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镜头”的教育价值与实践应用

2024-12-17 00:00:00绳珂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镜头教育信息化班级管理

【摘 要】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可以运用“镜头”记录班级活动和学生表现,以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合理地运用“镜头”,可以让学生被更多地看见。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遵循相关原则,发挥“镜头”的优势,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

【关键词】“镜头”;班级管理;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0-0078-03

数字化时代,教育环境与生态发生了变化,班级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班主任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班级管理方式与方法。“镜头”作为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手段应运而生。将“镜头”引入班级管理,为班主任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方式,它可操作性强、实用性高,有助于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一、“镜头”运用于班级管理的意义

“镜头”视角下的班级管理,即通过利用现代影像技术,如拍照、录像、班级摄像头等方式,记录班级活动和学生表现,以顺应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反馈机制理论认为,及时准确的反馈对学生行为和学习有促进作用。依据多元智能理论,“镜头”能够捕捉和展现学生不同方面的智能表现,发现学生更多的潜能。同时,心理学研究发现,“被看见”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体验,从中我们可以确认自己的感受,体验到爱和自我价值感。“镜头”的运用恰巧能满足这些需求。

“镜头”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共同观看班级视频,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团结,增强他们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观察优秀学生的表现,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通过“镜头”下的交流与讨论,学生可以看到彼此的成长,促进共同进步。“镜头”记录的影像资料也可以成为班级文化的一部分,能够展示班级的特色和风采,丰富班级文化建设。

二、使用“镜头”,让学生被看见

1.让班主任看见更多瞬间

班主任通过“镜头”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优缺点;通过分享“镜头”记录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基于“镜头”记录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营造更加开放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同时也为班级管理提供基点与支持。

2.让学生看见自己

班主任定期与学生分享拍摄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如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良坐姿后,会主动反思和调整自身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透过“镜头”,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自己,从而促进自我审视、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让家长看见孩子的在校情况

班主任可以通过“镜头”与家长分享班级情况,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笔者每天会拍摄并分享学生在校的生活照片和短视频,发布班级视频日志,直播重要活动,分享学生优秀作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通过这些“镜头”看到了孩子的表现、成长和进步,进而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更加理解和支持,增强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感和信任度,从而更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和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4.让社会大众看见学生

学生在校的表现或他们的优秀作品通过“镜头”展示出来并获得广泛赞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如一名学生的英语“课本剧”表演视频,通过微信视频号传播到亲友那里,受到一致好评。自此以后,该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更大的信心和兴趣。当学生的努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肯定,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会不断增强,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镜头”应对焦何处

1.记录日常行为,促进习惯养成

“镜头”可以记录学生每日在校的表现,包括早读情景、课堂学习、课间休息、午休午餐、阳光体育等日常场景。当“镜头”对准学生,他们会感受到自己被注视与被关注,这对学生行为有监督和引导作用。笔者接手的一个班级,最初学生行为习惯差,班级秩序也比较混乱,于是笔者就架起相机随时随处拍摄,及时分享与讨论改进,班级状态慢慢地从混乱转变为有序,班级纪律与学习情况都得到很大改善。

2.定格重要时刻,拉近师生关系

学生生活中具有仪式感的重要时刻是对学生成长的见证,伴随着他们深刻的情感体验,是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和成长的重要契机。为此,笔者记录了学生“入学第一天”的懵懂、“第一次上台领奖”的自豪、“第一次发表演讲”的紧张与激动等重要成长瞬间。每次开学后、放假前,笔者都会为每个学生拍张照片;在教师节和每个学生拍张名为“我和老师”的合照,尽可能留存学生的重要时刻,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爱与温暖,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

3.捕捉精彩瞬间,营造良好班风

“镜头”要聚焦学生的积极行为和优秀表现,如课堂上思维的碰撞、精彩的发言、小组合作中的出色成果、运动场上的奋力拼搏、文艺演出时的精彩演出、社团活动时的才艺展示、科技节上的独特发明、沉浸于阅读的瞬间以及同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时刻等。班主任留心捕捉并展示这些精彩的画面,可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4.拍摄实践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现风采、提升能力素养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通过拍摄班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班级举行户外拓展活动时,笔者用相机记录了学生在团队游戏中的表现,如接力赛中学生奋力奔跑的瞬间、拔河比赛中大家齐心协力的场景等。活动结束后,笔者将这些照片与视频发布在班级微信公众号上,并组织学生一起观看。通过回顾这些“镜头”,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班级凝聚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运用“镜头”的注意事项

1.不只是看着,更要“看见”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说:“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你没有看见他;当你关注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意图,你开始看他;当你关心一个人意图后的需要和感受,你看见他了。” 班主任要透过“镜头”“看见”学生,不仅“看见”作为群体的学生,更要“看见”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理解学生的需要与感受,建立与学生的深度联结,用爱心与耐心“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2.“看见”之后,要采取行动

班主任通过“镜头”记录学生的各项表现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针对学生在镜头中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和教育。如笔者在班会课上播放学生课间追逐打闹、发生磕碰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对“镜头内容”进行讨论。几名学生看到视频里自己的行为表现后,深感愧疚,意识到问题并承诺改正,之后班级追逐打闹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3.“镜头”与文字结合,形成“足迹”

“镜头”记录的图片或视频是直观的、鲜活的,但同时也常常是碎片化、非连续性、非系统性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将“镜头”与文字相结合,对“镜头”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推文”或系列专题。笔者开通班级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推文,教师、家长、学生都参与创作,这些记录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为评估班级发展和学生成长提供了依据。

4.谨慎运用“镜头”,避免负面影响

“镜头”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如过度曝光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未经允许公开个人影像,会让学生产生羞耻感、焦虑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班主任在运用“镜头”进行班级管理时,要以尊重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保护学生的隐私;在分享“镜头”资源时,也应有所选择与侧重,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家校矛盾甚至引发舆论危机;在使用“镜头”素材进行教育时,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避免批评和指责过度,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安全的心理成长环境;对于不适合公开的内容,要严格保密,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镜头”作为班级管理的新工具与新方法,是信息技术背景下班级管理实践的一种创新尝试,它为班级管理带来了活力。班主任合理地运用“镜头”,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需要注意的是,“镜头”只是班级管理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管理方法,因此,班主任不能过度依赖“镜头”,仍需不断探索,使“镜头”更好地服务于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镜头教育信息化班级管理
三维场景浏览中建筑造型的特点及镜头运用
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11:16:05
以二维动画短片《回家》为例,谈其创作步骤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9:53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29:57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5:01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3:43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