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学习评价案例与分析

2024-08-23 00:00:00吴雪琴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8期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学习评价案例分析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思维能力”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少年闰土》预学评价为例,为衡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师依据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的思维层次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分析,以探索学习评价的新路径,并据此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思维能力;思维层次;学习评价;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2-0074-03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将“思维能力”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并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那么,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什么要求呢?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中就不同学段的思维发展水平做了说明。其中,第一至第三学段着重在语言实践和体验中发展思维能力,如第三学段要求“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第四学段则强调思维的自主性、能动性。

上述评价标准均为描述性语言,且思维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导致教师对学生思维的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思维外显并进行具体评价呢?下面,我们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借助SOLO分类理论进行案例研究。

一、SOLO分类理论概述

彼格斯教授认为,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检测的,即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简称SOLO。 SOLO分类理论将人的思维结构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模型: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

前结构(最低层次),表示学生基本没有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回答问题时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较低层次),表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涉及单一的要点,然后直接跳到结论。多点结构(中级层次),表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要点之间未形成知识网络。关联结构(高级层次),表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到多个要点,并将这些要点联系起来形成网络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最高层次),表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这五种结构体现了思维“点、线、面、立体、系统”的五个层次,“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

二、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学习评价实施

应用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原理,教师可对学生在同一学习时间内的思维结构层次进行分析。我们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的预学为例,进行了一次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学习评价,借此观察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层次,以期科学地做好第三和第四学段的有机衔接,并探索基于日常教学的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

根据SOLO分类理论操作方法中提出的“题目间一致性”原则,本课预学单面向所有学生设置了两个相同的问题:(1)预习了《少年闰土》,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2)如果请你向别人介绍闰土,你准备怎样介绍?第一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抓点概括的能力,属于基本问题。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填充、加工、关联,并加以总结提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是进行思维层次评价的主要问题。

参与本次答题的学生为50人,教师梳理结果发现,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基本都使用了一到三个形容词,思维层次区分不明显;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则显现出以下思维层次:前结构1人,占比2%;单点结构7人,占比14%;多点结构19人,占比38%;关联结构18人,占比36%;抽象扩展结构5人,占比10%。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处在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层次,思维发展水平相差不大。下面,我们围绕这5种思维结构,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分析。

(一)前结构举例

生:我觉得闰土是一个乐于给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家乡习惯的人,他是一个乐于分享的人。他是我爸爸手下的忙月的儿子,他的特点是有一个项圈,是求平安的。

分析:该生表达的语意混乱,前一句讲“好朋友”“家乡习惯”,后一句讲“爸爸”“儿子”“项圈”等,没有逻辑联系。多处语句不通,且“乐于分享”等用词多次重复。这些均是典型的“前结构”思维特征。

(二)单点结构举例

生1:我认为闰土是一个纯朴的人。我会这样介绍他: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紫色的圆脸,十分怕羞。

生2:我觉得闰土是一个机智可爱的人。我会这样介绍:如果你在海边沙地的西瓜田中,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上有一个银项圈,还有紫色的圆脸,那一定是他。

分析:这两个学生对闰土的介绍都集中在“纯朴”“机智可爱”等某个点上,比较单一。相关的具体说明,前者是摘抄课文原句,后者虽然稍微做了一点拼接,但也只是对闰土外形进行介绍,且跟论点“机智可爱”没有太多的联系,符合“只涉及单一的要点,然后直接跳到结论”的特征。

(三)多点结构举例

生1:我觉得闰土是个善良、有趣的孩子。我的介绍是:他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喜欢和别人玩耍,却也有些怕羞,没有旁人的时候,才会和“我”玩;他总喜欢聊很有趣的事情,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生2:我觉得闰土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我想这样介绍:闰土在“我”家很努力,还跟“我”玩,教“我”捕鸟的技巧,让“我”知道了很多鸟的名称,可见闰土见多识广;晚上他在沙地看地,防止西瓜被动物吃,还敢刺猹,说明他很勇敢。

分析:这两个学生的回答都包含了多个视角或要素,体现出“多点”特征。第一个学生从外貌、性格和特点三个方面对闰土进行了并列式的介绍;第二个学生的介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闰土与“我”的交往,二是闰土在家乡的活动,内容既包含并列关系,又包含每个小点中内容和结论的递进关系。两个学生的介绍均涉及多个方面,但这几个方面之间没有建立关联,比较零散。

(四)关联结构举例

生1:我觉得闰土是个勇敢、纯朴、健康且勤劳能干的少年。如果向别人介绍我眼中的闰土,我会这样介绍:首先,他健康可爱,瞧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见家里人很爱他;其次,他天真朴实,虽然只是一个劳动人民的孩子,但不因为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对周围新的事物、新的环境都感到好奇;最后,他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雪地捕鸟、海边捡贝……一切都显得那样有趣。

