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策略探索

2024-12-24 00:00:00谢谚沈小玉
教育界·A 2024年36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学科教学思维导图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整理和创意激发工具,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锻炼,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在小学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探讨,以期优化学科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科教学

作者简介:谢谚(1977—),女,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校。沈小玉(1983—),女,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校。

新时期的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是学生思维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借助学科教学,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赵合龙老师提出在美术课堂上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不同事物关联起来,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借鉴这一研究成果,笔者分析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逐步形成敏捷、灵活的创新思维。

一、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特点及培养困境

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和访谈等方式,了解本校关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情况,得到以下发现。

小学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思考,这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大多停留在漫无目的的幻想阶段,缺乏创造性的表达和实践。同时,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思维方式较为单一,容易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思维灵活性不足。此外,创新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尝试。但部分小学生缺乏坚持探索的耐心和毅力,面对困难易产生畏难情绪。

在学校教育方面,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有的教师在观念上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非能力的培养,这无疑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的教师虽然在观念上意识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囿于教学资源的匮乏,无法充分开展创意教学实践。有的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偏重终结性评价,忽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从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基于此,本文探索有效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教师应充分发掘小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激发创新灵感,让创新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展示信息关联和思维过程的工具,具有简洁明了、层次清晰、易于理解和记忆等特点。目前,思维导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其通过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多条分支,拓展和丰富信息,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问题,获得创造性的发现。第二,思维导图通过层级和分类来组织信息,使得复杂的概念和信息变得清晰和有条理,这有助于学生进行结构化思考,保持思维逻辑的通畅。第三,思维导图能将不同的概念和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产生跨学科的创新解决方案。第四,思维导图不是静态的,它需要学生随着思考的深入而不断调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不断进阶,从而达到更高的层次。

可见,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能帮助学生充分激活思维,冲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发挥想象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步骤

第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提炼出可以用于制作思维导图的内容,并制作具有强关联性的思维导图。第二,制订具体而周密的教学计划,明确思维导图的嵌入环节,使其与教学内容衔接顺畅,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第三,根据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合和关联信息,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实施创新思维训练,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分析问题、表达想法、找出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五,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反思和优化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四、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在各学科教学中运用

1.语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情节内容和梳理角色关系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容,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总结能力。

在小说选文的教学中,以《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内容,以“地点”为主干,以“不同的事件”为枝干,梳理鲁滨逊遇到的困难,并将其困难分类为“吃”“穿”“住”“用”“安全”,再继续列出鲁滨逊解决困难的方法。

在记叙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绘制故事情节发展脉络图,明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以《黄继光》为例,学生通过鱼骨式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脉络(如图1),使文本结构一目了然,为复述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说明对象的特征、结构、功能等方面内容,让学生加深对说明对象的认识。以《太阳》为例,本文教学重点为“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教学难点为“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表格式思维导图梳理内容,如表1所示。

2.英语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单词,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和记忆。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析英语语法结构,使学生深入理解英语语法的规则。在表达练习中(口语和写作),教师还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丰富与话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从而提升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比如,在“What'shelike?”的写作课中,教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列出描写自己朋友的思路(如图2),再据此进行写作。

3.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章节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将课程内容用思维导图绘制下来(如图3),从而加深学生对多边形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

4.综合实践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规划活动的主题、目标、所需材料和预期成果等,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和组织活动。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整理不同来源的信息,区分主次,提炼关键信息,从而提升信息处理能力。面对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的原因,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评估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在小组合作项目中,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明确成员的分工,从而有效促进沟通和协作。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灵活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

(二)在不同教学时段中运用

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思维导图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思维导图可以让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将思考过程及结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上,教师通过知识讲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填充、丰富课前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串联所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

在融入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不同能力培养目标中运用

1.培养发散思维

在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如在主题为“我的梦想”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梦想”为中心词,围绕中心词展开联想,运用气泡图、树图、括号图等思维导图将与之相关的各种想法罗列出来,以从不同角度论述梦想。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自由联想、发散思维,丰富表达内容。

2.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用来训练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寻找解决方案。例如,在“如何保护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分解问题(如图4),一一列出解决方法。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信息整理能力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而思维导图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系统展示各知识点,明确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信息整理能力。

五、基于思维导图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要点

教师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操作要点。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思维导图,使思维导图突出知识重点,简洁直观,易于理解。其次,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要借助思维导图及时梳理和总结学生的创新思路和成果,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最后,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效果评价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调整和优化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工具。教师应积极探索将思维导图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创新路径,不断优化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合龙.美术课堂中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J].美与时代(中),2015(7):64-65.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能力学科教学思维导图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55:26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有效解决初中英语课堂沉默不言现象的方法
刍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19:22
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7:29
浅论师范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28:11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