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语语言的应用离不开构建“多维场域”,能增强学生的英语思维的辨识度。学生的英语思维辨识度可以从学生的英语思维效度、广度、深度和高度四个维度加以表征、描述和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活场域能夯实学生的思维效度,体验场域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数字场域能扩大学生的思维广度,综合场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高度。多维场域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享”“学有所乐”。多维场域能减弱传统英语教学的琐碎感、平庸感,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幸福感等。
[关键词]小学英语;全场域建构;英语思维;辨识度
语言是一种对话与交往的工具。学生学习语言,不仅仅是掌握语汇、语法,同时还要在情境中应用语言。语言的价值在于语用,语用也是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标识。当今世界,英语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语用,引导、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英语语言的应用离不开场域,它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展开的。语用离不开场域,语用应当回归场域。全场域建构,能优化学生的英语思维,增强学生的英语思维“辨识度”,让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语用力,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素养。
一、打造生活场域,夯实学生的英语思维效度
学生的英语思维“辨识度”可以从学生的英语思维效度、深度、广度和高度等方面加以表征。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嵌入在场域之中,没有脱离情境、场域的思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建构基于英语表达常识、习俗、习惯的场域。或者概言之,教师要营造一种基于英语文化的场域。只有置身于场域之中,才能让学生产生英语思维的驱动力。很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往往引导学生进行机械的英语读写,甚至进行语汇、语法的机械操练。这样操练的结果是,学生没有形成英语思维,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如笔者经常会看到有学生这样表达:“I very like...”这样的一种表达就是典型的“汉语思维表达”,同时也是学生英语思维缺失的表现。
打造生活场域,就是要求教师将相关的英语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场域之中,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到英语文化场域等的耳濡目染。实践证明,培育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需要有充分的语音信号的支持,需要有丰富的、完整的场景积累。而将英语文化、风俗等相机呈现出来,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让学生形成一种地道的英语表达习惯、倾向,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等。如英语中是如何称呼某人的?英语中打招呼通常会说些什么?英语中的人与人初次见面、交往往往会说些什么、不会说些什么?等。这样的一些内容,教师不仅仅要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加以渗透、融入,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应用班级中的小报、黑板报等来进行宣传、普及。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周末生活来学习、表达。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几个学生聚集在一起谈论周末生活的生活化情境、场域,引导学生展开基于生活化场域的对话、互动。通过英语生活场域的建构,教师能让学生自然地、正确地使用“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等频率副词,让学生的英语表达超越文本的内容、范畴,而向着学生的生活世界拓展、延伸。在英语表达过程中,学生能认识到英语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与汉语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差异,能让学生认识到英语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与汉语文化观念、审美情趣的差别,能让学生感悟到英语语法结构、表达与汉语语法结构、表达的差异,等等。
打造生活化的场域,能夯实学生的英语思维基础。学生的英语思维培育,不是教师机械训练的结果,而是生活场域长期潜移默化的濡染、熏陶的结果。生活场域能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英语语言文化、习俗、表达习惯等。打造生活场域,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英语之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英语学科知识不是孤立的,而应当是融入、渗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入到英语言语表达的生活性场域之中,赋予学生英语言语表达的充分的自主性时空、权利,让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二、打造体验场域,深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深度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认为,“教育全部活力的主要源泉在于本能及儿童冲动的态度与活动,而不在于外在素材的表现与应用”。在学生的英语学习全场域建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依据英语表达的习俗、习惯等创设生活化的场域,而且要创设体验性的场域。如果说,生活性场域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现实性向度,那么,体验场域就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可能性向度。在体验性场域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角色体验,从而完善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丰富学生的英语认知思维、想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鉴戏剧表演中的相关知识、流程,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如戏剧中的舞台布置、台词、道具应用等,都可以引入体验性场域的打造之中。教师可以通过打造学生英语学习的体验场域,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深度。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7 How much一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展开了买卖的角色扮演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买卖活动体验,笔者引导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东西,创设了类似于“商场”“超市”的柜台,并让学生标注价格。通过体验性场域的打造,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单词、语句识记,而是学生基于体验性场域展开生动的、灵活的表达。在学生的表演前,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了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在学生内化之后,学生就会进行地道的英语表达。有的小组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设置了与小伙伴相遇的情节。因而学生就调用了自己的英语言语表达经验,产生了这样的台词:“What are you doing here?”这样的一种表达,不是真的询问“你在这儿干什么”,而是表达一种“偶遇”的惊奇、惊异之喜。同样,学生在询问买什么东西时,也不会说出这样的不地道的英语:“What do you want to buy?”体验性的场域,让学生置身其中,不仅产生了一种英语的表达需要、冲动,更能引导、规范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唤醒、催生、激活学生的英语表达经验。在体验性场域之中,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展开地道的英语思维、英语表达。
