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

2024-08-19 00:00:00汤虹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4年7期
关键词:圆脸思辨性小伙子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关注课程内容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练习点,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性质,明确课程内容练习点

抓关键词,横向查找练习点。以部编教材(以下同)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例,探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练习点。

从表一题目内容来看,有“发现、比较、相同、不同”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可以在教材中横向查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点。这些练习点从词、句到文,既能让学生体会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又在分析、比较、归纳、判断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纵向比较,找到思辨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学会提问”安排了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听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生会提问。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安排了《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分析人物的思维过程”安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科学发现”安排《两小儿辩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让学生找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单元就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落实单元。

练习思辨技能,总结表达策略,培养思维习惯

在阅读中练技能。如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练习点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先观察,有一字词“都”,两字词“一律”,三字词“清一色”,四字词“喜获金牌,勇夺第一,摘得桂冠”,成语“拔得头筹”,词的表现形式不同。再比较这几个词,可按意思分为两组,表示“全”的为一组,表示“得了第一”的为一组。意思相同的词可以调换位置。然后得出自己的发现结论:这些词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表达意思相同。用上不同形式的词,可以使语言表现更为丰富,更有感染力。

这个练习点训练的思辨技能为:观察、比较、归纳、表达。一至六年级的思辨训练技能由易到难,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质疑、排除、反思、总结。

在表达中总结策略。一到六年级的训练,学生会逐步体验总结出——用实物可以说得更明白;用图片可以说得更快捷;用表格可以说得更清楚;用思维导图可以更明确思维过程;用观点加论据的形式,可以让表述更有逻辑性。这些就是表达策略。

重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课程内容的教学,找规律,总结方法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单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从学会提问,到从不同角度提问;从分析书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到找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辨单元的训练线性纵深。

阅读课文找规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学习《两小儿辩日》时,学生可以分角色朗读两小孩的对话,说说对话的内容,找出各自的观点和相应的理由依据,让学生制作表格,摘取原文填空。

依据表格,把两小儿说明自己观点的思维过程阐述清楚。同样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的学习可以迁移《两小儿辩日》找观点列论据的思维过程开启学习。

听说读写整合练能力。这个单元小练笔要求完成“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从读到写,有机结合。口语交际“辩论”提示辩论前“选择的事例要有说服力”,是对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这一方法的运用。听时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学生写出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强调故事的人物创设、情节创设、科学要素的安排,要有理有据、严谨合理、令人信服。

先明确表达观点,然后搜集有说服力的论据,再周密安排论据,表达严谨,用这种思维方法为一条线,贯穿思辨单元的听、读、说、写,多维度强化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挖掘教材中的思辨点,设计思辨问题,加大思维的广度培养

教师除了要关注课本中思辨练习点,还要在课本补白处挖掘新的思辨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探寻文本留白,创设思辨任务。如六年级上册小说《桥》一处这样写:人群中有人喊道:“党员也是人。”我这样设计——

“有人”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会喊这句话?

①小伙子?②其他党员?③普通群众?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阐述:

①小伙子?不会是他。小伙子不可能当面顶撞自己的父亲,从后文也知道小伙子不是贪生怕死的人。②其他党员?理由同上,另外群众会不服气当面举报。③普通群众?村民拥戴村支书,了解敬重他,听出了村支书的言外之意:自己的儿子必须排在队伍后面。村民感恩,村支书危难之时想群众之所想,愿意保护村支书的儿子(小伙子)。当小伙子排在普通村民中间时,村民默许了。这个“有人”是普通群众。这是生死关头人与人、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大爱。“桥”既是生命之桥,也是党与群众联结之桥。

对话文本留白,体验思辨乐趣。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写:第一次“我”见到盼望中的闰土,他有着“紫色的圆脸”。我设计问题:为什么突出紫色的圆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阐述:①课文开头第一段,画面描写突出闰土在月下看瓜刺猹。这是印象中能干的闰土。②闰土来我家管祭器,他会做事,能做事,这样才与我相识。③相识后,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看跳鱼儿,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等故事。这些都突出了闰土从小就帮父亲做农活,是个勤劳朴实的海边农村少年。他紫色的圆脸是长期被海风吹,长期在阳光下劳动的结果。“紫色的圆脸”这一外貌描写,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激起了学生阅读小说《故乡》的兴趣。

学生在讨论中运用比较、推理、排除的思辨技能,有理有据的阐述,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体验了思辨的乐趣。

用足用好课程内容的思辨训练点,教给学生思辨的技能,引导学生归纳思辨的策略并熟练运用,在学习生活中成为具有理性思维的人。

猜你喜欢
圆脸思辨性小伙子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向日葵
向日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小伙子失明真凶是谁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2
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
大灰狼(2017年11期)2017-11-29 08:51:55
反击
故事会(2017年17期)2017-09-04 17:09:35
聪明的小伙子
方脸姐姐和圆脸妹妹
学生天地(2016年30期)2016-04-16 05: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