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传递视角下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研究

2024-07-12 11:37徐蕾
冰雪运动 2024年3期
关键词:英文翻译扎根理论

徐蕾

摘 要: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便利载体,做好冰雪运动纪录片的英译工作对于传播中华冰雪文化意义重大。为厘清译者英译过程与受众情感传递的互动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扎根理论研究法,对55篇冰雪类纪录片文献进行编码分析,并以翻译编码结果为研究对象,构建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模型。得出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包括英译基础、英译原则、英译策略、英译效果4个主范畴;由英译基础确立英译原则,英译策略为英译实践提供指导,来达到最终的英译效果;英译实践全过程应贯穿情感传递的理念,以此提升纪录片的英译效果。建议加强对纪录片翻译实践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发展定制化的翻译策略,培养更专业的翻译人才,以期不断提升国内纪录片的翻译质量,促进后冬奥时代我国冰雪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方针背景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冰雪运动纪录片;英文翻译;情感传递;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488(2024)03-0086-06

Research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Practice Path of Ice and Snow Sports Document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al Transmission

XU L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Documentaries are convenient carriers for cultural dissemination. Effectiv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documenta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Chinese ice and snow culture. To clarif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nslators English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 audiences emotional transmission, the study utiliz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to conduct a coding analysis of 55 ice and snow sports documentary papers. The translation coding results serv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construct a practical path model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documentari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practical path for English translation includes four main categories: translation foundation, translation principle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effects.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foundation, the strategies guide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ranslation effects. The entir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should be permeated with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transmission to enhance the translation effect of the documentaries.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practice, develop customize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cultivate more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This is expect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domestic documentaries,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ice and snow culture in the post-Winter Olympics era, and tell Chinas story well to the world under the policy of “going global”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ice and snow sports documentaries; English translation; emotional transmission; grounded theory

1 研究背景与理论综述

1.1 研究背景

冰雪运动在我国的热度持续攀升,在这一背景下,国内涌现出一系列以冰雪运动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作品,目前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便利载体,在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例如,2016年中国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出品《冰雪之约》等纪录片,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燃情冰雪》《零度之下》《从北京到北京》等几部反映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纪录片,均深受国内观众喜爱。外宣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2],纪录片情感传递的水平会影响到外宣的效果,而翻译则是纪录片的灵魂,通过翻译,纪录片能够实现与目标受众的情感传递。然而,我国冰雪运动纪录片的英译及对外传播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优秀的中文冰雪运动纪录片仍然是中文单语言节目。例如,2022年出品的10部迎冬奥的纪录片,便均未配以英译翻译。一方面,优秀的冰雪运动纪录片对于宣传我国冰雪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把汉语单语纪录片转化为英汉双语版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我国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相关的研究较为稀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2 理论综述

根据纪录片目的与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实用性、纪实性、宣传性和娱乐性纪录片[3]。对于不同种类的纪录片,国内外翻译的研究主要从纪录片译者主体性和目标受众两个角度展开。前者具体阐释译者使用怎样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使目标受众产生共感,从而对文化外宣产生影响,后者研究内容包括受众对纪录片翻译的解读和反馈等。

在译者主体性层面,译者是具有某种特定归属特征的群体,有着复杂的情感、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带有主观性和能动性[4]。尽管有学者认为社会文化规范制约着译者的翻译活动,翻译文本的可接受性是大多数译者最关心的问题,然而在更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规范为译者发挥其翻译能力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5]。在纪录片翻译方面,有学者认为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译者可以产生恰当的译文,从而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译者通过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对文化外宣产生影响,其主体性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译者不但是翻译过程中体现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同时具有受众、阐释者和二次创作者的三重身份。以上研究的重点是在理论上探讨译者需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达成不同的翻译目的,然而在中国文化输出过程中,需要考察在具体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模式,以保证情感的有效传递。