体验性场域是一种情境性的场域,它蕴含着英语语言、人物心理、情感标识等,是学生英语实践、英语活动的场域。体验性场域是学生英语思维发展的摇篮。作为教师,要创设一个自然、丰富、充实的体验场域,让学生置身于场域之中参与英语演讲、英语小主持、英语广播、英语角色扮演、英语戏剧表演、英语趣配音等的体验性活动。实践证明,体验性场域能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感知、感受和体验,能催生学生的英语认知、理解,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感悟。
三、打造数字场域,扩大学生的英语思维广度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时代,教师打造学生的英语学习场域,要智能化、多媒体化。为此,教师要将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等引入课堂,积极打造数字化的学习场域,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广度,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具有智性、灵性。数字化的学习场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更能盘活学生的英语思维、催生学生的英语想象,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和英语学习品质、样态等,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机械走向灵动。
数字化的场域不仅可以构建现实性的情境,而且可以构建虚拟性的情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现实性情境与虚拟性情境等结合起来,从而拓宽学生的英语思维广度。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2的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创设了数字化的学习场域,不仅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而且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搜集学校学生上学的出行方式。如此,有学生借助于手机拍照片,有学生借助于手机拍视频等。在教学中,笔者将问题嵌入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围绕着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自由表达。置身于数字化的场域,学生的英语表达是“自由而有规约的”,他们不仅仅是英语表达模仿,更是英语表达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指英语表达内容、形式等的创新,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周末活动的选址、交通方式等;有的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借助于班级的喜马拉雅共享站等相关的有声平台进行录播,等等。作为教师,要跟进学生的英语创新性表达,适度介入学生的英语创新性表达,对学生的英语思维、表达进行点拨、启发。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来助推学生的英语思考。如“What to do?”“Where to go?”“Who will go?”“How to go?”“What to buy?”,等等。当学生置身于数字化的场域中,他们会积极主动地经历自主设计、信息搜索、加工整理的过程,学生的英语思维力、想象力等就能得到悄无声息的有效培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打造交流、互动、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英语表达、英语展示过程中产生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等。
数字场域是一种信息场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结合起来,将传统学习与现代数字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字化学习场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展开自主学习、互动合作、展示交流。尤其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英语口语表达,引导学生的英语对话、互动与交往,让学生的英语互动、交流学习真正发生,真实发生。
四、打造综合场域,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高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创建综合性的学习场域。打造综合性的学习场域,能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高度。当今世界,英语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活动中。英语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小学英语学科课程内容,也涉及多学科知识。作为教师,应用多学科知识,打造英语互动、交流的综合性场域,是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应然之举。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英语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课程的链接点、融入点、融合点。通过融合多学科知识,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有趣、更有味,让学生学习更为灵活、灵动、智慧、地道的英语。
在英语综合场域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的英语学科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习得多学科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以主题、项目作为统领,将相关学科知识融通、交叉、渗透、整合。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Project 1 My school life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让学生搜集自己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音乐等多学科中的生活。很多学生,采撷、拍摄了不同学科中丰富性的生活画面、视频,并将其制作成课件进行互动、交流。如此,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英语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如有学生选择了体育学科的学校生活,用“我的学校体育生活”作为项目主题,采撷了体育课堂、体育社团、体育大课间、体育两操等活动中的画面,演绎了自己喜欢的跳绳、踢毽子、排球、跳山羊等多个项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组织学生对他的丰富的学校体育生活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了诸多的合理性建议。通过综合性场域的打造,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相关学科知识融入、渗透英语学科学习中来。这样的综合性场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思维兴趣、表达兴趣。实践证明,当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应用英语来处理相关事务时,其英语语言学习能力会潜移默化地增强。而综合性的场域是提升学生英语思维高度的有效场域,综合性的教学手段是提升学生英语思维高度的有效手段、策略、路径等。
打造综合性场域,能让学生展开交叉性、融合性的英语学习。作为教师,要唤醒、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能用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多维认知。学生的英语学习应当是一种具身性能的学习,应当是学生的身体、大脑与环境的多元互动、多维互动。作为教师,要打开学生与英语交互、与伙伴交互的通道,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获得实境体验,同时又获得实感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英语学习力、英语核心素养应当是学生的身体、大脑和环境耦合的产物。
建构“多维场域”,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享”“学有所乐”。作为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体验为核心、以信息科技为加持、以多学科融合为方式,让学生展开生活化、数字化、综合性、体验性的英语学习。多维场域的英语学习,能夯实学生的英语思维效度、深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深度、拓宽学生的英语思维广度、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高度。多维场域的英语学习,能减弱传统英语教学的琐碎感、平庸感,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2016(5):85.
[2]鲍兆宁.发现法探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