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澳 汪宇峰 孙晓蕾 徐闯 刘旭阳 岳静
摘 要:肘关节脱位是常见的生理性损伤,但目前针对运动员群体的肘关节复位后的康复研究空白较多。通过对我国优秀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任**左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运动员肘关节脱位的可行化康复方案。得出将早期肘关节主动活动训练与区域镇痛手段结合,能缩短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周期;在康复期间尽早开展身体健侧部位的训练,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运动员的整体运动能力;根据运动员特点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更有助于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恢复与保持。建议在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治疗中,重点关注肘关节的肌肉力量与稳定性恢复;更多结合单板滑雪大跳台专项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展开康复评估;对普通运动员或其他项目运动员的治疗案例进行更多研究,以检验本研究中康复方案的适用性。
关键词:单板滑雪大跳台;肘关节脱位;康复治疗;运动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G863.12/G80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24)03-0032-08
Case Study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Elbow Dislocation in Snowboard Big Air Athletes
GUO Ao1, WANG Yufeng2, SUN Xiaolei1,3, XU Chuang1, LIU Xuyang1, YUE Jing1
(1. School of Postgraduate,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 China; 2.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 China; 3.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arbin Fifth Hospital,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Elbow dislocation is a common physiological injury, but there is currently a lack of research on rehabilitation after elbow reduction specifically targeting athletes. By studying the rehabilitation case of an excellent Chinese snowboard big air athlete REN **, after left elbow dislocat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feasible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athletes with elbow disloc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bining early active elbow joint exercises with regional analgesia can shorten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after elbow dislocation reduction. Early initiation of training for other body parts during rehabilitation can restore the athletes overall motor ability in the shortest time possible. Adopting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hlete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and maintenance of the athletes overall competitive ability. It is recommended to focus on the restoration of elbow muscle strength and stability after elbow dislocation reduction in snowboard big air athletes;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urthermore, incorporating more evaluation of rehabilitation related to snowboard big air specific skills is suggested. More research on treatment cases of ordinary athletes or athletes from other disciplines is needed to valid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rehabilitation protocol propos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 snowboard big air; elbow dislocatio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unctional recovery
1 研究背景