在目标受众层面,现有研究对受众的核心地位已达成共识。根据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的“五维理论”,受众是构成传播行为的重要元素。同时,胡兴文[6]指出,在翻译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受众的因素。鲍晓英[7]认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以受众为中心,并且译介策略要根据受众的情况灵活调整。目标受众的情感因素是文化传播需要考虑的内容,情感传递能够在行为体和目标受众二者之间建立联系,使受众对于行为体产生认同,从而使二者达成融合。通过对目标受众情感的解读及研究,可以实现有效的文化传播,而从情感传递的角度考察目标受众的接受度与影响性,相关研究仍需加强。总体而言,国内现有研究多为应然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为冰雪运动纪录片翻译提供路径框架类帮助。相较于国外对纪录片翻译实践的探讨,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数量和深度明显不足。

在实践指导层面,201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5部分:体育》(GB/T 30240.5-2017),规定了体育领域英译的相关要求,为体育类文本外译提供了总体上的循证指导。但是,该文件较少涉及细节的阐释,对于具体的冰雪运动类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尚不明确,也较少涉及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情感传递问题。对此,想要提高冰雪文化输出水平,一方面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涵盖文化输出的基本原则和要素;另一方面,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探讨译者与受众在冰雪运动类纪录片英译中起到的作用,厘清英译过程与情感传递的互动关系,归纳出冰雪运动类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55篇冰雪类纪录片文献的翻译编码结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中提炼实践经验并结合冰雪运动纪录片的特点,构建出此类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模型。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选取关于冰雪运动纪录片翻译的同类文献进行研究。首先,在文献筛选阶段,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检索的初始数据库,以“外宣翻译”“体育赛事翻译”“冰雪运动纪录片”等作为关键词,结合篇名、摘要及全文进行文献检索及筛选,确保检索到的文献包含体育类纪录片翻译的策略方法,并针对外宣翻译进行系统性循证研究。其次,为了避免遗漏,本文还选取了Web of Science 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检索及筛选方式与前述相同。

由于冰雪类纪录片翻译研究尚属较新的实践领域,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文把搜索范围适当扩大,加入“传播中华文化”“外宣类纪录片翻译”等词条,最后选出55篇文献(包括中文及英文),作为开放性编码的元素数据来源。在所选文献中,有的是针对某一个纪录片翻译实践而撰写的文章,有的是针对纪录片翻译的某一个方面而展开的研究。文献筛选完成后,在深入研读全文的基础上,从中识别出外宣纪录片英译具体实施步骤。对其中40篇文献所提出的策略方法进行分类、归纳和编码,并遵循理论饱和原则,对另外15篇文献进行随机抽样饱和度测试,保证文本资料不能够产生新的范畴,达到理论饱和。

2.2.2 扎根理论研究法

扎根理论由社会学家Glaser和Strauss于1967年提出,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概括,不断改进修正,从而“自下而上”地建立理论。已有研究表明,扎根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大规模的观众接受以及多媒体或多模态的翻译问题[8],因此其从适用范围和方法上均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2.2.2.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初步形成范畴,此处即识别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涉及到的主题并进行归类。第一,把文本资料输入到NVivo软件中,在读取过程中对原始数据、语句及论述进行抽象概括,同时编号和命名。例如,很多文献中提到需要考虑目标受众的具体情况、译文的风格应该简洁易懂、译文对于国家形象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等,此步骤的概括是为后续概念合并作准备。第二,归纳同类概念,进行初步概念编码。在此阶段,本文共归纳出31个初始概念。第三,根据这31个初始概念,通过结合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作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而形成初始范畴。最终,本文共总结出13个初始范畴。

2.2.2.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将得到的各个初始范畴进行分类,进一步抽象及合并,提炼出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的主范畴。主轴编码提炼结果,见表1。

2.2.2.3 选择性编码与模型构建

在选择性编码阶段,根据主范畴和初始范畴的逻辑关系,通过“故事线”的方式描绘英译实践路径过程,进而发展成为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理论框架。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模型,见图1。

2.2.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了检验冰雪类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模型的理论饱和度,从未使用的15篇文献中随机抽取10份样本,采用上述同样的步骤重新进行开放性编码和主轴编码。经过分析,没有发现新的概念和范畴,各个范畴之间也没有发现新的关系。此外,邀请2位业内专家学者审核编码结果和模型,均得到了肯定的反馈,说明图1的理论模型通过了理论饱和度检验。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1.1 英译基础:确立主体行为

