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云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重要工具,发挥着巩固、反馈、提高等作用,落实作业的设置、管理和评价工作,不仅能够彰显作业的实际价值,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变得事半功倍。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学作业设置、管理及评价现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结合具体的案例,研究作业设置、管理及评价的科学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在作业探究中充分地发展,实现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中小学生 作业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094-03
一、前言
作业是中小学常规教学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包括设置、管理、评价三个主要环节,合理地实施这三个环节,不仅有助于在整体上优化作业体系,也能调动学生探究作业的积极性,使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协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围绕中小学生作业设置、管理及评价,深度剖析其中的薄弱之处,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引入创新的理念和手段,多角度增强作业设置、管理和评价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作业服务,从而使作业功能回归到诊断学情、巩固知识、反馈教学的本源。
二、中小学生作业设置、管理及评价现状
(一)作业设置形式较为单一
从中小学生作业设置、管理及评价的现状来看,作业设置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多样的作业形式,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究空间,反之,倘若作业形式过于固定,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而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效用也会大大降低。作业设置形式的单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的作业局限在“读、抄、背”的范围之内,以“题海战术”为主,重复性、机械性的低效作业较多,比如有的作业题,在课堂上已经练习过,但是在作业中仍然多次出现,对于学生而言,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不仅造成作业多而不精的局面,也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目前部分教师还在沿用“一刀切”的作业设置方式,即对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提出完全一致的标准和要求,忽视了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在这种条件下,作业的内容、数量、难度与学情的适切性将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失去了选择作业的权利,面对同等的作业,有的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而有的学生则会感到吃力,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消”,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作业探究中获得应有的锻炼和发展[1]。
(二)作业管理模式有待健全
在实施作业的过程中,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流程,作业管理的有效性,是决定学生作业探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只关注作业布置,而忽视作业管理,那么势必难以确保学生的作业完成度。调研现阶段的中小学生作业设置、管理及评价情况,作业管理模式还有待健全,其一,部分教师对作业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针对学生的作业探究,侧重于考查探究结果,鲜少关注探究过程,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有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手段的缺失,会导致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探究辅导,甚至会出现敷衍作业等不良情况,更遑论利用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其二,在当前的作业管理模式中,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工具,这直接引发了信息沟通不畅、作业管控不力等问题,比如个别学生探究作业的自觉性比较差,没有管理工具的支持,教师无法了解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督导工作自然无从做起,抑或是在学生遭遇作业探究难点时,没有寻求帮助的渠道,导致难点遗留的时间较长,学习困惑得不到及时化解,这些都是作业管理模式不够健全的表现,给学生的作业探究带来不利影响[2]。
(三)作业评价机制缺乏实效
评价是实施作业的重中之重,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效度,都需要依托评价来进行集中反馈,教师也需要透过作业评价对后续教学进行针对性的安排和调整。但是就中小学生作业设置、管理和评价的现状而言,作业评价机制在整体上缺乏实效性,没有发挥出评价应有的功能,一方面,目前的作业评价指标不够丰富,缺少明确而完整的评价标准,教师只围绕着学科知识和技能去设置评价指标,没有考虑到学生探究作业的情感态度,在这种条件下,作业评价信息的反馈,是残缺不全的,教师也很难获取调控教学的依据;另一方面,目前作业评价的主体还有待拓展。长期以来,教师都占据着作业评价的主体和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居于“被评者”的地位,缺乏参与作业评价的机会,这样既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造成学生轻视作业评价结果的情况,比如一些学生会粗略地浏览教师给出的评分和评语,草草地订正错题,却没有深入地反思学习的不足,这样的作业评价流于形式主义,不利于作业实施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中小学生作业设置、管理及评价策略
(一)作业设置多样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于中小学生的作业设置来说,优化作业的设置形式是第一位的。学生在作业探究阶段的内在需求,是“求新、求趣、求奇”,一成不变的“书面作业”“题海作业”,不仅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是他们最抵触的作业形式,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落实多样化的作业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地调整作业结构,减少重复、低效的作业,从实践、创新、拓展等角度入手,增大特色作业的设置比例,以此消除作业“偏、难、繁、旧”等弊病,从根本上激发学生探究作业的兴趣。第一,教师应该做好对学科教学内容的分析,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加强设置实践性、活动性的特色作业,比如手工制作、图表绘制、学科论文、资料查阅、观察日记等等,转变单一且枯燥的作业形式,不仅能够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体验,也能使其将完成作业,视为一场充满奇趣的探索之旅,从而培养学生“乐学”的情感。第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元素主要体现在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在创新作业的设置形式时,教师必须摒弃“一刀切”的模式,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学情分析工作,着力设置分层式的作业,比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的内容、数量、难度、要求标准等,作出差异化、弹性化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个体需求来选择作业,确保作业设置与实际学情的一致性,做到“观照全体、兼顾个别”,从而唤起学生探究作业的期待[3]。