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绘本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轴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真);依托“插图”,让学生领悟绘本内容的思想情感,感受、体验到绘本充满美感的形式(美);改编“戏剧”,让学生受到情感熏染、人格提升(善)。英语绘本教学,就是一种“真善美”的邀约。
[关键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美善邀约
当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要努力追求过程与目标的融合,同时也要努力追求形式与内容的融合。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兴趣需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实施教学,既可以保证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顺利掌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怎样的内容与方式才是学生所喜欢的呢?研究表明,学生所喜欢的英语学习素材一定是知识与趣味并存的,且与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所感兴趣的事物有着高度的关联。所以,借助于绘本这一形式来组织实施英语教学,就一定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
就现实情形来看,英语教材与绘本的融合教学是当下英语教学的一种趋势。英语绘本教学不是英语教材教学的补充,更不是英语教材教学的点缀,英语绘本教学就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本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真),而且能让学生领悟绘本的思想情感,感受、体验到绘本充满美感的形式(美),更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提升(善)。英语绘本教学,就是一种“真善美”的邀约。
将英语绘本教学与对真善美的追求结合在一起,可以赋予英语教学灵魂,可以让很长时间以来存在于学生面前的抽象甚至是机械的英语学习拥有更多的灵性,可以让学生在面对英语时所想到的不只是生硬的记忆,更包括灵动的体验。当学生的英语学习拥有良好体验时,他们就会迅速地从英语学科的工具性走向人文性,就能够体会到英语学科的真正魅力,而这样的学习体验也就能够奠定英语语法知识“真”的基础,能够让学生在“美”的感受过程中获得高峰体验,并帮助学生完善自己“善”的人格。
一、设计“轴问题”,让学生感受绘本之真
与英语教材教学一样,绘本教学也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内容,掌握相应的语法。在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轴问题”,启迪学生的英语思考,催生学生的英语探究。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两类绘本:其一是《跟上兔子》系列绘本;其二是《黑布林》系列绘本。一般来说,绘本,总会有自己的题眼,设计轴问题,可以依托题眼;绘本中的故事,也会有相应的关键词,依据关键词,也可以设计轴问题;绘本还会有相应的脉络,循着脉络,教师也可以设计轴问题。
轴问题是一类主问题、核心问题,是一种能派生出其他问题的问题。笔者教学译林版“跟上兔子”六年级绘本“Fun in the Sea”时,根据绘本的内在的文脉,设计出这样的轴问题——“What's in the sea?”这样的问题,能催生出相应的“子问题”,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对绘本中的内容做简单的描述,如Can you describe them?(names?look like?Habits?);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对绘本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明晰海洋里的生物去了哪里,可以想象它们如果遇到危险怎么办?通过轴问题的拉动,生发出其他的相关问题,这些相关问题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能让学生掌握绘本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表达的语法错误要进行预设,及时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正确地表达,进而能让学生掌握绘本中蕴含的英语语法等知识。这个过程,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创造性地使用绘本。不仅关注学生英语语言输入的质量,更要致力于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输出的品质。
在英语绘本教学中使用“轴问题”,能使英语教学变得有序、规整,更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效。作为教师,要让绘本教学系列化,从而避免学生绘本学习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零散格局。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英语教材的相关内容,将之渗透、融入绘本教学之中。将教材与绘本融合,能突破英语绘本的局限,从而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
“轴问题”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当问题具有“轴”时,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借助于问题的引导而实现对绘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品质,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绘本阅读时,如果能够用一个问题一直引领自己,且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又可以实现开枝散叶,就能同时保证英语绘本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这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绘本的真,其中既包括真的内容,也包括真的情感。在所举的例子中,“What's in the sea?”这个问题就具有很显著的概括性,学生在思考并回答这一问题时,会有一种抽丝剥茧的体验,即绘本中所阐述的内容会在问题的引导之下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在建构每一个知识时,也都会从中生成对绘本的进一步理解。可以说,所有的理解都奠定了“真”的基础。
二、依托“插图”,让学生感受绘本之美
学生打开一本本绘本,吸引他们的可能并不是里面的英语单词、句子,而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运用插图,能激发学生英语思维,催生学生绘本想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插图了解文本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受插图、体验插图,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依托“插图”,能让学生感受绘本之美。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自主的阅读时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中的角色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去分析绘本的内容。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分析单个的插图,还要引导学生将绘本插图串接起来,进行联想、思考,增强学生图图互解、图文互释的能力。
在一次英语绘本公开教学之中,笔者选用了绘本——The Fat Sausages,绘本的内容比较简单,就是关于十根香肠的故事。但绘本中涉及的插图很精致,好似有动态感般,热狗两根、两根的纷纷从平底锅上Pop,Bang,平底锅里两根热狗就随之“消失了”(插图上两根热狗摆放的地方挖空)。Ten fat sausages sizzling in the pan/One went pop and the other went bang/Eight fat sausages sizzling in the pan/One went pop and the other went bang……,如此反复。绘本的插图有动画之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插图的精心的立体化设计,学生就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语言,烤热狗的额头上的汗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感知当时烤炉旁边加上天气之炎热,体会他的辛苦。插图的欣赏,给他们提供了情感感悟的窗口。