明确冰雪运动类纪录片的特征,确定此类纪录片的翻译特点是进行有效英译的起点和基础,英译基础则是译者主体行为的发端。译者只有在明确冰雪运动纪录片的特征及相应的翻译特点后,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翻译内容,为后续英译意向的形成做好铺垫。

冰雪运动纪录片的特征具有内容上注重人文性、形式上多模态化、语言使用上术语使用频繁的特征。首先,冰雪运动纪录片具有人文性,能够教化人,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具有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性质或特性[9]。冰雪纪录片拍摄者是人,拍摄对象是人,拍摄目的是为了人,能够让人们了解冰雪运动的理念,激励人们的精神,并与人们达成共识。其次,纪录片表现形式具有多模态性质,不仅包含字幕文本,还有画面、声音、配乐等元素。根据张德禄[10]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不同模态间具有互补和加强的关系,起到突出、明确主次关系和扩充的作用。最后,在纪录片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语义的清晰与专业,如旁白、配音与字幕的统一等问题。

冰雪运动纪录片的翻译特点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从语言风格角度看,相较于书面、正式的表达,体育类纪录片语言更加口语化,即使在英译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注意口语化的特点。第二,从叙事风格角度看,冰雪运动纪录片叙事性强,如通过镜头讲述一项赛事或运动员的成长历程等,因此在英译过程中更需要注重连贯和规范。

3.1.2 英译原则:产生英译意向

英译原则直接促进译者翻译意向的产生,并进一步指导译者的翻译行为。从冰雪运动纪录片的英译基础出发,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由宏观到微观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了解受众。译者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喜好和需求,以求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始终采用目标受众熟悉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第二,从目标语受众角度出发。冰雪运动纪录片的目标受众没有年龄、性别和所受教育层次的限制,因此要注意传播内容的普适性,保证各类受众接受起来都不困难。第三,译文需简洁易懂。时代的发展使纪录片更加注重视觉上的冲击和含义上的简洁明了[11],冰雪运动纪录片的语言风格也应遵循这一特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去解释晦涩难懂的概念及术语。第四,对禁忌语词汇作特殊处理。冰雪运动纪录片的内容涉及到冰雪运动的各个方面,大到社会人文环境,小到冰雪运动器材,同时也涉及到伤病、药物等敏感话题。使用委婉语是一种处理禁忌词汇常用的方式,委婉语通过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能够维系社会关系,协调人际关系,从而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12]。第五,追求文化忠实度和还原度。要通过冰雪运动纪录片让中华冰雪文化“走出去”,就要使英译内容方便目标受众对源语中包含的异国文化进行理解和接受[13],并始终牢记传播文化的初心和使命。

3.1.3 英译策略:生成实施行为

第一,文化传播上,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归化策略更多面向受众及目的语,为受众考虑。就冰雪运动纪录片而言,具体的归化策略体现在对中国冰雪文化、中国体育精神和中国冰雪运动历史的科普及传播上,需要对异域色彩浓厚的内容进行转换,寻找对应或近似的目的语文化元素进行表达。有原则地采用归化策略在跨文化传播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文化对外传播的第一步是让目标受众接受,从而为文化认同奠定基础。和归化策略相对,异化策略面向作者及源语言。异化策略更有利于文化输出,但是只有通过归化翻译的“铺路架桥”,使对外传播渠道较为畅通、效果较为成熟之后,才有可能通过异化策略“走出去”,采取“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14]。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结合使用,能够保证文化传播的顺利进行,也能够使整个英译过程不偏离传播中国冰雪文化的初衷和使命。

第二,信息传达上,采用交际翻译策略。交际翻译强调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一致。交际学派把翻译看作语言交际的一个组成部分,多角度研究翻译的各种难题。在翻译冰雪运动纪录片的过程中,同样要关注上述各个元素的情况,如该纪录片的制作方、纪录片具体传达的内容、纪录片的目标受众、收看该纪录片后的观者反馈、纪录片传播的渠道和媒介等,并对以上各项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行冰雪运动思想文化交流,促进人类体育文化进步,这既是冰雪运动纪录片在文化全球化环境下的使命所在,也是交际翻译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第三,显示效果上,对字幕英译采用缩略及减译策略。缩减策略是指根据译文习惯,在翻译时删减原文中在译者看来观众所不需要的信息内容[15]。观众阅读的速度要慢于纪录片中人物的说话速度。由于汉语的语言结构以意合为主要特征,较少使用连接成分,而英语主要为形合结构,汉译英过程中需要增译连词、代词、介词等,如果不加删减,一些英语译文内容将超过两行,目标受众阅读将出现障碍。

