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要注重“四智”

2024-12-18 00:00:00樊涛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10期
关键词:素养导向学生思维信息科技

[摘 要]“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以信息科技知识中心的教学模式,拓展信息科技教学时空,丰富信息科技教学内容,优化信息科技教学方式,完善信息科技教学应用,从而取得智延、智研、智言、智颜的效果。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当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让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智能化、轻松化、多样化,让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更生动、更高效、更优质。

[关键词]信息科技:素养导向;教学边界;学生思维;教学评价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的总体性要求。基于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教师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积极拓展学生的信息科技教学时空,丰富信息科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信息科技表达,促进学生的信息科技应用;要让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更生动、更高效、更优质。其中,让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时空的拓展中达到“智延”,在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中实现“智研”,在教学方式的优化中达到“智言”,在信息科技知识的应用中达到“智颜”,是当前学科教学努力的方向。

一、智延:拓展信息科技教学时空

传统的信息科技教学活动往往局限于人为限定的“课堂”。当下,随着智慧校园、智慧家庭的建立,以网络为保障,信息科技已经渗透、融入各行各业。信息科技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科技学科已经成为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的学科。信息科技可以为很多学科教学赋能,可以为很多应用领域助力。因此,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也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当拓展学生学习时空,将学生从传统的一维课堂学习引向课内外对接、融合的三维学习,即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学习。在信息科技大背景下,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也应当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智慧的应用手段和学习方式来显现信息科技知识的产生背景、联系、发展以及相关的拓展、应用等。要在拓展、延伸学生信息科技学习时空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科技学习的无止境、无边界,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科技相关知识的延续性、生长性。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激活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潜质潜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信息科技思考和探究之中。

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四年级“制作主题板报”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就没有机械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而是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探究、加工时空。由于拓展、延伸了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时空,因而学生的主题板报制作无论在内容选择上还是在形式加工上,都变得丰富多彩。在课前,学生展开丰富的社会性调查,进而丰富学生的主题板报设计研发主题和内容,明晰板报设计表达的主旨、目的、目标等。在课堂上,教师邀请美术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主题板报的排版、布局、色彩等,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在课后,引导学生借助于信息科技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作品分享、互动与交流。这样的一种关联课前、课上、课后,关联课堂、家庭和社会的全时空学习,让学生信息科技学习、研究和实践具有了一种“泛在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创作内容的搜索、整合、加工,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档编辑、文档美化、图片插入、图片美化、版面设置等方面的综合加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自我修改、完善、打印、封塑等,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信息科技自主应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就信息科技论信息科技”,而不能“跳出信息科技看信息科技”。“智延”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信息科技学习的无边界、无止境。作为教师,在拓展、延伸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时空过程中,要打破学科壁垒,打通学科关节,让学生展开信息科技跨学科、跨界学习。教师要让不同学科知识、生活化知识融入、渗透到信息科技教学中,从而真正为学生信息科技学习服务。信息科技课程成了“大课程”,让信息科技教学成了“大教学”,信息科技课堂成了“大课堂”。

二、智研:丰富信息科技教学内容

素养导向下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建构要丰富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总是在学生已有信息科技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自我信息科技已有知识经验对相关信息科技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建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预设的信息科技学习思路定向前行,同时也要超越预设,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展开动态生成性的信息科技学习。“智研”,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过程中深度思考、探究。素养导向下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过程,是信息科技认知、实践等不断拓展、深化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于媒体、网络等研究信息科技相关学习内容。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必须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深度观察、反思等。在教学苏科版信息科技教材五年级编程单元中的“青蛙过河”这一课的,笔者就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展开信息科技思考、探究:一是引导学生感知坐标、旋转的概念以及特点等;二是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坐标来控制对象运动的方法;三是引导学生掌握角色旋转的方法等。教学中,笔者播放了网络上搜集的视频资源,向学生展示了青蛙的生活空间、青蛙捕食画面以及青蛙的日常姿态等。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认识到,青蛙的运动是不确定的,也可能是反复性的、变化的、随机的。基于这样的一种认知,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样化探索。其中,有顺序的呈现,如让青蛙从池塘一头向另一头行进;有分支的呈现,如青蛙会在过河过程中向各个方向行进;有循环的呈现,如青蛙在过河之后,还有可能返回原来地点,等等。在这样的深度研学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编写“青蛙过河 ”程序,会积极主动地就将速度、变量、时间变量等融入其中;在设置青蛙跳跃特殊效果的时候,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等等。

“智研”,即智慧地研究。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研究员”,充分发挥学生“学”“研”的主观能动性,拓展、延伸学生信息科技学习渠道、优化学生信息科技学习过程。智慧地研究,不仅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一定的方法展开信息科技学习,还要求教师要发散学生的信息科技思维,拓展学生的信息科技认知,让学生展开信息科技多元化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相关的信息科技工具、技术、资源等,推动学生信息科技自主研学。只有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信息科技问题,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才能走向丰富、走向博大、走向深邃。研学,追求的是学生信息科技“学”的高效化、品质化。