肘关节脱位是成年人中第二常见的关节脱臼,一年中每10万人就会有5.2例发生肘关节脱位[1]。单板滑雪大跳台作为技巧性项目[2],比赛时运动员需从高处滑下后通过起跳台起跳,完成技术动作后在倾斜角度约38°~39°的着陆坡落地[3],落地时运动员将承受约为身体重量2倍的冲击力[4],极易引发各种运动损伤 [5]。相关调查显示,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受伤率高达15.9%,在所有单板滑雪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6],在各类损伤中,肘关节脱位的损伤比例同样高达9.8%[7]。目前,有关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已有权威指南共识,但就部分康复治疗手段也存在一定争议,尤其是针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关节复位后的康复空白较多[8]。常规治疗多在肘关节脱位复位后采取急性期制动,但就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急性期制动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康复周期、训练进度、心理情绪以及后续竞技水平的恢复。故借鉴最新运动学有关康复训练的理论和手段,针对我国优秀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治疗开展个案研究,旨在使运动员能够快速恢复肘关节的基本运动功能,重返赛场及达到伤前竞技水平,以期为其他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治疗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国优秀女子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运动员任**,中国首枚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大赛奖牌获得者;2018年国际雪联和单板滑雪世界青年锦标赛女子大跳台季军;2021年全国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冠军;2022年全国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其于2022年12月31日大跳台技术训练过程中摔伤,左肘关节剧痛,经X射线检查证实左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经与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康复科专家会诊后得出结论:左侧肱骨髁骨挫伤;左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左肘肱肌、桡侧腕长伸肌及旋前圆肌损伤;左侧肘关节积液;左侧肘关节皮下软组织肿胀。
2.2 康复治疗方案
基于伤者本人及教练员希望其可以顺利参加2023年4月举办的全国锦标赛,在最短时间内顺利重返赛场并恢复最佳竞技状态的现实要求,因此为其设计个性化的针对性康复治疗方案。方案共分为患侧治疗和健侧康复两部分,依据国内外针对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医学指南和治疗共识提出[9-10]。患侧治疗方案以消除伤者左肘关节与周围组织的肿胀及疼痛、恢复左肘关节活动度、上肢肌群的本体感觉,缩小左右两侧上肢肌肉围度、力量及静态平衡的差距为目标,设计早期动员第1阶段(第1~3周)、中期恢复第2阶段(第4~5周)、高级强化第3阶段(第6~7周)的具体实施步骤[11]。同时,遵循康复应趋向于早期活动的原则,借鉴运动员恢复性训练理论[12],基于伤者当前身体的运动功能,设计与患侧同步开展的加强核心肌群、稳定能力及保持下肢肌肉力量的健侧康复训练方案。
2.2.1 患侧部位康复治疗方案
早期动员第1阶段,主要目的为控制关节肿胀、消炎止痛、增加关节活动度、防止肱二头肌萎缩,用以恢复运动员肘关节的基本运动功能,使运动员可以完成穿雪鞋、装雪板、上雪道缆车等基本功能活动。第1阶段具体治疗方案,见表1。
恢复中期第2阶段,运动员肘关节损伤部位症状基本稳定,且经肩、肘、腕、手主动活动与肘屈伸肌等长收缩训练,肘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有所恢复。第2阶段开始适量加入肌肉力量、本体感觉训练等形式,继续促进以上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恢复。另外,此阶段每天需继续维持第1阶段康复治疗手段,以保持损伤部位稳定恢复。第2阶段具体治疗方案,见表2。
高级强化第3阶段,运动员肘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疼痛、肿胀逐渐消失,肌肉力量逐步恢复。本阶段将改善肘关节活动度至完全正常,并继续提升上肢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及平衡能力,目的为正常参与功能活动、成功过渡至专项基本技术训练阶段,以恢复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保持空中平衡、空中转体、抓板等专项技术能力。另外,此阶段每天仍需继续维持第1阶段康复治疗手段,以保持损伤部位稳定恢复。第3阶段具体治疗方案,见表3。
2.2.2 健侧部位康复训练方案
健侧康复训练旨为在不引发伤者患侧肢体症状出现的条件下,使运动员能最大化加强核心肌群力量与平衡稳定能力,保持下肢肌肉力量,快速重建运动功能并重返赛场。训练内容主要以力量、平衡性、稳定性及耐力性训练为主,并结合单板滑雪大跳台专项特点进行。具体训练方案,见表4。
2.3 康复评估
本研究于伤者肘关节复位后、康复第1阶段、第2阶段和第3阶段后,从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运动表现能力3个不同维度对运动员不同阶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肘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测量;肘关节外观拍照;肘关节肿胀及上肢围度测量;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握力测试;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ystems,FMS)测试以及上肢Y平衡(Upper Quarter Y-Balance Test,YBT-UQ)。以上测试均采取3次测试后取平均值,且为避免因测试引发的伤者肘关节病征进一步诱发,故对伤者采取握力测试以了解其上肢肌力变化以及与健侧肌力的差距。此外,为观察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心理情绪变化及参考队伍意见,本研究也进行了面部拍照、心理问卷调查及体重测量等评估,因这些评估与受损部位无关,本文不再展开分析。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康复结果分析
3.1.1 疼痛程度变化