3.1.4 英译效果:产生受众影响

英译效果的对象是目标受众,对冰雪运动类纪录片进行恰当的翻译能够影响目标受众,从而达到推广冰雪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和激发文化认同的效果。从时间维度出发,冰雪运动纪录片的英译具有即时效果和长远效果。

即时效果包括推广我国冰雪文化相关知识,为受众提供休闲愉悦的情感享受。冰雪文化包括冰雪运动的历史、意识形态、场馆器材、竞技、艺术、健康、娱乐等各方面内容[16]。我国冰雪运动纪录片是记录、传播和推广中华冰雪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要完成推广中华体育文化、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使命。受众在观看纪录片的同时就可以得到认知上的提升,同时在轻松、优质的内容中得到精神放松。长远效果主要包括提升国家形象、激发国际认同。文化认同不但可以体现文化活动与个人生活的关系,还能产生良好的情感与共鸣,使之成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17]。冰雪运动纪录片通过具体情境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冰雪运动面貌,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作为一种基于传播媒介上的文化形式,冰雪运动纪录片通过对冰雪文化的纪实性再现,在向外国受众传达信息的同时,对于生成共同意识、激发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3.2 讨论:英译实践中的情感传递

3.2.1 追求译文形式美,打造译文情操美

人类追求美的共同心理和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超越时空的特质,使纪录片富有超越性和接受的共通性,从而使之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跨文化传播的媒介[18]。冰雪运动纪录片中很多中文句子本身就是美的,充满了情感,英语译文则需要再现这些语言的美感。译文的美感除了包含在语义之中,还体现在句式的对称与平衡以及语音的押韵与流畅方面,从而营造愉悦的观赏氛围,实现情感传递。由于中文意合的特点,经常会使用大量对仗、排比的句子,英文受形合特点的制约,在字数上很难做到一致,但是在语音上可以追求达到押韵的音律效果。

3.2.2 挖掘冰雪运动纪录片背后的情感

真实的情感更加打动人,如果没有“真”,艺术的塑造将会是苍白无力的[19]。中国的纪录片比较含蓄内敛,而西方的纪录片主要以故事化的表达为主[20]。尽管中国人习惯于含蓄表达,但中国冰雪运动纪录片并不缺少真情实感,在英译中注意挖掘字里行间的情感元素十分重要。例如,纪录片《白色跑道》通过对8岁短道速滑队员马子惠的生活和训练进行追踪拍摄,展现出运动员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与坚持,传达出一脉相承的竞技体育精神。对于标题的翻译现有两个英译版本,但译者均没有采用直译,而是翻译为Struggle for Life 以及The Life of Ice,立刻赋予了纪录片题目丰富的情感意味,从题目就能把纪录片中的内涵渗透出来。虽然中文题目并没有过多感情色彩的渲染,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短语,但是通过对整个纪录片的解读,英文题目则赋予无生命的文字以有温度的情感,有效地完成了情感传递。

3.2.3 通俗易通,使情感传递没有障碍

为了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译者需客观评估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对含有浓重民族文化色彩、对于异族读者较为难懂的词语必须谨慎处理,注重译文读者感受,在情感传递过程中使译文尽可能取得近似原文读者的心理效应。仍以上文提到的纪录片《白色跑道》为例,片中记录了马子惠第一次以专业选手参加比赛,在比赛中不慎摔倒后坚持前行,最后反超对方获得小组第一的壮举。对此小姑娘说:“我不能像别人一样,就拿第一就没事了,我就不能再坚持了,反正我已经很厉害了。不能有这种心思,也不能飘了……”此句的英文译文为:“I cant be like others, who got first place, and dont need to insist anymore, because he thought he was already good. I cant have such a mind and I cant be too conceited……”其中“也不能飘了”中的“飘”表示飘飘然、骄傲的意思。英文翻译为“and I cant be too conceited”,虽然没有了“飘”的幽默意味,但是易于理解,不产生歧义,目标受众可以准确获取中文原意。

