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2024-08-19 00:00:00黄玉秀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7期
关键词:探究性作业数学

作业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优化习题设计,注重发展素养。习题的设计要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通性通法。设计丰富多样的习题,满足巩固、复习、应用、拓展的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完成作业方式的需要。在“双减”背景下,科学合理的作业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举措。但是,传统作业唯教材、练习册和试卷,显然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要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设计生本作业,把学生心灵里存放的求知好学的“火药”点燃,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作业回归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知识应用。

设计趣味性作业

教师要让学生从作业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设计作业时,除了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外,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物,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学习兴趣让他们亲近数学、热爱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轻松的过程。

如设计绘画式作业:在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进行展示,开展师生、生生互评。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了艺术品。

再如设计游戏互动作业: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单元时,结合“成年男子标准体重=身高-105(单位:千克,厘米)”这条信息,设计问题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成年男子标准体重的公式”,问题二“算出你爸爸的标准体重应该是多少”,问题三“你爸爸需要减肥吗”。通过交流完成作业,有助于形成一种非常和谐的家庭氛围。趣味化作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

设计层次性作业

不管是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还是弹性作业,目的都是希望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差异不仅仅指水平的高低,还包括多种兴趣、多样认知倾向、不同方面的学习进展等。提倡因材施教,不是依据学生差异简单地“分层”,而是更关注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分类”。

第一,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方面设计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例如,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学生很难熟练掌握,可将作业分类,并告知每类作业的重难点:准确熟练地试商、商有0的问题、商的位置对准的问题、有余数的问题等。

第二,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不同层次,一般分为基础性、综合性和拓展性。基础性作业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的作业。综合性作业有一定的挑战性,鼓励所有学生尝试。拓展性作业围绕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拓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思考的机会。针对同一题目,提出不同的阶梯要求,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如问题: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第一层要求:找到一种答案即可(可借助学具操作)。第二层要求:找出所有答案,能画出草图。第三层要求:找出所有的答案,从中总结规律。分层是为了因材施教、走向个别化,为了激励,为了学习者的自我诊断,教师要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将作业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根据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可将书面作业与操作作业、口头作业相结合,个体作业与团队作业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如小组合作收集求长方体体积的习题,这是团队作业,在学完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后就可以布置,当进行单元复习的时候,通过交流、检查,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问题好。这样的作业,启发学生集思广益,培养学生作业做了不要“丢”,及时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设计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要让学生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同一个问题展开个性化思考,并将学习结果最终反馈出来。新课标强调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去实践、体验、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探究性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独特的学习风格、表达力和思考力。教师能看到“更多”的学生,欣赏学生“更多”的智慧。

第一,在操作中探究。课堂学习活动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个体体验不可能那么充分,教师也无法了解每位学生的活动经历和感受。此时,围绕活动任务设计探究性作业,可弥补课堂上留下的遗憾,清晰呈现活动的过程和思考痕迹。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在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设置这样的操作活动:一个无盖纸盒正好放进4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至少设计三种无盖纸盒,要求正好放进这些正方体,并画出展开图。有学生摆出L形,有学生摆出T形,在不断地操作中,学生思维受到启发,最后摆出Z字形。

亲自动手摆立体图形,再画展开的平面图就容易多了。即使是异形图,学生也可以描一描、折起来试一试,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把这个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每一块连起来就可以了。这种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培养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在迁移中探究。数学知识紧密相连,螺旋上升。有些单元中各小节内容结构上非常相似,知识技能迁移性很强,像这样的知识板块,教师可设计探究性作业,以此代替课堂教学。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每一个内容基本上是按照相同模式展开:情境引出具体算式—计算得出两组算式结果相等—观察算式,初步得出规律—学生举例—观察所有算式,发现规律—表述规律—解释、验证—应用规律。基于知识特点和编排形式的高度相似,教师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作为本单元的“种子课”,引导学生经历归纳的全过程,获得关于归纳推理的基本经验。同时运用演绎推理,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运算意义的角度来理解定律的正确性。后续分别设计探究性的前置作业:加法有这样的运算规律,减法、乘法、除法有吗?你能根据研究加法运算律的方法,尝试分析减法、乘法、除法运算各有什么规律吗?有了加法规律的铺垫,学生按同样的路径去学习,把迁移学习的过程画或写在本子上,课上直接展示交流,生生、师生互评。在交流分享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结论,经历了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感受知识内部的联系。

总之,教师应吃透教材、掌握学情、积累资料,通过筛选、处理、改编、组合以及高阶的自编,设计有效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真正回归生命本体和生命提升的教育本质。

猜你喜欢
探究性作业数学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快来写作业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