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必然。新形势下工匠精神培育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一致,是高职院校教育提质培优的内生动力。文章针对职业院校忽视工匠精神价值观培养、培育主体意识不强、工匠精神传承载体及其文化环境缺失等问题,提出筑牢工匠精神价值观,夯实工匠精神塑造土壤,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传承载体,打造工匠型教师队伍的融入路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Gu Song
(Department of Resources,Liaoning Geology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Dandong,Liaoning 118003)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 necessity for adap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s spir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nd skilled talents,which is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cluding vocational colleges’ ignorance of craftsman’s spirit values cultivation,weak cultivation subject consciousness,the default of carriers for inheritance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the paper proposes the integration paths of building up a firm value ideology of craftsman’s spirit,solidifying the soil for shaping the values of craftsman’s spirit,constructing the carriers for cultivating and inheriting craftsman’s spirit,and building a craftsmanship-type teaching team.
Key words: craftsman’s spirit;vocational colleges;skilled talents cultivation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1]由此可见,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使命[2],国家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将工匠精神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个人行为层面专业技术的精湛超群、精益求精;思想层面(职业素养)工作态度严谨专注、求真敬业、创新精神;意识(社会)层面突出德的表现,既有匠人特有的文化及精神品质,又有对国家的爱国情怀。其总体特征是“追技、尚巧、求新、崇德”。追技是基础,是匠人对技术、技能和技艺的娴熟、精通、精进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尚巧是核心,是匠人对其技艺的精益求精和专业品质追求;求新是工匠精神理想境界,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是匠人对技艺传承中追求极致的创新精神表现;崇德是工匠精神得以传承发扬光大之根,是工匠精神的凝练与升华。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一)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价值取向一致
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本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富有爱国报国的责任意识,而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高”的核心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高素质技能人才所具备的最根本、最精髓的特有品质。不仅具备卓越超强的技术能力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且有崇高的社会担当,故而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价值认知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为原则,具备职业知识技能与职业能力道德兼备的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强调实践导向、能力本位,这与工匠精神的精髓不谋而合。当前的职业教学中注重专业课程的技能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深融强化所学知识向技能迁移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达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目标,最终达到精神与技术的结合。工匠精神的融入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和技艺的培养,及追求技艺卓越的专业操守、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此外,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理念的契合还体现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工匠精神鼓励思维创新和不断改进发展,这与职业教育中强调的创新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职业教育通过引入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追求进步和开拓求新。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教育质量提升与发展之需
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突出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符合社会岗位的需求。但在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学生思想上只关注就业、前程,缺少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形成了严重的实用主义观念。在新形势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引导学生追求技艺精进,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深化了学生品格塑造,锻造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担当。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时代之需
2024 年 1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3]面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是时代之需,敬业专注、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正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和动力源泉。[4]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一)筑牢工匠精神价值观
职业院校是培育职业技术工人的主要场所,也是工匠人才的主要来源。明确将工匠精神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上弘扬工匠精神,重视学生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的双向培育。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课上到课下、学校到企业,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教学实践层面:重构实践技能传承体系。将工匠精神贯穿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实践,达到从知到行对工匠精神的深刻体验,并内化到自身的品行中,实现职业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的升华。
教材层面:引行业大师与企业技术专家入校,同专业教师合编教材。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符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5]将职业素养培育与工作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将专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及前沿知识纳入教材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
教法层面: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设置工程项目案例、任务,让学生在实际项目和任务完成中,深刻感悟工匠文化。同时工匠精神的融入,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职业认同感。
评价层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企业师傅、学院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四方共同综合评价。 企业师傅侧重学生在岗位实践中的工作表现,面对挑战、困难与挫折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等职业品质,及对工作品质的追求和团队合作等匠人素质的全面评估;学院教师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表现、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勇于创新方面的评价;辅导员注重考核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6]学生互评针对专业技能学习、技能展示、任务完成质量等。
(二)夯实工匠精神塑造土壤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机载体,是学生精神气质养成的沃土,更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职业观的主要场所。首先,借助“国家重器、大国工匠”视频宣传、校园公众号及相关网站、宣传栏,围绕工匠精神相关知识,对匠心、匠行、匠德等专题进行宣传,传播新时代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利用学院建筑墙体、休闲场所等设施规划工匠文化长廊、事迹宣传橱窗等,展出工匠精神人物、语录和事迹,营造富有工匠精神文化的浓郁氛围。其次,技术能手进校园,德艺双馨的工匠代表与学生座谈,讲劳动故事、分享其自身成长经历、技术钻研历程等,引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增强学生对技术技能的钻研和热爱,提升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最后,校企文化相互融通。让学生到企业实践,体验企业岗位工作及节奏,领悟企业文化,并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学习企业匠人的匠术,感受匠人的匠心,敬重匠人的匠德。以此培植学生工匠文化底蕴和专注执着、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和努力拼搏的价值观。
(三) 构建工匠精神培育传承载体
工匠精神源于企业,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其关键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学校与更多的企业联盟合作办学,开办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企业定制班、产业学院等工匠精神传承载体,切实将工匠精神与技能传承有机融合。形成以企方深度参与学生的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导师、师傅入校发挥师傅带徒弟的技艺传承,将自己的技术及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师傅对徒弟“口传身授”,让学生从肢体语言、行为示范和技术指导的过程中受到工匠精神的浸润。
共建实训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技能实践的场所,使学生接触真实工作岗位环境和企业文化。实践中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学生可体验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感悟团队合作、勇于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在体验中内化提升,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四)打造工匠型教师队伍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先修其心。教师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传播者,自身亦是工匠精神的深刻领悟者、坚定践行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言传身教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职业情怀和进取创新的工匠精神。教师通过教学技能竞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通过定期外出培训、学习交流以及参与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提升其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加强对大国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深刻体验。
让教师“走出去”,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新技能、新技术和新标准,提升先进技术、前沿知识和实践能力。参加企业项目进行科研活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企业生产经验,且逐渐养成爱岗敬业、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和勇于创新精神等工匠精神。将企业匠人“请进来”,加大院校教师技能培养力度。引进企业行家里手、行业领域大师、劳动模范等入校担任职业导师,进行实践教学或技能讲解演示、传播专业的前沿工匠技术,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技术工人的情感认同,滋生劳动光荣、爱岗敬业的工匠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7348.html.
[2]刘 霞,邓宏宝.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机理及培育方略[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26-132.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EB/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2/content_6929446.html.
[4]韩飞,郭广帅.职业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逻辑意蕴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4(3):5-14.
[5]陶启付,庄熊,王雅婷.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3):104-107.
[6]邓宏宝,刘策.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测量与评价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3(2):67-74.
(责任编辑 陈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