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光电子技术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聚焦课程建设主战场,创建“双融合”课程思政内涵建设范式,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三混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新工科;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4)36-0032-04
Abstract:InordertoimplementtheMinistryofEducation's\"GuidingOutlinefor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ofCurriculum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fullyimplementthefundamentaltaskofcultivatingmorality,andgivefullplaytotheroleofthe\"main"battlefield\"ofcurriculumconstructionandthe\"mainchannel\"ofclassroomteaching,"underthebackgroundofnewengineering,OptoelectronicTechnologycoursecloselyconnectedwiththelocalindustrialchainandinnovationchain.Focusingonthemainbattlefieldofcurriculumconstruction,the\"doubleintegrations\"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notationconstructionparadigmiscreated.Focusingonthemainchannelofclassroomteaching,the\"threemixed\"teachingmodeisconstructedandvariousformsareadoptedtocarryoutcourseideologyandpolitics,whichpromotethediversificationofcours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eachingforms.
Keywords:newengineering;OptoelectronicTechnology;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construction;connotationconstruction;teachingmode
教育部自2017年2月以来,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光电子技术课程主动聚焦苏州光电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存在问题为导向,探索了新工科背景下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爱国情怀、服务社会以及全球视野思政元素典型案例贯穿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执行中。
一"光电子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内涵建设有待加强
传统的光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侧重知识点讲授,思政元素的呈现比较突兀,有点生搬硬套的感觉,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带来负面效应。针对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内容特色不鲜明、课程融入不契合、育人作用不突出的现象,需解决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光电子技术内涵建设中体现课程思政育人的特点,将价值塑造真正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形式单声道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谈不上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针对课程思政课堂中老师单纯讲授、教学过程不生动、思政元素不鲜活、资源共享不充分的现象,需解决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思政吸引力、亲和力的问题。
(三)"教学评价维度单一
传统的课程教学只考察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未形成对思政目标达成的评价机制。针对课程思政评价手段的缺失,需解决如何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思政目标达成度分析的问题,从而为课程教学提供多维的评价依据。
二"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一)"聚焦立德树人主旋律,建立课程思政指标点
光电子技术课程是面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研究光与物质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及其能量相互转换的相关技术课程,课程具有开放性、前沿性、探索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根据苏州城市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新工科背景下光电子技术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国家责任担当、基础理论扎实、工程能力突出、科学素养过硬和创业意识强烈的光电复合型人才,满足苏州以及长三角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光电子器件技术与工程、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具备“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知识,并系统接受光电子器件和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能力和精神,具备解决光电子器件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高级思维,能胜任光电子器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和生产运行等工作。因此,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指标点[1]主要有6点,分别是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爱国情怀、服务社会以及全球视野。
科学精神聚焦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通过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提升理论分析、逻辑推演、科学论证和归纳总结等专业素养,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从而作出选择和决定等[2]。
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在工程问题上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能够在课程的实验实践环节反复论证、精益求精或者通过名人典型案例了解工科的匠人精神。
创新精神注重引导学生勇于探究、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科技问题的解决方法等,通过在问题的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
爱国情怀是指学生通过了解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大工程、行业重点需求和“卡脖子”技术等,树立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服务社会是指学生通过了解光电技术领域专业知识,清晰认识到专业领域对于社会的贡献,通过了解校企合作专家的创业经历、社会贡献,深刻认识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大意义。
全球视野是指引导学生了解各国科学技术差异,并在纵横比较中理性看待与理解中国发展。
(二)"聚焦课程思政指标点,建立思政元素清单和思政教学案例库
结合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的6个指标点[2],课程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建立关联的思政元素清单和思政教学案例库,并完成数字化资源建设。思政元素清单见表1。
(三)"聚焦课程建设“主战场”,创建课程思政内涵建设范式