伤者自肘关节复位后出现肘关节囊、鹰嘴窝、肱骨外上髁、臂前后肌群、前臂前后肌群等部位的不同程度疼痛。经对不同阶段各疼痛部位的VAS评分测试(表5)可以看出,患侧肘关节不同部位的疼痛经康复后VAS分值均有所下降,疼痛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并在康复第3阶段后疼痛全部消失。
3.1.2 肘关节ROM变化
伤者自肘关节复位后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治疗。经治疗过程中对不同阶段肘关节活动度的测试(表6)可以看出,伤者主动屈曲、伸展、旋前、旋后角度均稳步提升,至康复第3阶段后已达到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康复第3阶段后,患侧屈、伸关节活动度与健侧无差异。
3.1.3 肘关节肿胀围度及上臂围度变化
经康复治疗,对不同阶段伤者肘关节肿胀围度、上臂围度的测量(表7)可以看出,患侧肘关节肿胀明显消失,围度恢复至与健侧无明显差异;患侧上臂围度经康复训练后显著增加,与健侧肌肉围度无明显差异。
3.1.4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变化
对不同阶段伤者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的测试(表8)可以看出,患侧经康复后评分逐步上升并达到优秀水平,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与健侧无差异。
3.1.5 握力水平变化
对伤者进行不同阶段患侧与健侧的握力测试。经7周康复训练后,伤者患侧肌力水平明显提升,恢复至与健侧无显著差异,见图1。
3.1.6 FMS测试变化
从伤者不同阶段治疗结束后进行的FMS测试(表9)可以看出,伤者FMS测试评分随康复的进行逐渐增加,第3阶段康复结束后达到19分(>14分),说明各项基本动作质量无明显不足,无运动损伤的状态。
3.1.7 YBT-UQ测试结果
因伤者肘关节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存在病征,故只对伤者于第3阶段康复结束后进行YBT-UQ测试(表10)。结果显示:伤者双侧差异小于5%,综合分数左右侧均大于95%,表明患者左右侧上肢力量及平衡差异较小,上肢受损伤风险低。
3.1.8 伤者康复疗效结果对比
因本研究为高水平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的个案康复,并无他人结果对照,故只能通过与国内已报道的普通人群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疗效进行对比[13-15]。结果显示:国内现有治疗方式在肘关节复位后的急性期,采取3天~4周不等的固定时间,至7周康复后开始进行被动活动或主动活动训练。对比本个案研究,伤者在肘关节复位后即刻开展主动活动训练,至7周后已完全康复并重返单板滑雪大跳台专项训练,并一举获得2023年全国单板滑雪大跳台锦标赛女子组冠军。
3.2 讨论
3.2.1 患侧肘关节早期主动活动训练的效果
肘关节属复合型关节,柔韧性相对较强,主要参与前臂的屈曲、伸展、旋前、旋后等活动过程。肘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脱位后将严重影响上肢运动功能。研究显示,即使在肘关节复位后,仍会有出现功能障碍的可能,有多达62%的伤者会出现长期肘关节挛缩、僵硬或疼痛,从而对正常的生理活动造成限制[16]。目前,我国临床上多对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采取急性期制动[15,17],但延长肘关节的固定期与伤者的愈后不良结局相关,将会造成肘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软骨营养障碍、狭窄粘连及骨密度下降等状况[18-19]。并且随着伤病状态的发展,受伤部位附近未受伤但已发生病理改变的关节周围组织会在更长的固定时间内导致更严重的挛缩。同时,由于本研究的伤者为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需积极备战即将到来的比赛,采取急性期制动将会严重加长伤者的康复周期。因此,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是伤者能否顺利重返赛场、恢复最佳竞技状态以及延长运动生涯的重要环节。
Reiter[20]等指出,较长的固定时间会导致关节活动度降低,而关节活动度的降低与关节囊组织的恶化相关,受伤后 3 天开始积极活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后的关节挛缩,从而支持了本研究中运动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尽快活动的临床治疗策略。与肘关节固定3周相比,早期活动可更快恢复肘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不会导致肘关节二次脱位或持续不稳定,使伤者更早的恢复工作[21]。此外,Furushima[22]等指出,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无论以何种方法治疗肘关节损伤,其原则均应为最快速度地恢复肘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使运动员能够尽早重返赛场。基于以上经验,本研究于康复第1阶段便开始对伤者进行患侧肘关节的主动活动训练,使之完成单板滑雪器材基本的装戴动作,ROM测试结果也显示患侧肘关节各活动角度均随着康复的进行逐渐增加。至第3阶段治疗结束后,患侧肘关节已恢复至正常活动范围,与健侧无明显差异,且第1阶段康复结束后的ROM变化在全康复周期中最大,说明本研究中早期肘关节主动活动训练的介入有效促进了伤者的关节囊滑液向关节软骨渗透。通过改善关节内环境平衡,促进关节内代谢产物的逐渐清除,同时有效刺激间质细胞分化,修复伤者的受损关节软骨[23],从而使伤者在短时间内大幅恢复肘关节的功能活动并最终恢复单板滑雪大跳台的专项训练。
3.2.2 患侧区域镇痛手段的效果
本研究中,运动员肘关节复位后即刻开展主动活动训练,虽然大大缩短了伤者的康复周期,但另有研究指出,早期主动活动可能诱发疼痛加深[11]。因此,在开展早期主动活动训练的前提下,必须以区域镇痛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需通过肘关节等长收缩、冷冻疗法、加压和功能性绑带和药物、淋巴引流等方式来控制水肿和疼痛。在早期同步对肘关节屈肌、伸肌进行低于疼痛阈值的等长最大收缩,也可尽快恢复运动员整个上肢的本体感觉,特别是肘关节的正常感觉以及正确的神经肌肉控制,以免对运动员康复后进行单板滑雪大跳台的上肢技术动作造成影响。故本研究于康复第1阶段同步对运动员开展患侧肘关节屈肌、伸肌等长收缩训练,并根据伤者情况及最新康复手段,在随队康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伤者设计超声波、肌内效贴、Normatec血液循环肌肉酸痛脉冲恢复系统、淋巴回流手法以及冷热疗法等区域镇痛手段,以辅助伤者恢复患侧机能,避免因早期主动活动训练可能诱发的不良影响。对比伤者ROM、VAS、肘关节肿胀围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患侧的VAS、肘关节肿胀围度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逐步恢复至正常。同时,在康复第1阶段ROM较大程度恢复的同时,VAS也在同步较大程度地下降、肘关节肿胀围度减小、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提升,充分说明在本个案区域镇痛手段的积极辅助下,早期主动活动训练并未对伤者肘关节病征的恢复产生影响。