例如,在高中数学“随机抽样”一课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初步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两种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设置多样化作业时,教师就可以布置一项实践探究型的作业:从20架钢琴中抽取5架进行质量检查,该怎样用抽签法确定这5架钢琴,请大家先手动操作,然后用绘制流程图的形式,将抽样的步骤呈现出来,画完流程图还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将应用抽签法的注意事项,整理成简短的数学小论文。这项作业中既有图表绘制,也渗透了分层设计,在作业反馈阶段,学生呈现出各式各样的抽样流程图,虽然图式略有差异,但基本步骤都是一致的,即第一步,将20架钢琴编号,号码是01、02……20;第二步,把号码分别写在纸条上,揉成大小相同的纸团,制成号签;第三步,把号签放到盒子中,充分地搅匀;第四步,从盒子中抽取5个号签,并记录上面的编号;第五步,编号所对应的5架钢琴,就是所要抽取的对象。还有一些学生撰写了数学小论文,阐述了应用抽签法的注意点,包括号签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要逐一、不放回抽取等等,这样通过对作业设置形式的创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分析素养都得到发展,并体验到探索数学作业的乐趣。
(二)作业管理信息化,协调学生的探究过程
针对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模式不够健全的问题,提高对作业管理的重视程度,探寻有效的管理工具,是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种智能化的设备和软件,被引入教学领域,同时也为作业管理带来了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具有省时、高效、精准等优势,将其应用于作业管理,有助于打破时空条件的制约,促进师生、生生的无缝沟通,实现过程化、精细化的作业管理目标[4]。因此,在优化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模式时,教师必须全力推进作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对数字教学软件的应用力度,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学生的作业探究过程。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作业管理的需要,选择先进、适宜的信息化软件,比如希沃白板、腾讯课堂、雨课堂等等,都是非常优质的网络在线学习软件,它们搭载了强大的功能,适用于多种作业管理场景。其次,从信息化软件在作业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来说,教师可以开发软件的实时交流功能,在学生的作业探究阶段,鼓励他们借助软件平台的聊天区,开展在线交流和讨论,比如反馈做作业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分析和解决,增强作业管理的及时性,解除师生之间因时空因素,而产生的“信息孤岛”;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软件所配备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监测学生的作业探究情况,比如在线签到率、在线时长、在线讨论参与度等。最后,教师可依据监测结果,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作业探究建议,从而以信息技术赋能作业管理,切实服务于学生的探究过程。例如,在高中数学“古典概型”一课中,教师设置了一道有趣的作业题:同时掷两枚骰子,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在实施信息化的作业管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希沃白板的聊天平台中,开展作业探究和讨论,从研讨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出,同时掷两枚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但个别学生难以理清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数量,教师及时地进行在线辅导:大家可以将掷两枚骰子的所有结果都列出来,对结果进行配对,看看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几种。学生尝试后反馈:四种,分别是(1,4)、(2,3)、(3,2)、(4,1),把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记为事件A,根据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A)=4/36=1/9。这样在信息化软件的支持下,学生就顺利地突破了作业探究难点,使作业管理模式臻于完善。
(三)作业评价互动化,促进学生的探究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然也是作业评价的主体,针对中小学生作业评价缺乏实效的问题,教师必须秉持以自身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着重构建互动化的作业评价机制,在评价环节融入互动的元素,是引领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学习的主要途径,能够使学生借鉴他人的优势,反思并弥补自身的不足。因此,教师应该落实作业评价互动化,根据具体的作业内容,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设置详细的评价指标,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互评活动,比如点评对知识技能的运用情况,探究作业的用心程度,以及在作业中所反映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等,教师最后进行总结性的作业讲评,为学生查缺补漏,从而凸显学生在作业评价中的主体性,使其自觉反思、取长补短[5]。例如,在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一课中,教师设置的作业是“绘制圆锥的三视图”,在作业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布置一项互评任务:同学们,请大家5~6人为一组,相互交换画好的圆锥三视图,围绕着位置、数量、线条三个指标,互评彼此的作图质量,看看谁绘制的三视图最规范。各小组立即展开作业分享和互评活动,有的学生反馈:我们小组的同学,都画出了圆锥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还有的小组汇报:我们小组有一名同学,不仅用实线画出了圆锥三视图,还将看不见的轮廓,用虚线表示出来,增强了三视图的整体性和空间感,等等。教师总结评价:看来大家对圆锥三视图的完成质量都非常高,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三视图的画法,对空间几何体有着较强的欣赏和感悟能力,老师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对立体几何的探索欲。这样通过实施作业互评机制,学生就能相互借鉴数学作业探究的经验,得到自我反思意识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作业设置、管理、评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作业设置形式较为单一,作业管理模式不够健全,以及作业评价机制缺乏实效。教师应该基于问题导向,以及学科教学目标,重点设置多样化的特色作业,调动学生参与作业探究的积极性,引入信息化的作业管理工具,落实高质量的过程管控,在教师总评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互评机制,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反思,从而实现对中小学生作业设置、管理及评价的全方位优化,彰显作业的功能与价值。
参考文献:
[1]钱继兵,常海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J].新世纪智能,2023(A0):25-26.
[2]吴湘芸.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J].中学数学,2023(23):33-34.
[3]钟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内容的创新设计研究[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3):63-65.
[4]孙彬.大概念引领下高中数学生活化作业实践[J].天津教育,2023(32):122-124.
[5]赵玉萍.对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几点认识[J].中学数学,2023(2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