近年来,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光电子信息行业发展与创新,为光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景。苏州近年来形成了苏州工业园区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苏州高新区的光子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方向。截至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已有九百多家纳米技术应用企业,苏州高新区已集聚光子领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2家,形成了一个“千亿级”规模的“光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一个“万亿级”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新工科背景下的光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紧贴苏州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深化专业思政内涵建设的过程中,创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双融合”课程思政内涵建设范式。其中,科教融汇着重融入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全球视野。在教学设计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专业问题的科研攻关全过程,包括技术原理、瓶颈、尝试、挫折、反思和创新等整个过程,学生融入情景中,体会其中蕴含的科学研究逻辑思维,结合各年度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进行课创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光电器件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光电领域专家的生平事迹(表2)[3-8]、光电领域的诺贝尔奖项,有助于激励学生提高专业素养,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电信息产业建设中去。
表2"光电领域专家
产教融合侧重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以及爱国情怀。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以及行业重大需求及“卡脖子”技术中突出精益求精、常年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资源和典型案例,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激发爱国情怀,激发强国有我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在授课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最近的行业内新闻和热点问题。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苏州地方优势产业纳米产业、光子产业微纳工艺和精密加工等,融入多教学模式的授课形式和企业合作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专家的人物传记,创业历程、企业精神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9]。
(四)"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1"线上线下混合,促教学方法多元
将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混合。课前,老师通过线上提前发布任务,推送资源,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线下课堂中,老师引导同学开展同伴讨论,协作探究、研讨汇报,教师的作用就是积极引导和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归纳小结。课后,学生完成思政元素的巩固升华,完成线上思政作业提交。
2"文献与思政项目混合,促教学内容生动
推行“学习共同体”探究式教学,学生2~3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文献阅读和课程思政项目作业[5]。以思政项目为驱动,切实把光电信息前沿学术、最新科研和技术创新等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实现基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性学习,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3"讲授和汇报混合,促教学过程多样
将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学生小组探究汇报相混合[10]。建立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完成课程思政项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机穿插小组思政项目作业分享,以思政项目为驱动。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教师从旁补充、评价和总结,达到训练科学研究素养,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课后自行观看科学家、企业家访谈视频、阅读文献、探讨科研项目和学生自觉完成课程思政项目报告等多种方式展开课程思政,使学生在理解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指标点达成度
如何评价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教学设计中拟定的价值和能力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课程思政指标点达成度如何测量?我们以科学精神为例,将科学精神分解成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表3)。
针对科学精神的两个维度指标开展的问卷具体内容如下,该问卷为评价者根据自身真实感受进行3级打分,每个维度的得分为各题项平均分。理性思维、批评质疑得分之和就是科学精神的总分,分数越高代表被测对象科学精神越高。表4中标注“反向检测题”的题项需要特殊处理,主要是用于检测填答者对于问题回答的态度是否认真仔细,以及检测问卷填答的质量信度是否过关。其中,反向题分数转换的规则:1—3;2—2;3—1。
课程在第一节课正式上课前开展问卷调查前测工作,全班平均分是22分,最后一节课开展后测工作,科学精神指标点达成度平均分提升至28分。当然这类形式的调查问卷是否能用来评价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四"结束语
光电子技术聚焦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爱国情怀、服务社会以及全球视野6个课程思政指标点,建立思政元素清单和思政教学案例库;聚焦课程建设“主战场”,创建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双融合”课程思政内涵建设范式,实现了课程思政育人作用特色化。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了“线上与线下混合、文献与项目混合、讲授与汇报混合”的“三混合”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促进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齐鹏飞.全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J].中国高等教育,2020(Z2):4-6.
[2]沈扬,邓珏,刘云.新形势下基于专业思政、育教融合的河海大学土木类一流课程群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1,30(3):86-93.
[3]光电领域专家(一)[J].光电工程,2017,44(4):458-460.
[4]光电领域专家(二)[J].光电工程,2017,44(5):548-552.
[5]光电领域专家(三)[J].光电工程,2017,44(6):643-645.
[6]光电领域专家(四)[J].光电工程,2017,44(7):738-741.
[7]光电领域专家(五)[J].光电工程,2017,44(8):833-835.
[8]光电领域专家(六)[J].光电工程,2017,44(9):927-929.
[9]周自刚,段旭梅,陈浩,等,支架式教学法在光电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1(92):187-190.
[10]陈浩,周自刚,段旭梅,等.同伴教学法在光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9(22):110-116.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36.00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光电专业主干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光电子技术’课程为例”(231105789124245);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光电子技术”(2910366823);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科教产融合,锤炼光电信息类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光电子技术’课程为例”(2023JSJG442);苏州城市学院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910361423);苏州城市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光电子技术”(2910365123)
第一作者简介:吴丹(1980-),女,汉族,江苏无锡人,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激光光场调控、非线性统计物理、光学与光电子学教学。
*通信作者:叶燕(1979-),女,汉族,江苏泰兴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微纳光电子器件、微纳光场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