从VAS结果可见,以超声波作为主要镇痛手段,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及膜两侧的钾、钙离子的分布,加快组织修复过程,改变神经的电活动,从而使局部PH值增加、酶活性增强、肌张力下降,最终缓解疼痛,并可兼顾肘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强度的恢复[24]。从肘关节肿胀围度结果可见,以肌内效贴爪型作为控制水肿的主要手段,通过纠正复位后的关节排列,增加血液和淋巴循环,提供本体感觉输入,阻止皮下疼痛受体的刺激,从而控制患侧水肿恢复至与健侧围度无差异,并改善运动员肘关节的功能性运动[25]。同时,为更全面提高康复效果、更好地推动康复进程,本方案采取多样化的康复手段以提高伤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采取Normatec血液循环肌肉酸痛脉冲恢复系统与淋巴回流手法,配合改善患侧肘关节的肿胀与疼痛。Normatec作为一种新兴非倾入性物理治疗手段,通过将患侧肢体置入气囊并增加气囊压力,对伤者上肢及肘关节组织周期性施压以改善相应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伤者血运恢复并改善肢体肿胀和疼痛[26];淋巴回流手法以不同的手部动作和轻压力来促进伤者肘关节间质压力的变化,使间质压力变化改善淋巴系统的功能,最终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27]。另外,本研究中以冷热疗法取代了常用单一冷疗或热疗,用于所有治疗完成后的恢复。与单一疗法比较,冷热疗法强迫伤者受损组织适应快速的温度改变,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不引起运动但能引起强烈感觉[28]。当运动员严重需要休息时,冷热疗法更加适用,其能有效提高伤者的功能评分和康复质量。
3.2.3 患侧、健侧肌肉力量康复训练的效果
肌力不足是运动员无法重返竞技赛场的重要原因,若使用受伤前的指标是相对可靠并较为客观的。本研究中伤者握力及上臂围度测试结果显示,患侧握力水平与肌肉围度在肘关节复位后持续增长,至康复第3阶段后已与健侧无显著差异,说明患侧的肌力水平随不同阶段活动强度的提升逐步恢复至正常范围。有研究指出,当肘关节活动度增长、疼痛和肿胀明显减轻时就可有效地加强主动稳定肌肉;当活动度与疼痛基本恢复至正常且肿胀明显消退、肌肉力量至少达到健侧肢体的70%时即可增加阻力,进一步增强肌肉力量。故本研究于康复第2阶段开启伤者患侧肌肉力量训练,并于康复第3阶段逐步增加抗阻以恢复伤者肌力水平至与健侧无异。同时,为避免伤者早期肌肉力量的衰减,影响日后单板滑雪大跳台的技术训练,本研究于康复第1阶段便开启了患侧的肩、肘、腕、手主动活动及肘关节屈肌、伸肌等长收缩训练。肘关节属于上肢运动链的一部分,力通过双关节肌肉从肘关节传递到肩部和手部,因此进行上肢运动链主动活动与不对肘关节造成压力的等长收缩,可以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力量和耐力,恢复肌肉控制能力并稳定肘关节,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运动员肌肉力量的衰减。
同时,为使伤者在康复结束后能够顺利过渡至单板滑雪大跳台专项技术训练,本研究遵循康复应趋向于早期活动原则,于康复第1阶段便为伤者设计了以不引发患肢病征为前提的逐步进阶式力量、体能与专项训练,以避免伤者在康复期健侧肌群的萎缩,保持并增强下肢肌肉力量、核心肌群力量与平衡稳定能力。本研究的FMS结果显示,伤者评分逐步上升,在康复第3阶段后评分可达重返赛场水平;排除性测试均为无痛,且康复第2阶段后伤者除肘关节主动参与动作未达到满分外,其余动作测试均为满分,说明康复期间尽早对伤者健侧部位展开训练,可达到尽快恢复运动能力、缩短康复周期的效果。YBT-UQ虽因伤者前期肘关节存在病征无法进行周期监测,但最终测试结果显示,康复第3阶段后伤者左右侧上肢力量及平衡差异较小,上肢再受损伤风险低,充分说明康复第3阶段结束后的成功以及伤者已具备重返赛场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早期肘关节主动活动训练与针对性区域镇痛辅助手段的充分结合,是缩短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周期以及尽快恢复运动功能的重点策略,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肘关节的肌肉力量与稳定性。
2. 在康复期间尽早开展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身体健侧部位的训练,可在最短时间内使运动员恢复整体运动能力,做好重返赛场的准备。
3. 根据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关节活动度治疗、肌肉力量康复训练、本体感觉训练、专项力量训练以及其他治疗,更有助于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的恢复与保持。
4.2 建议
1. 在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康复治疗中,应重点关注肘关节的肌肉力量与稳定性恢复。
2. 在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结合单板滑雪大跳台专项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展开康复评估,以求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情况。
3. 因本个案的研究对象为处于备赛期的单板滑雪大跳台高水平运动员,故采取了在最短时间内追求康复的治疗方式,至于该方式是否同样适用于普通运动员或其他项目运动员,需要在未来更多的治疗案例中进一步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 Armstrong A. Simple Elbow Dislocation[J].Hand Clin,2015,31(4):521-531.
