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办公室时碰到一位同事,很认真地对我说:“你平常看着很普通,跟我们都差不多,可上次期末总结和故事分享让我觉得你太厉害了,好不一样。”听她这么一说,我心里美美的,为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被别人看到而开心。同时也引发了一个思考:老师们成长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
来自机制——“我就是为了积分”。前段时间郑老师对我说:“我们两个班想做一个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一起梳理这两年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想请你帮忙。”有老师这么主动想做事,我当然全力支持。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这两个班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孩子学业成绩都遥遥领先,但几位老师不善梳理,导致学术积分落后于同伴。与几位老师商量后确定,接下来要进行“自主学习”专题研究,将这两年的班主任经验和自主学习方法梳理出来,形成“班级管理手册”,以此作为成果挣得学术积分。目标确定后,很快团队就拿出计划并如火如荼地实施着。我问郑老师:“你们怎么这么有动力做事?”她说:“我就是奔着学术积分去的。”老师的回答很纯粹,很真实。评价是把双刃剑,好的机制可以让人行动起来。
来自肯定——“我的动力源于别人的认可”。宋老师这几年一直坚持做课改,遇到了很多难题,她都一点点解决掉了。在与宋老师沟通时她说:“我之所以坚持做,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偶尔会听到小伙伴对我的赞赏。只要你们觉得我可以,我都会坚持下去。”可见,认可和鼓励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能生发更多向上的力量。
来自榜样——“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小张老师是“正能量集中营”,每天都很有朝气,做事麻利高效。一个年级的学生中心共十几个部门,在她的管理下井井有条。除此之外,从班级管理到教学,再到对外分享,她都非常积极,只要是她接手的事,我们只有一个感受:放心。她经常说:我年轻时挺懒的,啥也不想干。自从有了孩子,我觉得要给他做个榜样,妈妈是什么状态,孩子才能有什么状态。
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跟张老师一样为了孩子努力成长的人。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最伟大的事业,成为孩子的榜样是老师们成长的动力。
来自兴趣——“千金难买我喜欢”。小李老师是学校“半月谈”负责人,之前因部门工作方式不当,造成她工作任务繁重。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她不得不长期加班,甚至半夜躲在被窝里阅读修改文章。刚开始还能承受,时间长了不仅身体受不了,还带来一些家庭矛盾。终于,她正式地找我了。我非常沮丧,以为她要辞职不干,然而她说的却是:“对于接下来的工作我要调整下,这一年的工作确实让我的水平提高了不少,接下来应该想办法提高老师们自己的水平了,我准备这样做……”于是,第二年的“半月谈”工作继续有声有色地做起来了。后来她说:“其实一开始我想过不干了,但后来我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我心里的答案是:我喜欢。”
感动于这句“我喜欢”。可见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爱好是多么幸福的事。
来自影响——“是她让我找到努力的意义”。有一天,小孙老师收到了一条来自同事的短信:“我闺女问我,我们再怎么努力最终都是平凡的人,那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回到家,我给妞分享了你的故事——你曾是一位一线教师,经过努力一步步成长,我还让妞看了你生活时和分享时自信的样子。孩子说:判若两人。她好像找到了努力的意义,原来,努力是为了成为自信的平凡人。”
看到这个信息时她热泪盈眶。眼泪中有吃惊,原来她无形中给别人带来了力量;有感动,交集不多的同事竟然给予她关注;有感恩,感恩这些年来给她机会的团队;有惭愧,她也时常因为困难而打退堂鼓……从那以后,每当她产生想放弃的念头,都会将这个短信拿出来激励自己。当我们开始影响别人时,一种责任感将促使我们不断努力。
成长没有标准,动力没有大小。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慢慢突破,最终实现价值和幸福,这就是成长;为了成长给自己找个理由,这就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