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师生关系;悦纳;集体归属感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0-0091-02
尊重,始于“信任”
小木是艺术特长生,爱打小报告,一不顺心就打电话举报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学,是同学眼里的“举报大王”。这学期,我成了他的班主任。新班级、新同学、新制度、新文化……一切都有条不紊。而我对于小木,无论是座位的安排,还是值日表的轮值,都与其他学生无异。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要像对待花瓣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因为稍不留心,就会错过一道独特的风景。
晚自习上,安静的教室里传来微重的呼吸声。一看,是小木。我示意小木的同桌叫醒他。他慢慢抬起头,我示意他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课间休息时,我走到小木身边,询问他是否身体不适,他摇摇头。于是,我顺手拿起他的作业,一边批阅,一边开始我与他的第一次正式交谈。我坐在小木旁边,把错题讲给他听,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我才起身走开。
晚自习结束后,我拨通小木家长的电话,进行了一次电话家访。通过和小木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小木之前的学习表现和生活情况,并得知小木从小学习书法,毛笔字写得不错。
第二天的英语课上,眼见着小木脑袋快要耷拉下来,我立刻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抛给他。小木满脸惊讶,支支吾吾低头不语。于是,我再次把问题简单化。在我的多次提示下,小木顺利回答了问题,然后神情放松了下来。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渴望,有证明自己、体现自我价值的需求,班主任应该为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搭建平台,直到他们重拾信心,悦纳自己。
成长,幸于“集体”的肯定
英语课上,其他学生都在热烈讨论,只有小木神情紧张。我搬来一张凳子,坐在小木身旁。看着他试卷上大片的错误,我请小组学生分享答题思路。刚开始,小木只是安静地听着,不知过了多久,他开始加入其中。一段时间后,任课老师纷纷反映,在课堂上谈及一些小木感兴趣和熟悉的话题时,他变得活跃了。在同学们肯定的眼光中,小木有了更多的集体归属感,他变得越来越自信,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班级和学校活动中。
学校即将开展“最美教室”评选活动。想到小木毛笔字写得好,我立即联系了他。小木问我:“写什么呢?”我答道:“班级的制度文化尤其重要,可以和‘自律’有关。”小木听了点点头。第二天一早,我就看到贴在门口文化墙上 “自律即自由”几个字,内心十分欢喜。
借着晨会,我向大家分享道:“每天我们踏进教室,不妨看一看门口的几个字,这是我们的班训,也是大家要为之奋斗的方向。”说罢,我朝向小木的方向,向他笑了笑。小木欣然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每天在班级的告示栏上记录班级常规积分情况。从开始的小心翼翼到现在的认真负责,我欣喜地看到,小木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多了。
学校一年一度的爱心义卖活动开始了。小木主动用毛笔字为班级写了宣传语“温暖传递,爱满校园”。义卖现场,小木热情“推销”班级义卖物品。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同学们纷纷推荐小木作为班级代表去捐款。看着小木自信地走向主席台,我和同学们在远处为他鼓掌。事后,小木兴奋地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自信地走在人群中。我拍了拍小木,笑着对他说:“以后这种机会多着呢。”
同伴的悦纳对于“问题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当他发现自己被关注、被肯定、被需要后,就会逐渐找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就会融入班集体,不断释放个人潜能,突破自我限制,实现更高的目标。
悦纳,源于“自我”的欣赏
篮球赛上,小木热血激荡;校庆中,小木主动报名,在舞台上自信地挥毫泼墨;30公里远足中,小木自荐举班旗,自信而又从容地走在队伍的最前列……那个曾经“被遗忘在角落”的孩子开始“发光”了。
正当我想找机会表扬小木时,他主动找到我,说自己作为艺术特长生,文化课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学科,所以刚进高中时心里是非常自卑的,才采取了“举报”的方式。这是小木第一次主动谈起自己的问题。看到这样的小木,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顺势向小木分享和同学、老师、长辈的相处之道,告诉他不是所有事情都要通过举报才可以解决,下次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聊一聊……
渐渐地,小木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见到老师,他眼神不再躲闪;遇到问题,他不再刻意逃避;还时不时和我分享一些生活趣事。小木不再因为自己学科基础薄弱而自卑,而是开始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晨读课,小木的声音更加响亮;课上,小木更加专注;课后,时常能够看到小木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小木开始主动报名参加各类书法比赛,每次都会和我分享他的“战绩”。看到这样的小木,我由衷地高兴和自豪。
前不久,小木的妈妈给我发来了他在南京参加书法集训的照片。在外集训期间,小木也会认真对待班级的集体活动。每周一的班会课,我总会打开腾讯会议,邀请小木一起参加。这是小木去集训前和同学们的一个小约定:离班不离心。正是这样的温暖减少了小木在集训期间的一丝孤独,也让他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成长。
有的学生就像迟开的花朵,需要精心培育。教师要学会尊重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调动集体的力量,让他们重拾信心,实现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