三、智言:优化信息科技教学方式

“智言”是在引导学生对信息科技相关内容智思、智探基础上发生的。“智言”就是要引导学生智慧交流、智慧互动、智慧质疑、智慧评价等。素养导向下的信息科技教学方式,应当是一种互动性、交流性的教学。“智言”能优化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方式、对话方式、互动方式和交往方式。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智慧的信息科技语言来表达,让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具有“信息科技味”。引导学生用信息科技的语言来表达,关键是让学生的信息科技语言表达具有广义的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智言”要求教师要优化学生的信息科技语言,让学生学会智慧地表达、灵动地表达、丰富地表达。在维度上,智言包括对学习内容的智言、对学习结果的智言、对学习样态的智言等;在形式上,智言包括知识智言、能力智言、应用智言和情感智言等。苏科版小学信息科技教材五年级的“花朵缤纷”部分内容,是一个可视化的编程程序的学习。在教学中,笔者没有按照教材上机械地引导学生从“画一片花瓣”过渡到“画一朵花”,再过渡到“画多朵花”,从而呈现出“花朵的色彩缤纷、竞相开放的过程”,而是设计、研发了丰富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迁移来组织、实施、推动自主学习。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也是积极、主动、大胆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如“花瓣是如何通过角度正向或逆向旋转成为花朵的?”“花朵的颜色是怎样随机变化的?”“如何让花朵在屏幕上随机呈现?”等。由于这些问题,都是来自学生尝试实践中的问题,因而能激发学生的信息科技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信息科技探究积极性。同时,“智言”也促进了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围绕信息科技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信息科技单一的表达方式、突破评价结果和运用结合不紧密等的瓶颈问题。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信息科技学习的相关内容发表意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反思,鼓励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过程中献计献策、众筹众谋等。

“智言”要求教师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要优化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学会智慧地表达,让学生的信息科技表达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向。智言,就是要丰富学生的信息科技语言,就是要挖掘、发展学生用信息科技来表达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丰富学生信息科技表达内容,优化学生的信息科技表达方式,渗透、融入信息科技表达策略,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四、智颜:完善信息科技教学应用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科技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通过信息科技知识应用,不仅能彰显信息科技知识意义、价值和力量,同时还能彰显学生信息科技素养。“智颜”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信息科技知识应用将自我的信息科技素养确证与表征出来。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科技知识有效地应用、智慧地应用、高效地应用,甚至是无可替代地应用。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教师要在每一个信息科技教学内容板块预留一个“智用”的模块,让学生在“智用”中提升自我的学习力,促进自我对信息科技知识、技能等融通能力的发展。要引导学生用信息科技的眼光去观察、用信息科技的思维去思考、用信息科技的语言去表达。在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四年级“设置幻灯片背景”这一部分内容之后,笔者让学生为红军长征的幻灯片设置整体性的背景。这一驱动性的任务,由于有明确的主题,让学生的背景设置不再随意、任性,而是有了具体的规划。从表达的“红军长征”主题出发,有学生选择了白色作为填充背景,认为要突出表现了红军战士翻越雪山的场景;有学生选择了青色作为填充背景,认为要突出表现红军战士过草地的场景;还有学生选择了红色作为填充背景,认为要突出红军长征应当突出表现红色革命的本色,等等。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幻灯片表现主题的理解,选择合理的颜色来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相机融入、渗透“红色革命教育”等。如让学生聆听、讲述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进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穿越敌人封锁线等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此,学生就更加深刻地、深入地理解了作品表达的主题。他们不仅仅选择了相关合适的颜色作为幻灯片的背景颜色,而且从网络上搜索相关的图片、搜索了相关的视频等,并将其嵌入到演示文稿之中,以便丰富幻灯片演示文稿的展示,让幻灯片演示文稿的创作内容、表现形式等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出彩。

“智颜”要让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研究、实践、创新的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在信息科技应用中,要力图让信息科技应用体现学生的个性、兴趣。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信息科技应用是否具有“颜值”,关键在于学生信息科技应用是否适恰、是否具有个性、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创意性等。作为教师,要打造学生信息科技应用平台,提供学生信息科技应用的契机,赋予学生信息科技应用的自主权,让学生能直观化、多样化地展示自我的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创新。“智颜化”的信息科技应用,不仅能彰显学生的信息科技学力、素养,而且能彰显学生综合素养,是学生生命实践活动智慧的确证与表征,是学生本质力量的确证与现象化。

“素养导向”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是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尝试。作为教师,在素养导向的信息科技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用学生的“学”“研”“用”铸魂;作为教师,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立场”,致力于解决学生在信息科技学习中遇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教师要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将学生的信息科技课内外学习融通起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信息科技教学新模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效能;要创新信息科技教学内容、丰富信息科技教学形式,完善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推动学生实现更高水平、更为生动、更为优质、更为高效的信息科技学习新样态。

参考文献:

[1]李松林,甘健侯.基于任务学习法的素质教育研究[J].学术探索,2002(2).

[2]李柏翰,吴良辉.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J].中小学班主任,2022(16).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素养导向学生思维信息科技
基于素养导向的命题创新及教学启示
素养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实践研究
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素养导向及教学启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
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发展研究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3:00:32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