一张插图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张插图就是一种文字的放大。插图,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英语层面的理解,更是艺术层面的陶冶。运用插图,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想象的平台,能给学生带去一种美的享受。教师要带领学生主动解读绘本中的插图,在图片揣摩中培育学生的艺术的素养。
绘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图文并茂,而且图的重要性往往重于文的重要性。绘本在设计时第一要求就是让学生对其中的图产生直接兴趣,然后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之下引导学生去关注其中的文。所以借助于绘本实施英语教学,某种程度上要将英语这一教学目标隐藏起来,要让学生在对图的关注及其加工过程中自然地实现英语知识的积累。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有一个核心环节,那就是让学生依托绘本中的插图,并利用插图中的内容去激发学生的美学体验。前文呈现的绘本教学例子中,绘本中巧妙的设计具有了动画之美,而动画之美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参与,无论是学生所直接感受到的插图美感,还是学生的想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语言意识。这个时候学生可能会用母语去进行表达,那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的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会用英语去表达。这样绘本中的插图就可以成为英语表达的情境,而情境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理解与运用水平的提升。
三、改编“戏剧”,让学生感受绘本之善
相比较于英语教材,绘本更能凸显英语教学的“美”与“善”。在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内容可视化,比如用语言进行复述,用肢体进行表演,等等。其中,将英语绘本改编成戏剧,更能让平面化的绘本阅读立体化。在戏剧表演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对绘本内容进行充实、完善。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体验绘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能让学生感受绘本之善。
教学“跟上兔子”系列绘本四年级分册的We Want to Be Supermen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绘本的封面,从绘本的封面猜测故事的情节内容。在仔细端详封面的过程中,学生感受、体验到绘本的别样之美。在绘本中,对于Vicky变成超人的过程,只有一句简短的描述,即“He jumps over the chair”。不少学生都看过超人的动画片,都能进行一定的想象。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想象自己变成超人的过程。学生看着绘本中的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将外套捆绑在自己的身上,用一个文具盒作为超人斗篷,从小凳子上一跃而下,宛如一个超人,教室犹如一个“剧场”。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很自然、很兴奋地说出了标准化的英语表达,“I can help people ,I am a superman!”,等等。依托插图,学生能将绘本内容外化出来、表现出来。
将英语绘本改编、创编成英语剧,能让学生体会人物心理,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剧场之中,学生能被绘本中的人物、事件所感化、濡染,能感受到绘本内容之善。将英语绘本改编、创编成绘本剧,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作为教师,还可以多花一点心思去进行大胆地尝试,从而不断提升英语绘本的教学效果。
“善”原本是面向学生品格的,也应当是核心素养所强调的必备品格的内涵要素之一。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借助于自身所独具的特点来为学生种下“善”的种子,是英语教学的天然使命。当小学英语教学回归到核心素养培育这一正确道路上时,“善”的品格培养应当回归应有的地位。就借助于绘本实施教学而言,隐藏在绘本中的善有时不那么显著,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在上面的例子当中,实际上就是借助学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对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的理解,去实施善的教育的。相对于真和美的教育而言,善的教育有着更多的意味,其要求学生在面对绘本时,除了要掌握其中的知识之外,除了要获得直接的美的感受之外,还要能够超越这些直接的认识,去寻找品格方面的生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借助于绘本当中的内容,同时采用因材制宜的思路去组织实施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类似于“戏剧”式的体验中,通过对绘本人物的认识来形成“善”的认识,这也就达成了善的教育的目标。
四、从绘本教学走向真善美的闳阔意境
绘本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来说,意味着学生在英语学习时有了新的选择;对真善美的追求,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目标。真善美三者其实并不是孤立的,很多时候学生在对真的事物的感知中,可以获得美的体验,而美的体验又可以驱动学生形成善的追求。所以当真善美融合在一起时,也就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时基于小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特点,去选择绘本作为教学的载体,就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获得过程与目标的良好体验。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追逐细节的学习过程往往感觉比较吃力,而面向宏观体验的教学则可以让他们有更好的感悟。真善美的宏观意境建构、绘本图文并茂的知识呈现方式,都决定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直接体验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这就是适合学生英语学习的宏观意境。跟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一宏观意境带来的好处就是,学生在这样的意境过程中接触到的学习素材以及学习载体,都能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舒适感,而传统教学中的很多方式给学生带来的恰恰是不适感。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绘本去实施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有真善美的宏观意境当中接受英语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总体而言,阅读是一种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是耐心播种和等待发芽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要追求“真”,而且要追求“美”追求“善”。通过带有韵律美、图画美的绘本阅读,能愉悦学生的身心。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归纳,进而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质。对于英语教师自身来说,充分接触更多的绘本,充分挖掘绘本中更多的营养,充分掌握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点,然后将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就可以借助于绘本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这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样的教学途径就有可能成为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选项。
参考文献:
[1]安凤歧,梁承锋.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胡新杰.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8(8).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