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数字化与粮食供应链韧性:理论机制、经验证据及政策选择

2024-07-11 06:16:28阿布都瓦力·艾百米尔卡米力·多力昆赵振男
关键词:数字金融粮食安全

阿布都瓦力·艾百 米尔卡米力·多力昆 赵振男

摘 要:选取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构建粮食供应链韧性和农村数字化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正向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最弱。因此应重视农村数字化转型在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村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可靠性。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村数字化;粮食供应链韧性;数字金融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24)04-0083-08

一、文献综述

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1年国际粮食现代供应链联盟成立,旨在促进全球粮食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粮食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确保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2022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6%,粮食产量连续8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粮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粮食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抗逆性和协同性持续增强,这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应链虽然在应对重大风险方面显示出了较强韧性,但在粮食安全保障方面仍存在不少困境与挑战,诸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业不强、产业链条短等问题。这使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粮食生产面临潜在压力与冲击问题日益凸显。2022年俄乌冲突就暴露了粮食供应链在冲击中的脆弱性,由于粮食供应链断裂、农资供应缺少、成本激升、进出口受限等使本就受极端恶劣天气影响的粮食市场更加脆弱,粮食进口的外部环境恶化,使我国长期粮食进口的不稳定性增加。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地缘政治、恶劣天气等各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日益增加,如不及时加以防范,突如其来的冲击还将继续破坏农业粮食供应链。一个国家的粮食供应链的韧性程度反映了抵抗风险和冲击的能力,提升粮食链供应链韧性是现阶段我国实现供应链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经济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进度不断加快,数字金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数字化转型的主流趋势下赋能现代农业,借助数字化提高农田数量与质量监管,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助力粮食市场监测预警体系等,为构筑粮食安全屏障提供了新的保障。《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构筑粮食安全的数字化屏障,可见,随着数字化进程在农村的不断推进,农村数字化有望成为新的有效路径来推动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增强。目前,农村数字化在粮食监管、粮食收储、粮食加工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如数字农场、智慧果园等多样的试点形式,随着农业大数据分析、5G农用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突破,农村数字化在粮食供应链韧性培育中也不断发挥着重要潜力。那么,农村数字化转型是否提升了粮食供应链韧性?农村数字化转型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异质性?科学回答该问题,对于农村数字化转型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术界进展来看,供应链韧性概念的正式定义由Christopher和Peck首先提出,是指供应链在遭受到风险冲击后能够恢复到其原始状态或向新的、更理想的状态移动的能力[1]。随后,学界对供应链展开研究,有学者认为供应链韧性强调包括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事前准备能力、应对供应链中断的抵抗能力以及从冲击中恢复的适应能力[2]。供应链的灵活性、可视性和敏捷性是供应链的核心能力,可以衡量供应链韧性[3]。对于供应链韧性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供应链相关利益主体在一定范围内有能力应对的潜在风险或不确定性事件。粮食供应链韧性作为新近提出的政策概念,在国内文献中鲜有直接讨论。但一些学者在分析粮食安全问题时,涉及了粮食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首先,从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逆全球化思潮等是导致跨国粮食供应链中断的主要原因,完善跨国粮食供应链预警机制,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粮商是有效应对危机的保障[4]。进一步地,针对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对策建议,有学者提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高质量发展与增强资源和市场调配能力有效并行,是增强粮食供应链韧性的重要途径[5]。粮食供应链的发展重点应从基础维稳、技术融入、金融支撑、安全屏障层面出发,寻找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创新路径[6]。

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当前研究可能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韧性概念虽然已经早有学者提出,在国外也有集中研究,但国内关于粮食供应链韧性的研究尚未形成完善的本土理论体系,对粮食供应链韧性影响因素的探究也少见。二是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关联缺少关注度。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农村数字化在无数个乡村正快速推动着农业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融合发展,农村数字化转型赋能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一个新的推进路径。

根据已有文献[7-8],本文以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内涵为基础,探索性地构建包括粮食体系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3个方面的粮食体系韧性综合指标,基于农村数字化视角对粮食供应链韧性展开定量研究,拓展了研究视角,进而为政府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措施提供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

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有直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升粮食供应链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变革能力而实现。

第一,农村数字化可以提升粮食供应链抵抗能力。农村数字化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提升粮食供应链的内在稳定性。一方面农村数字化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粮食价格等信息,减少传统粮食供应链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中间环节过多问题,提高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流动和协作效率,加强供应链的整体韧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粮食产业链条得以完善和延长,通过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产业能够进行融合,有效防范和应对外部冲击可能造成的对粮食供应链的损伤,有效促进粮食生产秩序和生产关系恢复与重建,从而大大增强粮食供应链的抗挫能力。

