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策略例析

2024-12-11 00:00:00张庆花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天都峰表达方法爬山

在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编者安排了习作单元,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解决小学生习作中长期存在的专项习作能力不够的问题。本文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爬天都峰》为例,探索教师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中需要采取的策略,让学生能够从精读课文中习得指向习作专项能力的表达方法。

一、梳理精读要点,对接习作要求

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以“把一件事写清楚”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承载的是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在“交流平台”中的学习内容,深入阅读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麻雀》,讲述的是老麻雀不顾自己的安危拼命救小麻雀的故事。作者在写这件事时,通过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猎狗想吃掉在地上的小麻雀)、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落下来救小麻雀)和结果(猎人把猎狗带走了),达成把一件事写清楚的目标。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爬天都峰》,讲述的中心事件是“我”和一位老爷爷一起爬上了天都峰。作者在写这件事时,按照爬山前(“我”害怕爬山,一位老爷爷恰好也要爬天都峰)、爬山中(“我”与老爷爷互相鼓励着向上爬)、爬上顶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感谢对方)的顺序达成写清楚的目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把爬山前看作事情的起因,把爬山中看作是事情的经过,把爬上顶峰后看作事情的结果,从整体上理解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基本模式。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生活万花筒”,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先提出习作要求:“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这件事”;之后又给出了习作提示:“写之前要想清楚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求学生以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支架进行习作。学生学习《爬天都峰》一课,掌握了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就能顺利地完成习作。

二、破译表达秘妙,习得表达方法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核心目标,认真研读文本,破译文本表达秘妙,进而习得相应的表达方法。

《爬天都峰》一课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叙述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文本内部的具体表述与结构。

在“爬山前”这一部分中,第1自然段是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的简单介绍;第2自然段写“我”抬头向上望天都峰时产生了害怕的心理;第3—5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在对话后相约一起爬天都峰,其中的对话写得很详细,值得学生关注。“爬山中”这部分内容在课文中只有第6—7两个简单的自然段,集中写“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文本中出现了一个省略号,这是文本留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补白训练,想象“我”爬山的各种言行,也可以想象老爷爷爬山的动作等。“爬上顶峰后”是课文第8—10自然段的内容,写的是“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解释了他们能够爬上天都峰的重要原因,实际上是从结果中回头看原因和经过。

由此可见,课文所写的这件事可以表述为:在老爷爷的鼓励和陪伴下,“我”终于爬上了在山脚下望上去“叫人发颤”的天都峰。这样的概括使一件事显得很简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破译文本表达上的秘妙:先搭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表达的架构,然后用适合表达文章主旨的材料把事情写清楚。

三、聚焦典范语段,提炼表达方法

教学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典范语段中提炼指向习作专项能力的表达方法。在《爬天都峰》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语段中提炼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表达方法。

作者在写事情起因的几个语段中,采用了不同方法写不同的对象。在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时,以一“上”一“下”巧妙地完成表达:“上”及云彩以显示天都峰的高,“下”指的是石级边的铁链是挂着的,“陡”的意味得到突出。在写“我”和老爷爷的对话中,两个“也”字暗含着人物内心的活动与比较,在老爷爷看来:这个孩子这么小都能爬山,自己不比他差,爬山也没有问题的;在“我”看来:老爷爷都如此“老”了还能爬山,“我”比他厉害多了,爬上去肯定也没有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对话,体现了“我”从害怕到决定爬上天都峰的起因。

作者在写事情经过的两个语段中,集中描写“我”爬山的动作,采用了“一会儿……”的方式,所写的内容比较简单,是因为所写的具体事情是爬十分陡峭的山峰,必须很专注,不能随便分散精力,否则容易出危险。

作者在写事情结果的语段中,再次采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表达,一方面体现了文章首尾呼应的特点,另一方面突出了“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层意思。

四、开展表达实践,提升专项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从精读课文学习中提炼表达方法,目的是将提炼的方法运用在系列表达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把一件事写清楚”的能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爬天都峰》时,需要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与课文中所写的事情相似。教师可以把爬天都峰归结为一项活动,这项活动是学生熟悉的、经常开展的,如一次体育比赛、一次户外劳动、一次参观访问等,让学生说说以怎样的架构体现活动的顺序,学生能够顺利地说出以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进行整体架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活动过程中的某个片段,采用“一会儿……”的方式进行表达,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

其次,在确定习作题目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根据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运用课文中的多种表达方法,注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如写“我”参加班级乒乓球比赛夺得冠军这件事,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写事件的起因,要突出“我”为什么报名参加比赛;事情的经过,要详细地写,不能只写一天的事,一方面要写自己为准备参加比赛刻苦训练的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写出比赛中经历的困难和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事情的结果,要写自己获得冠军的感受。

总之,在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习作方法,让习作专项能力提升成为现实。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孙集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天都峰表达方法爬山
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 共同进步
互相学习 互相鼓励 共同进步
——赏析《爬天都峰》
新课程(2024年8期)2024-06-09 19:02:26
如果艺术有一万种表达方法
艺术启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4:38
难忘那次爬山
爬山
爬山
爬天都峰
天天爱科学(2018年4期)2018-09-10 23:45:46
有趣的爬山
小主人报(2016年3期)2016-02-28 20:47:13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系统医学(2016年8期)2016-02-20 02:55:08
人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在HEK293 细胞上的表达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