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劳动教育的融入

2024-09-12 00:00:00林丹华邵明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7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劳动教育

[摘 要]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践行国家劳动教育政策的实践精神和时代要求,充分呈现劳动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价值。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时,要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劳动教育的途径与形式,建立幼儿劳动激励规则。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保证幼儿充分参与劳动的机会;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确保劳动教育方式多元化、趣味性;重视家园合作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生活;劳动教育;教育策略

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劳动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劳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情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价值观,提升幼儿的服务意识、责任感、合作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与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响应国家劳动教育政策的时代要求。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强调了劳动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学校使命。2020年7月7日,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这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幼儿园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和基础教育的“基础”,更要承担起劳动启蒙教育的责任和担当,用劳动教育实践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

其次,劳动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幼儿园教育是全人教育,旨在培养完整儿童,涉及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幼儿全面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上,幼儿生活在劳动世界中,如果幼儿园缺少劳动教育,幼儿的生活世界则是不完整的。如果幼儿园缺少劳动教育,幼儿可能会对身边不同形式的劳动视而不见,幼儿的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识、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方面的发展均可能会停滞不前。以上种种表现,均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中,会助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使之成为现实。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强健幼儿体魄。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一种与幼儿身体发育息息相关的实践活动,能使幼儿的肌体充满活力。在劳动中,幼儿的骨骼、肌肉、呼吸、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方面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幼儿的生理素质会得到整体提升。

其次,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劳动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基本的劳动知识、劳动常识、劳动意义与价值、劳动工具的认识、劳动任务的了解、劳动技能的掌握等,拓展了幼儿的认知范围,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对象,提升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当然,劳动教育也可以丰富幼儿对生活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再次,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思想品质。虽然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形式多为体力劳动,但在劳力的同时也会劳心。幼儿要做好一次劳动,就要用心做好并为之付出努力。在面对有挑战性的劳动任务时,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在劳动中,幼儿的集体责任感、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合作意识、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意志、自信心等思想品质也会随之形成并得到良性发展。

最后,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劳动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劳动教育可以让幼儿获得包括收纳整理、清洁、手工制作、服务等在内的多种能力,提升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提升幼儿的服务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劳动教育的目标

首先,幼儿园要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引,幼儿园可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其中,劳动观念包括正确理解劳动的价值与影响,并对劳动有正确的认识;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敬畏劳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劳动能力包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认识并正确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工具,具备劳动中所需要的操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服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劳动精神包括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坚持不懈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继承中华民族勤劳的优良传统和弘扬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包括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参加劳动,在劳动中认真负责、坚持不懈;注重劳动规范,确保自身和他人在劳动中的安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浪费。

其次,制定各年龄段的劳动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要立足于幼儿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立足于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幼儿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与此同时,还要立足于幼儿的集体劳动,注重幼儿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自我服务劳动教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盥洗、独立进餐、如厕、整理衣物和收拾玩具、清洁等;集体服务劳动教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劳动值日(如餐前准备、餐后清洁、秩序维持等)、搬运或洗晒玩具、区角材料整理、活动室环境布置、种植与饲养、公益劳动等。幼儿园在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明确各年龄段幼儿的劳动教育目标,并制定有梯度的、连贯的、可操作的劳动教育目标体系。

(二)建构幼儿园一日生活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课程是实现幼儿园一日生活融入劳动教育的文本指南和重要参考。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关系到劳动教育的顺利、有效实施,关系到劳动教育的质量和幼儿劳动综合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应在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的指引下,结合幼儿发展需要,依托已有课程建设经验和课程方案,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并遵循螺旋上升和梯度递进原则,注重连贯性与系统性,突出不同年龄段劳动课程的重点。如小班的劳动课程以自我服务性和日常生活性劳动为主,以集体服务性劳动为辅,侧重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中班的劳动课程以自我服务性和日常生活性劳动为主,兼顾集体服务性劳动,劳动教育内容开始由自我服务性劳动向集体服务性劳动转变,初步培养中班幼儿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大班的劳动课程以集体服务性劳动为主,以日常生活性劳动为辅,适当设置大班幼儿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侧重增强幼儿的公共服务意识。

在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其他课程的课时安排。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与其他领域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有机融合,达到相互支持、共存共生的效果。在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时,可以从园本课程和班本课程两个层面入手。在依托园本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允许不同班级建构具有班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

