国档案,2016(2):42-43.
[18]姚巧华.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价值、困境与施策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4(7):147-154.
[20][31]王忠田.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水平[J].人民论坛,2024(13):104-106.
[22]黄星,周林兴.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数字化传播探析[J].浙江档案,2024(3):30-33.
[24]李东海,王雅秋.嵌入性视角下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逻辑、困境与路径[J].理论导刊,2024(8):71-79.
[26]谢诗艺,胡瑞旦.桎梏与纾解:时代进程中的档案文化产业发展[J].档案与建设,2024(6):20-27.
[28]袁媛,范建华.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探索[J].理论月刊,2023(8):83-92.
[29]陈伟斌,叶海燕.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民俗文化档案资源保护与开发[J].档案与建设,2020(7):20-23,48.
[30]尹文彦,明欣.乡村档案工作服务乡村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以英国乡村生活博物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23(11):75-78.
[32]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4-09-08].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09/22/c_1126527759.htm.
[33]周林兴,黄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档案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逻辑理路[J].档案与建设,2024(1):3-10.
[35]周林兴,黄星.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探析[J].档案与建设,2023(3):8-12.
[36]周林兴,黄星.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的价值、任务与推进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23(6):87-94.
(责任编辑:张帆冯婧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