3.2.4 多模态元素助力情感传递

纪录片具有多模态的特点,情感传递不仅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画面、音乐与文字的配合之中,在英译过程中应注意多元元素的配合,以此助力情感传递。例如纪录片《我在瑞士教滑雪》片头的英译画面设计就十分考究,译者充分考虑到多元元素的配合:图片颜色主体由蓝色和白色构成,与冰雪主题契合;标题字体大小适中,居于画面中间位置,以意群为单位分行显示,并注意置于图片较明亮的区域,鲜明易读;字体使用白色粗体,与冰雪主题再次照应。由于各个细节都设计得恰到好处,因此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实践路径,总结出英译基础、英译原则、英译策略、英译效果4个主范畴,使英译实践路径具有真实、多元和共情的指引性特征。

2. 4个主范畴提炼于13个初始范畴,并以各初始范畴为依托,构成整体的实践逻辑关系:由英译基础确立英译原则,以此英译策略为英译实践提供指导,英译效果是英译实践的最终归宿。

3. 情感传递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英译实践之中,其融入英译基础与英译原则,通过指导英译策略,助力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效果的提升。

4.2 建议

1. 加强对纪录片翻译实践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进一步从情感传递的角度考察目标受众的接受度与影响性,在后冬奥时代指导冰雪运动纪录片英译工作。

2. 发展定制化的翻译策略,不断提升国内纪录片的翻译质量,促进我国冰雪文化准确、有效对外传播。

3. 培养更专业的翻译人才,强化翻译工作者的使命担当,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总体方针背景下,向世界输出优质中国纪录片,讲述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陈晓夏.提升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能力的思考[J].现代

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66-68.

[2] 刘洪.外宣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交流[J].今日中国,2015,64(11):73.

[3] 蓝凡.生存之镜:纪录片论[J].文化艺术研究,2010,3(3):150-178.

[4] Ghazala H. The Translator Dilemma with Bia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2002,48(2):147-162.

[5] PEI Denghua.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Translator and Socio-Cultural Norm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010,3(3):29-34.

[6] 胡兴文,巫阿苗.中国文化走出去:面向受众的翻译出版路径[J].中国出版,2014(2):34-37.

[7] 鲍晓英.译介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外译观:谢天振教授中国文化外译观研究[J].外语研究,2015,32(5):78-83.

[8] 侯林平,何元建.翻译过程研究的认知模式与社会模式:《描写翻译认知过程:行为与事件》评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40(5):61-70.

[9] 李岩.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基本内涵的深度解读[J].求实,2013(3):68-72.

[10]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1):24-30.

[11] 薛晓弟.从《快乐小分队》看纪录片的另类表现[J].新闻战线,2017(4):110-111.

[12] 贾利军,李春丽.委婉语的构成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3(27):107-109.

[13] 孙丽.以跨文化交际为基准观察翻译中的异化及归化[J].梧州学院学报,2016,26(5):93-95.

[14] 谢莉,王银泉.中国国际形象建构视域下的政治话语翻译研究[J].外语教学,2018,39(5):7-11.

[15] 原芳莲.影视字幕汉译策略探析:以美国情景喜剧《六人行》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1):126-128.

[16] 刘兰,王兵.冰雪运动文化的特征解析与发展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2):9-13.

[17] 张国良,陈青文,姚君喜.沟通与和谐:汉语全球传播的渠道与策略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7):48-51,55.

[18] 杨晓霭,胡一凡.文学经典的超越性及其跨文化传播[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45-151.

[19] 刘晓峰.平民画家百年乐平:张乐平的艺术人生[J].美术观察,2020(9):93-99.

[20] 冯薇.中国特色话语的全球本土化传播策略:以国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海外发行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4):81-86.

猜你喜欢
英文翻译扎根理论
北京地铁播报站名的中英文翻译特点分析
古诗词英文翻译,一起领略中国文化之美
英文摘要
Digest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阿里巴巴品牌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