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童话是一种富于想象的文学体裁。童话有自己的逻辑和文体特征,但教师教学时容易基于生活逻辑进行教学,过于“现实”,忽视童话的特点,从而偏离了童话本身的创作意图。为此,教师需对教学进行调整。以《蜘蛛开店》一课为例,可调整学习情境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回归童话本质,从而引领学生感受童话之美,发展高阶思维,实现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童话教学;文本逻辑;文本特点;磨课
童话是一种富于想象的文学体裁,多采用拟人化的描写方式,具有生动易懂的特点。童话有自己的逻辑和文体特征。教师教学时应遵循童话逻辑,体现童话本身的特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容易基于生活逻辑进行教学,过于“现实”,忽视童话的特点,从而偏离了童话本身的创作意图。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为例,笔者试教时,以开展一场班级讲故事比赛为学习情境贯穿全程,过于强调对课文内容的理性感知与“讲故事”技法的渗透,没有体现童话故事的趣味性与哲理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为此,笔者通过与磨课团队的讨论和专家的指导,从童话逻辑出发,对本课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一、忌现实主导,宜贯通童话语境
【试教分析】
为了使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笔者试教时,创设了“讲故事”的真实情境:“本单元是童话单元。为此,班级要举办一场讲故事比赛,选拔一批‘讲故事’小达人。”在此基础上,设置“发现故事奥秘、体会蜘蛛心情、童话故事分享会、续编蜘蛛开店”四个层层递进的子任务,最终达成“讲故事”这一教学目标。
另外,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语文实践,并为他们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机会,笔者在“续编蜘蛛开店”这一子任务中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与生活融合,从而培养“财商”。
1.下面是我们帮助蜘蛛做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有什么问题?
[次数 卖的产品 产品售价 顾客 顾客特点 产品制作时长 营业总额 是否赚钱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2.小组同学议一议,怎样才能帮助蜘蛛赚到钱?试着编一编后面的故事。
通过试教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对“讲故事”有畏难情绪,导致情境看似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上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讲故事”的技法,也使学生忽略了对童话文本的赏析。
同时,教师从“财商”角度出发,以“帮助蜘蛛赚钱”为目标,驱动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导致学生过于关注蜘蛛能否赚到钱。但只要仔细研读文本就会发现,蜘蛛开店最初并不是为了赚钱。如此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还偏离了童话的基本逻辑。
【磨课改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童话故事本身就是很好的文学情境,不需要也不宜强行牵扯现实生活。基于此,笔者重新设计了学习情境,并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了相应调整(如图1),从而以富有趣味的童话语境,增强学生的文学体验。具体内容如下。
课前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童话王国,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在童话王国里,我们遇到了谁?看,谁来了?——蜘蛛。最近蜘蛛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开店。
教师出示相关视频,并提示学生:蜘蛛开店开得好好的,可没过几天,树丛中就传来了蜘蛛的尖叫声。这是怎么回事?你想帮助蜘蛛吗?让我们化身“趣帮团”,把蜘蛛开店的故事讲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一起为蜘蛛想想办法吧!
