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设计

2024-07-13 13:58:43黄钰洁张桥英易国巧周毅
地理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黄钰洁 张桥英 易国巧 周毅

摘 要:跨学科教学是认知现实世界的必然,也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需要。本文基于热点事件——贵州“村BA”及其巨大辐射效应,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真实情境,重构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壁垒,设计“地理+政治”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实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跨学科教学融合,进一步强化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教学;核心素养;村BA;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7-0026-05

一、跨学科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以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为要旨。主题式教学作为问题式教学的分支,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作用。主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教学目标分解整合,以区域为载体创设新情境,将区域的典型地理特征承载于精选的若干个核心主题中,师生共同围绕核心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探究活动[1]。

跨学科教学是指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围绕学科内的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的教学[2]。主题式教学围绕特定主题,创设相应情境,以问题链形式帮助学生以不同视角、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综合解决问题,改变以往单一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指师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运用各科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思维等,开展具有研究特征的综合实践教学。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新时代背景下,地理问题同实际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跨学科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整体性更强,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和思维,能够用全面的观点和思维去认识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3]。基于此,本文开展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以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并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政治”学科融合的教学路径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与区域性的特点,兼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两种属性,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具有不可否认的巨大作用;高中政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地理学中,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参与,如地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也是政治学科里“科学精神”的体现,除此之外,在修建水库,移民搬迁做决策时,除了需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往往还需要群策群力、集中民智,这是政治学科里“公共参与”的体现。在地理教学中,需要这样的方法与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图1)。

1.教学前——寻找情境素材,应用教学

从每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政策和召开的会议等可寻找和发现许多同地理相关的内容,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问题解决提供了多样化情境。例如,20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提到: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上述材料可作为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认识到资源、环境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使学生得到情感升华,培养其家国情怀。二十大还提到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规划发展,这恰好也是人地协调观的体现。

2.教学中——培养“地理+政治”素养,协同育人

高中政治学科中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联系的,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4]。在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知识与地理现象内容逻辑性比较强,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需牢牢坚持唯物辩证法思想——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这三句话概括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太阳辐射是大气受热的根本热源,也是受热过程的前提条件。另外,“人地协调观”强调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特别是在处理生态环境脆弱区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保护环境,这与唯物辩证法里的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不谋而和。地理教学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也说明了“地理+政治”跨学科教学的合理性。

3.教学后——汇集师资力量,总结反思

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设置课程、如何选择教学情境、如何进行教学评价等,应对此类问题进行反思。在进行跨学科教学反思时,应综合考虑多学科教师的意见,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整体论的思想进行探讨,反思在本堂课中,学生是否达到了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综合思维达到了何种水平等;学生是否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如何检验等。只有不断总结跨学科课堂中反映的问题,不断进行修正,才能为以后的跨学科融合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三、跨学科主题式教学案例设计

跨学科主题式教学首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研读两门科目教材,明确教学的主题;再通过对比两者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的培养,结合真实、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得到提高,从而达到跨学科教学的目的(图2)。

1.搭建跨学科任务群

(1)分析学情,调查学习状况

政治和地理的跨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类型有较高要求,跨学科教学要求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视角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用地理的综合思维和政治的整体论作为地理、政治跨学科教学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综合观点认识、分析事物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2)研读教材,明确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在课堂中起统摄和引领作用。以主题为中心,运用相关方法,串联碎片化知识,构建系统知识框架,这也是主题式教学的特色[5]。“地理+政治”的跨学科主题式教学中主题的选择是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的有机整合。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主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基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通过查阅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结合当下时事热点“村BA”及其辐射影响,最终确定教学主题——贵州“村BA”下的乡村振兴。

(3)立足核心素养,总结教学目标

通过对比地理、政治两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以“贵州‘村BA下的乡村振兴”为主题,结合政治学科中公共参与的行为及活动,结合学生学情,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基于此,笔者将教学目标确立如下:①结合地图,说明台江县台盘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大致范围(区域认知);②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村BA”火爆的原因(综合思维);③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重要性,讨论我国各族人民应如何友好相处(党的认同,公共参与);④从“村BA ”到举办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应如何发展乡村振兴之路(科学精神)。

2.基于真实生活,创设主题式情境

“村BA”是贵州黔东南州台盘村的一项传统活动,可以溯源到1936年。每逢农历六月六 “吃新节”,当地村民都会举办踩鼓、斗牛、唱苗歌等赛事,其中篮球赛是大众参与度最广、现场最热闹的一项体育活动。台盘村坚持“村BA”姓“村”,凸显地方的文化火种,这是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尊重文化的群众性,让乡村文化向着更加广阔、更有开创性的方向发展,每个地区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村BA”,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村“BA”背景下,“以赛促健、以赛促文、以赛促旅、以赛促产、以赛促消、以赛促兴”,全面展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促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可以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图3)。

根据查找的相关资料,将新闻记录与地理、政治学科的课标相结合,确定了以下三个主题:人民当家做主、区域发展和乡村振兴,以“主题+问题链”的形式开展情境建构(表1)。

3.进行教学评价,检验学习成果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强调情境中人的素养形成与水平划分,这就要求要搜集、处理、呈现真实的问题,要有指向解决真实问题的问题设计[6]。结合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从学生的问题回答水平检验其学习成果,评价标准应包括学生答案内容的丰富度。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主体也参与进来,以学生自评和教师参评为主。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

四、结语

1.参考热点,选择情境

教师在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时,可通过关注近几年的新闻热点,积极从互联网、自媒体等渠道收集教学素材,选择合适的情境。基于“村BA”热点事件,选择“地理+政治”进行跨学科融合。以“小球带动大球”的理念带动台盘村发展;以“体育IP+产业”的形式促进乡村振兴,这为“地理+政治”的跨学科教学搭建了桥梁。

2.评价多样,检验成果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采取以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斯蒂金斯强调表现性评价是基于对展示技能过程的观察,或基于对创造成果的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不应局限于教师,可采取学生自评、教师参评的方式。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检验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

3.集思广益,设计课例

沿海省份,如浙江、江苏等地已开始跨学科课堂的试验,但仍然存在“拼盘式”教学问题,部分课堂形式大于内容,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跨学科教学处于发展初期,地理跨学科教学设计较少,并且实践有一定难度,需各位学者、同行共同努力,打破学科内部间的知识壁垒,加强学科联系,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集思广益,设计巧妙的、“一气呵成”的跨学科课堂,落实学生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吕凤秀,梅国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二区域地理主题式教学策略探析[J].地理教学,2017(16):30-34,46.

[2] 杜惠洁,舒尔茨.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8):28-32.

[3] 姜永清,张文革.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初中地理加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创新实践[J].地理教育,2023(3):58-61.

[4] 郭丽丽.素养导向下的议题式教学设计——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3):36-37.

[5] 张旖旎,王译民,张争胜.高中地理主题式跨学科教学设计——以“领海主权的时空证据”为例[J].地理教学,2023(7):31-35,59.

[6] 吴刚.新课改中地理教学与评价工作实践与思考[J].地理教育,2019(4):24-26.

通信作者:张桥英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11:13:58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1:29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15:58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1:0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