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共促亲子关系改善

2024-12-17 00:00:00刘浏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协同育人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0-0095-02

一、改善亲子关系,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家长

人是关系的产物。亲子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具有血缘特性的人际关系,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儿童健康成长。现实生活中,许多亲子关系令人担忧,究其原因,是家长的育儿观与成才观出现了偏差。

不少家长在“一切为了孩子好”的理念指导下,希望孩子能无条件地听话。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他们没想到放手,也不敢放手,生怕一放手孩子就会出现问题。其实,这样不仅剥夺了孩子探索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产生不满情绪。对此,家长应正确理解亲子关系,建立清晰的边界感,做到商量不代替、扶助不包办,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样不仅能减少亲子矛盾,促进亲子关系的进一步和谐,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助力孩子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可见,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应是家长关注的重点。实际上,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简单地理解为考试排名,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关注。

诚如美国心理学家伊莎贝尔·迈尔斯在其著作《天生不同》中所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那些看似偶然的差异其实是必然的。这些个体差异是基于特定事件而出现的合理结果,是个体内部心理功能差异的外在表现。父母一定要有正确的育儿观和成才观,要持有一颗平常心,一切从孩子实际出发,教育孩子要成才先成人,因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所谓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是个体达到人生成功的智力。在斯腾伯格看来,智力不应仅仅与学校里的成功有关,更应与生活里的成功紧密相关。所谓成功,意味着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二、协同育人,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

如前所述,孩子身上问题的根源往往在家长。改善亲子关系,重要的是教育和引导家长,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换言之,学校是教育和引导家长的主体和主要责任人,这是由学校的职能所决定的。

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理论上讲,三者的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不同家庭是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不相同,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是各异。正因如此,学校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在传统语境中,按照个体接受教育的时间顺序,通常提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教育,简称“家校社协同育人”。如今的提法是“校家社协同育人”,这一提法表面上看是“家庭”与“学校”两个语词位置的互换,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理念或观念的深刻变革。

这种深刻变革,不仅坚持了协同育人的理念,更突出了学校的主导作用,即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这既是对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发挥更重要作用的肯定和鼓励,又对学校和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学校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最终落脚点必然是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它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有关情况”;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建立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落实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制度,帮助家长提升科学教育理念、学会科学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要用好社会育人资源,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人格的陶冶和心灵的交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教育部等13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指南和遵循,关键是班主任要秉持教育家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善于从学校、学生和家庭实际出发,用心用力去指导,助力亲子关系改善,切实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协同育人家庭教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3:31:56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07:21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11:10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