上述学习情境以童话语境贯穿学生课堂学习始终,通过四个相互承接的子任务,激发学生走进童话的意愿。在童话世界的指引下,学生化身“趣帮团”,了解蜘蛛开店的经历,并为他出主意,决定要不要将店继续开下去。由此,学生与童话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了情感上的共振,真正享受到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
二、忌只讲理性,宜回归童话本质
【试教分析】
在落实子任务一“发现故事奥秘”时,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讲故事”的方法,笔者让学生直接根据导图提示发现故事规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任务要求:朗读课文,想一想,蜘蛛开店卖些什么?来了哪些顾客?结果怎样?在文中圈出来,说一说。
1.学生交流从文中获得的信息,从而发现蜘蛛开店先后卖了口罩、围巾、袜子三种产品,对应挂出了三张招牌,吸引了河马、长颈鹿、蜈蚣三位顾客。
2.教师在黑板上贴上相关提示和关键词,补充提问:“为什么选择这三种产品?”引导学生发现三种产品以及对应三块招牌的特点。
3.借助板贴,引导学生发现故事在情节上具有反复性,都是按照“卖什么—挂招牌—谁来了—结果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4.让学生借助黑板的提示,简单介绍蜘蛛开店的经历。
以上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讲述蜘蛛开店的经历,发现该故事在情节上具有反复性。这一设计看似没问题,但若从整个学习情境进行审视,会发现它存在不妥之处。“发现故事奥秘”是第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该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初读课文,对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教师教学时却直接以理性的语言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的特点,导致学生读故事、议故事的热情迅速消失,刚建立起的对文本的情感认知也立刻被理性认知所替代。
【磨课改进】
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对学生发展审美素养和树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童话教学应遵循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先认识童话作品丰富的情感,充分感受童话故事的语言之趣、情节之趣、哲理之趣,再从感性认知跨越到理性认知。基于这样的意识,笔者立足整体视角,对具体任务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了教学流程。
在子任务一“说说开店经历”中,不再设置发现故事规律这一环节,而是让学生借助关键词,简单说说蜘蛛开店的经历,在感性认知中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之后,让学生在子任务二“议议有趣之处”、子任务三“讲讲开店故事”中,入情入境地感受蜘蛛心情的变化,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最后,引导学生完成子任务四“帮忙想想办法”。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该童话故事已经有了深刻了解,并充分感受了故事中的童趣。此时,教师提问:“故事为什么那么有趣?比较三个故事片段,你有什么发现?请模仿课文,想想蜘蛛还会有怎样的遭遇。”引导学生发现故事规律,推动教学目标转向思维的发展。
以上学习任务的调整,使教师的教学规避了机械分析,从理性提问转向感性提问,从而使课堂回归童话的本质,充分发挥童话的文学价值。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魅力,体悟童话哲思,变得喜欢读童话、乐于讲童话,在读与讲中逐步发现故事规律,思维逐渐从感性走向理性。
三、忌道德训诫,宜感受童话之美
【试教分析】
童话具有育人功能。为此,笔者在落实子任务四“续编蜘蛛开店”时,刻意引导学生反思蜘蛛的行为,并基于此续写故事,从而使学生获得启迪。教学片段如下。
师:讲着讲着,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蜘蛛?
生1:这是一只不知变通的蜘蛛。他每次卖东西,挂的招牌上写的都是一元钱。
生2:这是一只遇到困难就想着逃避、不懂坚持的蜘蛛。他才遇到三位顾客就被吓跑了,太不应该了。
生3:我觉得故事中的蜘蛛有一点笨,他不会想其他办法来处理自己遇到的麻烦。
师:那你们觉得蜘蛛的店还要不要开下去?