生2:我觉得闰土是一个天真活泼、机敏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我会这样介绍:先点出闰土的主要品质,再用典型事例来突出他的特点,最后总结概括。如:我认为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纯朴善良的孩子,我从“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等故事中看出他聪明能干;从“沙地刺猹”中看出他机智勇敢;从“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中看出他慷慨大方、纯朴善良。他在鲁迅心中是一个好朋友、好伙伴的形象。

分析:上述两名学生的回答有分类、有提炼、有概括、有提升,介绍闰土时能够将多个方面、多个事件进行关联,“点、线、面和立体”均已初现端倪,建立起对闰土形象认知的网络结构,显现出较高的思维结构层次。

(五)抽象扩展结构举例

生1:我会这样介绍:闰土是鲁迅笔下塑造的一个角色,是那时劳动人民的代表。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他被那个封建的社会折磨得不成样子,十分怕羞,但好在他的父亲是十分爱他的,他的童年才得以如此美好和快乐。

生2:对闰土,我的理解是:关于闰土的记忆,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大宅子中,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所以自然而然和闰土聊到了一起。闰土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口,所以他走了,“我”才会哭得非常伤心。后来,“我”和他来回寄了几次东西便再无联系。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经历,再次见面,闰土和“我”已经在时代的洪流中走散了。

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学生已经跳出了课文本身带给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继续阅读其他相关资料和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拓展,得出了更系统、更有深度的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语文新课标学业质量中对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能借助与文本相关的材料,结合作品关键语句评价文本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部分学生甚至已经有意识地向着第四学段“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语言表达要求靠近。

除了像上述案例那样就某一问题的集体书面回答进行分层评价,我们还可以在课堂的口头回答中、在与学生的日常对话中进行观察和评价,这样也许更能看出学生思维发展的结构水平,评价也会更全面、更精准。

三、相关研究启示

通过本案例研究,我们发现用SOLO分类理论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可以实现的,且评价结果对改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尤其是用后一阶段的要求来分析前一阶段的教学,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并通过点拨、引导等手段顺利完成第三和第四学段的衔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注重学习内容的关联性

注重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厘清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在分析与比较中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一直以来,我们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评价常常是“踩点”给分,学生的思维方式总是单一、碎片化的。SOLO分类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视角,那就是求通、求联。在教学和评价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打破点状思维定式,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通过板块连接、主题串联、意义统领等,实现学习内容的多维融通。

(二)关注语言表达的结构性

如果说关联性主要指向文本所承载的内容,那么将这些内容有机组合在一起,就体现出语言表达的结构性。借助SOLO分类理论,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调节我们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将多个关联要素进行结构化重组和结构性表达。例如,习作的构思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素材才是与主题最适切的?这些素材中哪些更典型、更能突出中心?这些素材要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表达?是否有详略之分?加上开头和结尾,文章应采取什么样的结构?这样,将一篇习作选素题材和布局谋篇的思维过程向学生展示出来,能够提升学生的结构意识。上述案例中,部分学生在介绍少年闰土时,有意识地使用了“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进行架构,层次清晰,让人一听就明白他要表达的内容。表达的结构性,对落实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目标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凸显思维水平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思维水平发展的较高境界,对应SOLO分类理论中思维结构的最高层次,其主要特征是全局性、系统性。如何让思考具有整体性呢?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就文本信息进行连横合纵,并按事物本身固有的层次和结构组成认识之网,逻辑再现事物的全貌,而且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语文新课标对第三学段的学业质量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就是思维整体性的渗透。上述“抽象扩展结构”举的两个例子中,两个学生就是将文本中少年闰土和成年闰土及鲁迅所处的时代进行了时空上的勾连,从而对闰土形象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这对学生来说要求较高,需要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只要教师有了这样的意识,就可以引领学生打开广阔世界的窗户,为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发展提供可能。

(四)凸显身边榜样的引领性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天生就有很好的语文思维能力。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在欣赏、借鉴、模仿中不断提升学习本领,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为此,教师要承认并清楚学生思维发展的差异性,广泛收集学生课堂的关键表现、典型作业等,创造机会让具有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思维的学生进行展示,并分析其相应的思维过程。这样,利用身边的优秀榜样来带动其他学生成长,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带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思维水平的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改变思维方式,积累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全体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彼格斯,科利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编 蔡宇璇)

猜你喜欢
SOLO分类理论学习评价案例分析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问题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教学(2017年3期)2017-04-21 20:56:01
基于SOLO分类理论探讨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与教学衔接
化学教学(2016年11期)2017-01-05 22:22:51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20:10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46:09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42:35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2:37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