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丽
【摘要】 目的 通过在全市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适宜技术,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听力障碍儿童, 促进其听力语言及心理发育。方法 按照卫生部(现卫计委)《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及筛查程序:即初筛、复筛、确诊、康复治疗, 利用辖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 收集听筛资料。结果 5年间全市筛查新生儿129306例, 初筛通过率87.8%, 复筛4287例, 复筛率72.6%;确诊听力障碍儿童155例, 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20‰。结论 应用自动耳声发射仪, 对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方法简便、快捷、易行, 便于掌握及推广, 其结果客观、可靠, 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听力障碍儿童, 避免残疾儿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障碍;听力筛查;耳声发射;康复治疗
为获得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信息, 旨在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 做到早期干预, 使其能够回归主流社会, 本市与全省同步, 于2008~2012年开展了全市性新生儿听力筛查新技术, 期间共筛查新生儿129306例,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2008~2012年全市7个县(市)区5年期间, 在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的全部新生儿为筛查对象, 共筛查新生儿129306例。
1. 2 方法
1. 2. 1 全市以市、县(区)级妇幼保健等部门为依托, 建立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网络, 具备资质的医疗保健助产机构负责听筛。市级听力诊断单位由省卫生厅考核指定。
1. 2. 2 采用耳声发射筛查法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仪, 按照卫生部(现卫计委)《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要求及诊断程序(初筛、复筛、诊断、干预), 婴儿出生3~5 d或6~30 d内完成初筛。出生后满3个月首次诊断, 6个月第2次确诊, 以后进入康复治疗阶段。
1. 2. 3 听力损失诊断标准[1] 按照WHO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1997年), 听力损失程度分为5级, 即轻度(26~40 dB)、中度(41~55 dB)、中重度(56~70 dB)、重度(71~90 dB)、极重度(>90 dB)。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全市2008~2012年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
2. 1. 1 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基本情况见表1。
2. 1. 2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的选择 随机抽取两县(市)听筛基础登记资料共计386例新生儿, 对出生3~5 d(199例)和6~30 d(187例)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出生3~5 d初筛未通过率为3.5%, 出生6~30 d初筛未通过率为4.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 P>0.05)。
2. 2 儿童听力障碍确诊情况
2. 2. 1 本市5年间共筛查新生儿129306例, 其中确诊听力障碍儿童155例, 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为1.20‰, 其中城区筛查数为27154例, 农村102152例, 城、乡确诊听力损失儿童分别为12、143例, 二者听力损伤率分别为0.44‰和1.40‰, 农村高于城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1, P<0.01);本组男童筛查69308例, 确诊听力障碍71例。女童筛查59998例, 诊断听障儿84例。男、女童听力障碍发病率分别为1.02‰和1.4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 P>0.05)。在确诊的儿童中, 双耳损伤者121例, 占78.1%, 单耳听损34例, 占21.9%。
2. 2. 2 儿童听力损失程度分级 本资料依据WHO听力损失分级标准, 对155例听力障碍儿童进行统计, 其中轻度耳聋37例, 中度40例, 中重度25例, 重度27例, 极重度26例, 其构成比分别为23.9%、25.8%、16.1%、17.4%、16.8%;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伤检出率为0.4‰。
2. 2. 3 跟踪随访情况 将确诊为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伤的53例儿童作为重点对象家庭电话随访, 有51例获得信息, 2例失访, 失访率为 3.8%;47例聋儿进行过医学干预, 康复治疗率为 92.2 %, 系统治疗率74.5%, 其中有9例已实施例工耳蜗植入术。
3 讨论
3. 1 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新生儿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 也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报道, 其发病率为1‰~3‰。本组新生儿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20‰, 与其相一致。本资料统计显示, 新生儿新性别听力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其发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是否与城乡样本量差别较大, 还是农村母孕期营养缺乏、保健意识差或滥用耳毒性药物及不良习惯(人群吸烟普遍)等因素相关, 尚待进一步揭示。儿童听力损伤早期干预。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主要目的是对患有听力损失的婴幼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使之最大可能地以接近正常的方式接受言语刺激, 最后能够融入到正常的言语交流社会中。本组针对5年确诊的听力障碍儿童, 尤其是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伤儿童采取了积极康复治疗措施, 通过随访得知效果较好[2]。但仍有20%以上的重度耳聋患儿,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又没能获得国家救助项目款, 故尚未得到及时救治。
3. 2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推广。从本市听力筛查总体看, 初筛率和复筛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5年平均筛查率已接近90%, 此得益于全市建立健全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国家近年又出台了“新农合”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政策、各级医疗保健相关机构加大了听筛的宣传力度等。
综上所述, 应用自动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其方法简便、快捷、无损伤, 易于婴儿及家长接受, 对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听力损伤儿童意义重大, 具有推广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 倪锡莲, 王巍, 赵凤琴, 等.新生儿听力筛查5392例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33):4697.
[2] 胡怡萍, 宋燕, 杨永琴, 等.新生儿听力筛查1804例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0, 5(8):1072.
[收稿日期: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