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第三学段古诗文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注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第三学段的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文学习方法与经验;但是古诗文的语言较为抽象,诗意较为含蓄,学生要想真正内化理解古诗文,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教材中的古诗文,通过设计主题式作业,借助比析、整合、探讨等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古诗文。
针对新课标和统编教材中都提及的关键词“整体”,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做到“整合内容”,还要做到“整合评价”。统编教材中安排的古诗文学习内容,一般都是一课安排三首古诗。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也要从整体出发,围绕单元人文主题,以三首古诗为整体,设计主题式作业,而不是立足于单篇古诗设计作业。此外,教师设计主题式作业,不再局限于简单抄写、背诵,而是兼顾语用训练、思维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在语用训练中体验情感,把握诗意,助推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序提升。
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由于学生经验有限,能力不足,仅靠阅读难以深入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式作业,借助语用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文本中抒发的情感,实现思维有序发展。比如,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古诗,教师可以结合第三单元“学习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制作“南宋爱国古诗知多少”手抄报,指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深刻感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句诗中的无奈之情,还有“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中的悲痛之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任务驱动,不仅内化运用到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能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调动自己已有的经验,深入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紧接着,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爱国古诗的方法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自学《从军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师设计主题式作业,从“扶”到“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由低阶向高阶发展。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古诗文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借助现代媒体,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古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跨越时空,与作者、编者进行多元对话,理解古诗文内容,把握古诗文的情感,助推语文素养落地生根。
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师在设计主题作业的时候,可以围绕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推荐学生阅读《村居》《咏柳》《春晓》《望庐山瀑布》等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文,创设“伴随古诗旅行”这一生活情境,设计“古诗文画展”“我为景点代言”“我替诗人解说”等语用训练任务,引导学生在古诗文中提取有用信息,借助想象与联想,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感知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观的动态美、静态美。
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情境创设,设计主题语用训练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穿越时空,构建从知识输入到活动输出的一个整体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型课程。其中“工具性”更多体现在辅助学生理解其他各类学科上。对此,新课标提出构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明确要求“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设计主题作业时,有针对性地创设跨学科学习任务群,通过融入与之有关的科学、社会、美育以及德育等相关学科知识,助推各学科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比如,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师可以创设“与诗人一起旅行”的主题作业,引导学生开展“我是景点代言人”等语用训练任务,让学生搜集整合相关景点的资料,并且融入地理、历史以及现代技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感受古诗写景魅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如有必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绘制简易地图,根据古诗描述的内容,制作简易的旅游线路图,并且标出相应的景点,写出与之对应的诗句。紧接着,学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手抄报、宣传画册、相关的推介视频,以小导游的身份,轮流诵读古诗,推荐景点。
相对而言,这一主题作业设计,不仅摒弃了传统的简单背诵默写类训练,而且还融入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了解相关景点的位置、特点,尝试与诗人对话,剖析诗中描述的美景。有的学生借助手机,运用现代技术,通过视频向他人推荐自己的读诗感受。这种主题作业,以古诗内容为主,融入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在更深层次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充分感受到古诗的美,提升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针对古诗文设计主题作业,不再局限于机械抄写背诵,而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用实践,落实语文要素。
作者简介: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朝阳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