(三)丰富幼儿园一日生活劳动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要想取得理想化的效果,就必须选择和安排适合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小班阶段,教师可以从讲故事或绘本教学开始,丰富小班幼儿对劳动的认知和情感。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水平,在一日生活中分配幼儿相应的劳动任务,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劳动活动中的乐趣。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劳动表现和问题,适时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集体教学活动,系统、详细地讲解某一方面的劳动知识。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及时安排幼儿承担一日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劳动工作,及时巩固已掌握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此外,教师要结合劳动教育的需要,加强班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满足幼儿劳动和学习的需要。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突显生活活动在劳动教育中的地位和比例,在如厕、盥洗、餐点、午睡、起床等环节,丰富幼儿劳动的直接经验,强化幼儿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幼儿劳动的成就感与喜悦感。教师还要充分发挥集体教学活动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面向全体幼儿集中时间高效讲解劳动知识和技能。当然,游戏活动也承担着劳动教育的价值,不可被忽视。教师可以利用室内自主游戏与户外游戏后的玩具收纳整理环节,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提升幼儿的集体服务意识与能力。

(四)制定幼儿劳动激励规则,提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奖励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历来受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适时、恰当、有效的奖励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如果幼儿参加劳动后,其劳动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强化,幼儿在今后再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能会降低,参加劳动活动的频率可能会减少。因此,教师应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可操作的幼儿劳动激励规则,利用激励规则及时对参加劳动或完成劳动任务的幼儿给予相应的奖励,强化幼儿的劳动行为,提升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在制定幼儿劳动激励规则时,规则要明确,标准要具体,奖励物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幼儿园常用的奖励方式包括口头奖励、动作奖励、机会奖励等,教师可以根据激励规则,结合幼儿的劳动表现及时对幼儿进行奖励。教师在实施幼儿劳动激励规则时,要准确、客观、公平、及时,尤其是要做到公平和及时。教师对幼儿劳动行为的奖励如果有失公允,则会降低其他幼儿参加劳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能力的提升。教师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对幼儿的劳动行为进行激励,其劳动行为就无法得到有效强化。教师在实施幼儿劳动激励规则时,要尽量避免过度使用物质奖励,避免激励的主观随意和高频化,要重点关注激励的效果和幼儿后续的劳动行为与表现。

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幼儿为主体,保证幼儿充分参与劳动的机会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重点应该是幼儿的劳动参与和体验,并确保幼儿在参与中获得丰富的劳动经验。有研究指出,部分幼儿教师过于关注劳动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践操作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幼儿在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保障。在班级劳动事务中,幼儿原本可以承担部分劳动工作,班级教师或保育员为了提升劳动效率和成效而独自承担,这在客观上剥夺了幼儿参与劳动的机会,本质上剥夺了幼儿主动发展的权利。虽然幼儿学习了劳动知识,但不能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付诸实践,劳动教育仅停留在“讲”和“听”,这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既不利于幼儿当下的成长,也不利于幼儿长远的发展。

(二)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确保劳动教育方式多元化、趣味性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要避免以集体教育活动为主。幼儿园劳动教育最有效的方式是幼儿劳动实践,而不是静坐听讲。如果幼儿园劳动教育方式传统且单一,可能会降低幼儿劳动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可能会限制劳动教育成效最大化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创新劳动教育方式,设计新颖的劳动教育方案,开展趣味性的劳动活动,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和热情,强化幼儿的劳动体验感和满足感。如,幼儿园可以创设条件为幼儿提供真实的餐食制作的劳动机会,在参与劳动的同时还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和体验劳动的不易,在养成劳动习惯和增加劳动能力的同时,逐渐养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良好品质。

(三)充分发挥家园合作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场域,共同构成幼儿的生活世界。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生活体验和生活表现在外显层面不尽相同,但在劳动教育的本质方面殊途同归,共存共生。如果幼儿园忽视了家庭在幼儿劳动教育方面的角色与作用,则不利于儿童教育目标的实现,更不利于幼儿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幼儿劳动知识和劳动能力的获得与巩固。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家庭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积极性,确保家庭与幼儿园在劳动教育方面保持一致,避免出现“5+2=0”的教育现象。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群等途径向家长讲解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情况,充分发挥家园合作在幼儿劳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静.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J].学园,2024,17(8):86-89.

[2]李婧婧.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知识文库,2023(1):181-183.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7:40:36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8:52:22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0:29:02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7:15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7:16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探析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教育教学方法
青春岁月(2015年23期)2016-01-04 1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