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思政课程融合工匠精神研究

2024-12-06 00:00:00赵瑞芳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摘 要: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出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实践、完善评价体系等职业教育思政课程融入工匠精神的策略,旨在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准产业工人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政课程;工匠精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Workers’ Team Construction

Zhao Ruifang

(Baotou Vocational amp;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5)

Abstract:Based on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industrial workers’ team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such as" optimizing course contents,innovating teaching practices,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which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ultivating quasi-industrial workers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craftsman’s spirit;industrial workers’ team construction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产业工人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思维模式与职业素养。职业教育是产业工人培养的摇篮,工匠精神的提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得构建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的目标更加明确。因此,职业教育思政课程亟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好产业人才支撑。

一、产业工人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卓越的态度。具体来说,工匠精神涵盖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维度。

(一)敬业是对职业的敬重与热爱

要求产业工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不仅为完成任务,更为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价值。这种敬业精神有助于产业工人主人翁意识的形成,使他们不仅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更将其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二)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品质的追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确保每一个产品或服务都能达到最高的标准。这种对细节和品质的追求有助于产业工人技能的提升,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专注是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

要求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集中和投入,心无旁骛,不受外界干扰。这种专注的态度有助于产业工人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鼓励在传承和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新的思路。创新不仅是发明新产品,更是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创新推动行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社会经济增长。创新精神有助于增强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更多的满足和快乐。

二、职业教育思政课程融合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融合:教材为基,案例为翼

思政课程采用全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材。该教材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存在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足的问题,与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需求的契合度也不够。因此,教师需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实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材的深度融合。例如,在讲述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章节时,可引入“大国工匠”孟剑锋的案例。孟剑锋是一位从事贵金属加工的工匠,他在制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时,凭借精湛的技艺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经过上百万次的锤打使果盘上的每一根银丝都粗细均匀、光亮平整,完美展现了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通过孟剑锋的事迹,引导学生对比普通职业态度与工匠精神的差异,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在职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与价值,从而主动将工匠精神的理念融入自身职业价值观当中。

同时,教材中涉及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内容也可成为工匠精神融合的切入点。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介绍古代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的故事。李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创新设计与精湛工艺,使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这座桥不仅是建筑史上的杰作,更是古代工匠智慧与工匠精神的结晶。这些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深远影响和时代价值。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鼓励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无论从事何种行业,都要秉持这种精神,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深化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实践融合:双管齐下,内外兼修

产教融合共同体为学生创造工学交替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整合学校和企业等多方资源,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化合作,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以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为例,学校与当地知名机械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紧密的共同体。学生定期到企业的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实训,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到企业中的工匠大师们。这些大师在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方面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与工匠精神。例如,企业的一位高级钳工师傅在加工高精度模具时,从模具设计图纸的审核、原材料的选择到加工工艺的确定,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在加工过程中,对每一个尺寸精度都严格把控,哪怕是微米级的误差也不放过。大师会向学生讲解模具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与难点,以及如何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经验积累来提高加工精度。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工匠大师们的操作,能够逐渐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亲身体验工匠精神,将思政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同时,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的实际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如何处理突发状况,培养其应变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自觉践行工匠精神,为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奠定坚实基础。

(三)师生关系融合:以情动人,教学相长

在职业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理解和践行工匠精神、传递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影响和熏陶。例如,思政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工匠精神主题演讲比赛、职业规划与工匠精神座谈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在职业规划与工匠精神座谈会上,教师分享自己的职业成长经历与对工匠精神的感悟,学生讲述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憧憬与困惑。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个性化的建议与指导,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观与工匠精神,使师生关系在互动交流中得到升华,为工匠精神在思政课程中的有效融合创造条件。

(四)教学考核融合:多元评价,精准考量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思政课程考核内容应当更加多元化,考核不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是深入评估学生在理论学习培养方面的成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更全面、更精准地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以致用的成效。以工匠精神为例,考核内容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的知识点考查仍然是基础,学生需要掌握课程中的核心理论和基础知识。其次,考核应当增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即学生是否能够深刻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最后,考核还应当测试学生将工匠精神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工匠精神,展现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和行为。例如,设置案例分析题,给出某一企业工匠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面临技术难题时如何坚守工匠精神、克服困难取得突破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体现的工匠精神要素,并结合自身专业与未来职业规划阐述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注重其对工匠精神的深度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

三、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融合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作为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能够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有助于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些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凭借其在思政课程学习与实践中所养成的工匠精神,能够在工作中更加专注于技术创新与生产工艺改进,注重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提升。例如,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汽车零部件生产环节,会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操作,对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并且不断思考如何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他们的这种职业态度与行为能够改善整个企业的生产氛围,促进企业形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培养产业工人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工匠精神教育与职业教育思政课程的融合有助于培养产业工人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在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案例教学、小组项目、情景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结合工匠精神中的创新内涵,使学生在未来的产业工作中敢于突破传统,勇于探索新技术、新工艺。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中,面对快速更新换代的技术产品,具有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团队,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电子产品。这种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为产业工人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产业的创新发展与升级换代。

工匠精神培养与职业教育思政课程教学的融合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学生、院校以及企业、政府等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通过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实践、考核以及师生关系等多维度的融合策略,并将其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需求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这不仅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更能够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蔡振华.习近平对毛泽东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毛泽东研究,2023:57-65.

[3]李琳.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3(9):43-46.

[4]吴小平,周倩宇.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协同效应[J].职教发展研究,2022(3):103-108.

[5]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N].人民日报,2020-12-11(01).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1).

[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8]沈亦乐.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设立全国首个“工匠日”的实践与思考[J].人大研究,2020(9):39-41.

(责任编辑 蔚红霞)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商情(2017年3期)2017-03-20 19:38:43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财税月刊(2016年4期)2016-07-04 09:51:57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2:48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环球时报(2016-03-10)2016-03-10 09:00:10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
企业导报(2015年12期)2015-07-02 09: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