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2017-01-03 04:02宁春丽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高校

宁春丽

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各类教育结构中最高级的阶段,承担着人才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个重要的责任,其与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有着区别于不同阶段的特性。完善高校治理体系以及提升治理能力的进程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中,知识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与之而来的,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视。高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制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对于管理制度的研究视角也是百花齐放。近几年来,从治理角度对高校内部体系和制度的研究成为一个新的切入点。谈到治理的角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一、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内涵

治理,即管理的另一种状态,两者的区别在于,管理侧重对于制度、规则和条例被动的接受,而治理侧重对于这些规定的相互协调,依靠民主的手段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高校的治理体系,是指教育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范体系,例如国家发布的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高校规范以及章程等制度性的文件;高校的治理能力,顾名思义,是指高校依据治理体系,进行治理的力度和有效性。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高等学校的体系中是不可分割、相互依靠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有机统一于高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中。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协调发展,不仅对于高校自身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相互作用

(一)完善治理体系是基础:高校治理体系就像一座大楼的顶层设计,决定着这座建筑的整体架构,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完善高校治理体系,不仅仅需要依据高校的自身特点,更需要特别关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现在的高校治理体系中,对于这些突出问题的关注还远远不够。这需要高校管理者和学者们,研究并完善制度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提升治理能力是根本:有一套完善的治理体系仅仅是为高校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如何执行,如何在良好的体系下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提升治理能力,两者良性互助,共同促进高校的发展。首先,不断优化高校的制度体系,制度是进行治理的前提和基础,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治理进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促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提高执行力。而执行力的核心是人,如何培养出一批品质优良,综合素质高的管理群体,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当然,高校治理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促进高校治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高校治理体系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的措施

完善高校的治理系统、提高其治理能力,是实现高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改进的策略和措施,研究者们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立足于高校自身的现状,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旨在依托体系和能力的完美结合,实现高校的治理的良性循环。

(一)政府部门提供制度保障:(1)完善高校治理相关制度。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它不仅涉及到学校,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决定着高校未来走向的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群体。在高校进行治理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固有的治理体系影响着治理的有效性,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前提。政府要在制度方面充分保障高校的权益,加大对高校的监管和惩治力度,对于不良竞争和不正之风及时惩戒。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人员,对高校进行不定期检查,保障各高校的治理体系得到完善,并有效的实施。(2)优化高校管理层次和结构。政府在监管高校的同时,要注意监管力度。监管的重心在于监督,而管理则是高校依据自身实际,进行的自我完善。政府的职责在于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撑和保障,与此同时,政府要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减少因为干预过多而造成脱离实际等一系列的问题。高校自身也要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加对学术的投入,回归教育本质,做到合理、全面的治理。

(二)构建社会合作型治理模式:(1)增加社会对高校管理的参与性。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精英群体,其教育目的、教育计划的制定当然也要以社会需要为前提。高校应该与社会建立紧密联系,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高校要积极响应社会需要,接受各团体的宝贵意见:同时社会要发挥作用,主动参与到高校中去。可以建立社会参与高校治理的监督体制,保障政府的政策和社会资助对于高校发展取得实际效果,消除高校治理过程存在的不合理行为,实现良好的互动。(2)各教育要素间建立积极主动关系。高校的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科学研究等职责,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校管理中去,为受教育者提供合理的学习目标,切实的促进其成长与发展:学习者要培养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自主管理和学习的观念,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的管理。

(三)完善高校内部管理结构:(1)改变高校过分依赖政府的现状。高校要根据自身能力,从实际出发,进行招生计划和预算。要避免过分依赖于政府和社会,增强自身的决策性。在招生计划、学校管理、办学规模、培养方向等方面做到因校制宜,并在法律上树立独立的法人地位。教育管理部门也要配合高校进行治理,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避免过多的人为干涉,积极主动对高校实施放权政策,逐步减少对高校的束缚和行政管理,提高高校自主办学的水平。(2)明确高校各层人员的职责。高校管理的过程中,明确高校内部各层人员的职责,使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是高校进行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减少对政府依赖的同时,要增强学校自身的管理水准,进一步明确教师和行政人员的职责,减少行政对于学术的过分干涉。要逐步完善“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理念,进一步明确治理结构。校长主要负责学校的行政管理,维持高校秩序和规章制度;教授要专心投身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强化学术力量,促进学校全方位的发展。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治理能力高校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公共精神:服务型政府的必备“气质”
国家治理中的“融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