[2] Vernillo G, Pisoni C, Thiebat G.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snowboarders[J].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015,56(5):527-533.
[3] 赵常鑫.黑龙江省单板滑雪大跳台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21.
[4] L?fquist I, Bj?rklund G. What magnitude of force is a slopestyle Skier exposed to when landing a big air jum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2020,13(1):1 563-1 573.
[5] Soligard T, Steffen K, Palmer-Green D, et al. Sports injuries and illnesses in the Sochi 2014 Olympic Winter Games[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5,49(7):441-447.
[6] Torjussen J, Bahr R. Injuries among elite snowboarders (FIS Snowboard world cup)[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06,40(3):230-234.
[7] Yamauchi K, Wakahara K, Fukuta M,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extremity injuries sustained by falling during snowboarding: a study of 1918 case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0,38(7):1 468-1 474.
[8] Cioppa-Mosca J.骨科术后康复指南[M].陆芸,周谋望,李世民,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9:77.
[9] Biberthaler P, Siebenlist S, Waddell J.急性肘关节创伤:骨折和脱位[M].查晔军,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7-12.
[10] 闻善乐,闻亚非.肘关节损伤诊断与治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49-51.
[11] Fusaro I,Orsini S,Stignani K S,et al.Elbow rehabilitation in traumatic pathology[J].Musculoskeletal surgery,2014,98(1):95-102.
[12] 罗晨,胡英琪,薛晨,等.我国优秀沙排运动员下胫腓前韧带损伤康复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的个案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5):450-454.
[13] 赵丽.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早期康复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71-472.
[14] 曹曼林.康复治疗对肘关节脱位后功能恢复影响[C]//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11:1.
[15] 姚衍欢,陈丽,王淦轩.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0):157,159.
[16] McGuire D T, Bain G I. Management of dislocations of the elbow in the athlete[J].Sports Medicine and Arthroscopy Review,2014,22(3):188-193.
[17] 周易,孙子洋,李珏宏,等.铰链式外固定器重建肘关节稳定性的进展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1,14(6):567-571.
[18] Pipicelli J G, King G J W. Rehabilitation of elbow instability[J].Hand Clinics,2020,36(4):511-522.
[19] Catapano M, Pupic N, Multani I, et al. Early functional mobilization for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simple elbow disloca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J].Shoulder & Elbow,2022,14(2):211-221.
[20] Reiter A J, Schott H R, Castile R M, et al. Early joint use following elbow dislocation limits range-of-motion loss and tissue pathology in posttraumatic joint contracture[J].JBJS,2023,105(3):223-230.
[21] Iordens G I T, Van Lieshout E M M, Schep N W L, et al. Early mobilisation versus plaster immobilisation of simple elbow dislocations: results of the FuncSiE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7,51(6):531-538.
[22] Furushima K, Itoh Y, Iwabu S.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ies of the elbow in baseball players?[J].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3(1):1-2.
[23] 潘志明,黄秀坚,何采辉.早期运动康复对肘关节骨折后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1):137-140.
[24] 廖丽萍,宋琳,戴惠超,等.耐受不同疼痛刺激的超声波治疗髌腱末端病效果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8):746-749.
[25] ?zmen T, Koparal S S, Karata? ?,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and sonographic effects of ultrasound therapy, extracorporealshock wave therapy, and Kinesio taping in lateral epicondylitis[J].Turk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21,51(1):76-83.
[26] 王喆.空气压力波疗法辅助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23,32(9):982-985.
[27] Majewski-Schrage T, Snyder K. The effectiveness of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in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injuries[J].Journal of sport rehabilitation,2016,25(1):91-97.
[28] 赖加京,张铭华,陈道华.冷热疗法在运动损伤治疗与康复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