生1:坚持就是胜利,我觉得蜘蛛的店要开下去。才织三个产品就放弃,这是半途而废的行为,他应该咬紧牙关坚持织下去。
生2:我觉得蜘蛛要讲究诚信,说到做到。招牌都挂上去了,肯定要负责到底。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接下来,就让我们把故事结尾补充完整。
反思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将蜘蛛当作学生重点褒贬的对象,在无形中将学生带入了“道德训诫”的误区。童话虽然具有育人功能,但其本意仍是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童真童趣,展示美好情感。教师如此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将童话故事上升到“坚持”“诚信”等道德问题上,学习逻辑发生偏移,从而破坏了童话的纯真。
【磨课改进】
《蜘蛛开店》的故事浅显简单、一波三折,读起来十分有趣。教师应把握这一点,从“趣”出发进行教学,充分发挥童话的游戏精神。为此,笔者对子任务四“续编蜘蛛开店”进行了调整,改为“帮忙想想办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思考蜘蛛为什么开店,从而发现蜘蛛开店是因为他很寂寞、很无聊。
2.学生小组讨论:蜘蛛的店还能不能继续开下去?然后在班级内汇报。
代表观点一:不能开下去,因为这样太辛苦了,蜘蛛只是想打发下时间而已,他可以做其他更有意思的事。
代表观点二:不能开下去,因为他还会继续遇到意想不到的动物。
代表观点三:可以开下去,但他需要做一些改变。
3.教师总结以上三种思路,并向学生提供续编支架。
方案一:蜘蛛实在太辛苦了,于是他决定……
方案二:蜘蛛想,还是织________吧,因为________织起来很简单。于是,他在招牌上写:________________。顾客来了,是________。________好难织啊,蜘蛛 "________。
方案三:蜘蛛决定做一些改变,于是他……
以上教学过程调整了教学的方向,将重点从对蜘蛛的道德评判转到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上,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思维,模仿课文反复的故事结构续编故事,并提供续编支架,使学生将故事续编得更有趣味、更合情理,从而感受童话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以及巧合之美。如此教学,减少了价值观和德育的强行渗透,更符合童话本身的逻辑,推动童话教学回归本真。
四、忌素养单一,宜兼顾发展思维
【试教分析】
试教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故事内容,体验蜘蛛心情,从而清楚明了、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笔者安排了“体会蜘蛛心情”的子任务。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任务要求: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先借助“开店心情记录单”(如图2),想象蜘蛛的心情,填上对应的表情符号。再借助提示,说说这样填的理由。
1.学生交流所填的表情符号,并借助“他心里想……”等提示,说明这样填写的理由。
2.引导学生读一读蜘蛛第一次开店的经历,读出他的心情变化。
3.小结:待会儿向其他动物讲述蜘蛛的经历时,要像这样讲出蜘蛛的心情变化,并添加蜘蛛心里的想法。(板书:讲出心情变化、添加心里想法)
4.学生根据提示,自主练习讲故事。
审视上述教学过程,整堂课下来,学生只体会了蜘蛛第一次开店的心情变化,学习仅仅停留在语言建构层面,没有获得足够的增量,语文素养得不到充分发展。
【磨课改进】
笔者及磨课团队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再次研读课文,发现《蜘蛛开店》一课不仅充满着诙谐的童趣,还存在许多可用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学习点,如售卖的产品和来的顾客之间的巧合、招牌价格的一成不变、蜘蛛面对三位顾客时的反应以及故事的结尾留白等。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笔者对学习任务进行了调整。
首先,通过子任务二“议议有趣之处”,让学生在感受故事趣味性的同时,领会故事中的哲思。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话题:蜘蛛开店的经历中,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吸引了你?由此,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故事不仅有趣,还存在很多巧妙之处。如:蜘蛛总是想得很简单,但来的顾客不简单;蜘蛛每次挂的招牌上写的都是一元钱;顾客的要求越来越难满足,蜘蛛一次比一次辛苦,最后都吓得跑回网上了……
其次,在学生充分感受故事精彩之处的基础上,通过子任务三“讲讲开店故事”,引导学生比较三个小故事,发现故事的反复结构,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最后,落实子任务四“帮忙想想办法”,引导学生关注蜘蛛开店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综合与分析,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观点和解决策略,考查学生的高阶思维。在此基础上,提供针对三种开店方向的续编支架,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供保障。
以上学习任务的调整,均体现了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视,大大增加了这堂课的思维含量。改进后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时实现了情感的高度投入及思维的高速运转,将“思”与“趣”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针对童话故事,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实际进行磨课,使课堂教学遵循童话的逻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趣”“美”“思”,实现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清萍.应以“童话的方式”教童话[J].语文建设,2021(20):77-80.
[3]何夏寿.用童话的逻辑教童话[J].人民教育,2012(21):43-44.
[4]汤瑾,王怡忱.解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的童话密码:《纸船和风筝》(二上)教学及评析[J].小学语文教学,2024(1/2):69-72.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月雅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