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霖
职业教育数字化是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职业教育 年报制度 增值评价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对职业教育来说,教育数字化一方面以数字技术手段加速教育方式的变革,支撑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系统化的学习方案,增加过程性、增值性评价的比重,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助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宗诚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教育数字化赋予了它更多可能。“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要从产业需求、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让专业、教材、教学的建设时刻紧跟时代步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实现学生就业为落脚点,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用教育数字化革新职业教育模式
在线学习: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进入第三年,基于多年来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您认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与难点何在?
宗诚:自2022年开始,教育部的工作重点中就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这为教育领域确立了数字化发展的新方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为适应数字社会建设发展而作出的必要回应,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朝着更加先进、现代、高水平的教育样态迈进。如何理解教育数字化?如果说信息化是硬件基础设计的提升,那么数字化则是教育模式的革新。这就好比网约车的出现。网约车平台将“空车等乘客”的形式转变为“从乘客需求出发匹配车辆”,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凭借便捷高效的预约和服务流程迅速占领市场。可以说,这是用数字化技术作为辅助手段从而实现的一种全新生态。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如果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来匹配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那么基本上就实现了数字化转型。
对职业院校来说,在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内涵、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落实好转型抓手,避免三大误区。一是避免“唯技术论”,以为转型就要跟着技术跑。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学校要保持定力,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的原则,让技术与教育需求相适配,基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去思考和布局教育数字化转型。二是避免“孤芳自赏”,躺在“功劳簿”上不着急转型。有些数字化基础较好的职业院校,暂时不需要在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费时费力,但要保持忧患意识。教育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随着技术更新、产业升级,院校要时刻紧跟市场发展和产业转型需求,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核心,在专业、课程、教材等方面的建设上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三是避免“置身事外”,对教育数字化的核心要义“一知半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去,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智能化教育发展。特别是当前数字化基础较为薄弱的职业院校,可以向那些转型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学校借鉴,在技术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规划等方面适当实行“拿来主义”,以缩短发展差距。
在线学习: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您在2023年对全国18个省市职业教育数字化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您看来,目前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还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宗诚:经过多年建设,我国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作为其中的子平台,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目前,职教板块已上线1万余门在线精品课程,2023年接入虚拟仿真、在线精品课、专业教学资源库等2.8万个,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促进了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以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例,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该项目,截至目前,国家级立项建设资源库共203个,覆盖19个专业大类,同时带动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大资源库建设的力度。
为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教育强国大调研”专项工作,我们组成调研组聚焦职业教育领域,围绕“职业教育数字教育标准的现状”“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深化”等主题展开交流和专项调研,在肯定成绩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对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的实践性诉求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数字平台兼容性不足、数字化建设模式多样、数据离散化碎片化、实施机制尚不完善、管理机制尚未健全等方面。特别是一些数字化校园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校,涉及的平台较多,比如校园管理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学习平台等,平台来源不同、标准不统一,想要实现统一的数据关联、管理和治理,目前有一定困难。二是教师的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教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和成果。从调研来看,目前部分老师对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界定、内涵理解不够清晰,无法将数字化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因此,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当前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技术发展,真正应用技术实现教学转型,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教育数字化的红利和成果。三是平台资源建设没有完全基于用户习惯。一方面体现在平台界面的设计上,包括界面不够简约、直观,个性化体验缺乏以及封面吸引力不够等;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源建设分类上,目前资源库主要是按照专业大类建设,但从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学习实践来看,知识点和兴趣点更聚焦颗粒化,而按照大类呈现的知识点、技能点较为复杂、视频时间较长,不易学习和理解。
综上所述,资源库要切实从建设转向应用。目前国家、省级已经建立了很多智慧教育平台,对院校来说,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教研、学生的学习,这是现阶段需要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挥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引领作用
在线学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已连续11年发布《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在您看来,发布年报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宗诚:年报制度是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职业教育履行责任担当、树立质量发展观、宣传发展成绩、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载体,是职业学校强化内涵发展、持续诊断和改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制度设计,而不是学校需要完成的一个阶段性项目,需要职业院校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自2012年首次出版以来,涉及学校从示范院校拓展到全部高职,再到包括全部中职,从最初每年报送千余份到如今突破万份,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各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从2017年开始,年报围绕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服务贡献、办学环境、国际合作等五个维度呈现职业院校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以及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育人成效,便于不同利益相关者评价职业教育质量。从2023年开始,在“五维质量观”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相关指示,为进一步呈现职业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全面性和典型性四大特点,彰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助力更充分就业、助推职业教育“走出去”、多样招生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专创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专业支撑“一老一小”服务人口高质量发展、传承技术技能和践行工匠精神等八个方面的年度亮点,站在一个更高、更新的维度来展示职业教育院校的建设与发展。
从2016年开始,我们根据每年报送情况进行了优秀案例的遴选。自2021年起,我们增加了人才培养指数、服务贡献指数以及产教融合指数,旨在以此为牵引,带动职业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考虑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不同区域相互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为方便院校对优秀案例的借鉴和学习,从2023年开始,我们将全国榜单的50强/100强遴选标准延展到区域,根据省份将全国学校分为东部、中部、西北部、西南部等地区,在这些区域内再进行遴选,便于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学习,形成带动效应。
探索更适合职业教育的评价模式
在线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您也提到“增值评价尤其适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学生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增值评价的路径建设现状如何?
宗诚:教育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资源与技术基础。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须改变以传统方式评价职业教育的惯性思维,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评价手段方法,灵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评价。在众多方法中,增值评价强调“少比基础、多比进步”“少比背景、多比努力”,旨在促使教育评价真正回归到学生本身,对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的职校学生来说,以考试、笔试为结果的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全面展现他们实际的能力和潜力,而增值评价则是从多维度、多角度来考核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增长量”,使得判断教育质量的标准由偏重知识记忆转向关注应用能力、情感表达、社交沟通等。在我看来,增值评价更适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和学生实际,也更能增强职校学生的自信力。
职业教育的增值评价该怎么评?我认为有两个关键方面。一是评价内容。在专业层面要进行纵向评价,考查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学习成效;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则要进行横向评价,从参加学习活动的次数、时间、成果等方面进行考核。二是评价原则。增值评价强调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通过数字技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轨迹进行大数据采集,构建更加契合职业教育人才要求和学生发展实际的培养目标。
以体育课程考核为例,除常规考核外,学校还可以让学生配套相关智能装备,通过设备记录学生参与互动情况等数据,将出勤分、知识理论分、实践分等综合起来,作为期末评价的最终成绩,让数字技术贯穿“教、学、管、评”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应用于增值评价一定是更利于学习结果的评价,因此需要相关开发者深入了解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需求,让技术服务于教学而不是成为教学的累赘或负担。
在线学习:想要实现职业教育评价模式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多维度”,对于政府、学校、企业等主体您有哪些建议?
宗诚:首先,政府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把握教育与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国家层面职业教育建设规划和发展策略,有组织、分步骤地部署推广。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评价,要落实好“破五唯”政策,从根本上推动职业院校教师评价理念和评价机制的变革,促使教师更加关注产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其次,职业院校要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技术观与教育观,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改革,让技术手段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再次,企业要充分承担社会责任,与学校坦诚交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求,真正把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从产教融合的角度进行课程升级、技术合作、实践学习等方面的合作。最后,第三方机构如研究机构要展现“第三只眼”的观察能力,做到“走出去、走下去”,真正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掌握学校的真实需求与存在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结合理论研究,根据国际相关经验,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将一些好的做法加以凝练、梳理,形成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周淼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