第二,农村数字化可以提升粮食供应链恢复能力。农村数字化通过推动优化要素配置,整合要素资源的协同作用,缓解外部冲击对粮食供应链的不良影响。粮食安全系统在面对自然风险冲击时,其可持续生产能力会受到考验[9]。农村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智慧农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推动粮食生产细致化、生态化、数字化的转变,降低粮食在生产过程中的脆弱性。此外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农村地区可以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粮食流通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传统要素的依赖程度,有效提升粮食供应链的恢复能力。

第三,农村数字化可以提升粮食供应链变革能力。农村数字化可以有效激发粮食生产链条中各主体的活力,推进粮食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粮食供应链韧性面对冲击时作出灵活反应并实现适应性调整。农村数字化转型通过对粮食供应链条上的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等群体的数字赋能,推动新技术、新产品革新进而加强链条韧性。生产者通过数字化平台了解市场需求,进而调整种植计划与生产策略。经营者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发生冲击时对市场行情进行预测,对粮食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进行判断,可以减少粮食储存、销售的盲目性。管理者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粮食生产的精准管理和智能决策。这些创新和升级不仅提高了粮食供应链的品质和竞争力,而且推动了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假设1:农村数字化能够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

(二)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影响具有地区差异

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受到地区因素的影响。农村发展差异为一个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农村数字化的实施和运行效果。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网络连接、物流配送系统和技术支持,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提升粮食供应链的韧性。农业生产特点、地方政策支持和社会经济环境也是重要的差异因素。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受数字化的影响产生差异。例如,依靠小规模家庭农场的地区与依赖大规模农业企业的地区可能需要不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来提高粮食供应链的韧性。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政策和社会经济环境也将直接影响农村数字化的推广和应用,政策支持水平高的地区可能更容易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链中的应用,从而提升韧性。因此,在研究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地区因素的差异,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

假设2: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会因地区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说明和变量选取

1.数据说明。考虑到总体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完整性,本文以2011—2021年除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外的31个省份的农村数字化与粮食供应链韧性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指标测度以及其他宏观变量来源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等。在数据处理上,部分指标采用对数化处理,针对部分地区的某些年份指标缺失情况,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推算补充,相关经济指标均进行缩尾处理。

2.变量选取。(1)被解释变量:粮食供应链韧性。为更加全面衡量粮食供应链韧性指数[10-11],本文以粮食供应链韧性的3种能力为基础,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变革能力3个方向进行测量。抵抗能力体现了粮食供应链面临内外部风险冲击时减弱与吸收风险的能力,主要由基础条件和粮食产供指标等数据构成;恢复能力体现了粮食供应链体系在遭遇风险后内部链条的恢复速度和适应程度,可分为农业生态持续水平和地区经济恢复水平等指标;变革能力则强调粮食体系在遭受冲击后的自我调整与恢复能力,由子系统之间协调能力指标测量。为保障评价指标结果的稳健性和便捷性,以熵值法对各地区的粮食供应链韧性指数进行测度。各具体指标如表 1 所示。 (2)解释变量:农村数字化。借鉴已有经验,通过构建农村数字化发展指数进行具体衡量[12-13],主要涵盖数字化基础设施、生产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四个方面[14]。分别从数字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农村主体素质、数字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农村服务平台设施四个维度入手,构建数字农村建设综合指标体系,客观地反映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综合发展状况。其中,数字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数字化的物理载体,主要反映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数字农村主体素质是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方面,主体素质越高,就越能掌握农业现代化技能,进而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是农村数字化的有力保障,反映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数字农村服务平台设施建设是农村数字化的长期支撑,涵盖了农村电商发展状况和农村建设概况。数字农村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3)控制变量。为了有效观测农村数字化发展对于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还需考察粮食供应链韧性有关的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衡量)、农业用水量(用农业用水量衡量)、化肥折纯量、政府财政支出水平(用各省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衡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二)计量模型设定

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测量农村数字化推动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模型如下所示。

Fit=β0+β1 Cit+β2 Xit+μi+λt+εit(1)

i,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Fit表示省份i在t年的粮食供应链韧性,用粮食供应链韧性体系综合指数来衡量;Cit是自变量为省份i在t年的农村数字化水平,用农村数字化综合指数来衡量;Xit表示一系列随时间变化、影响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用水量、化肥折纯量、政府财政支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μi表示地区固定效应;λt表示时间固定效应;β0、β1和β2为待估系数;εit为随机干扰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对于具体模型的选择,通过豪斯曼(Hausman)检验发现固定效应模型适合本文的研究。

据表4结果显示,农村数字化的估计系数如列(1)所示,在控制个体效应的前提下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表4列(2)~(6)逐步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后,结论依旧跟前文一致,证明了理论假设1成立。结合前文分析,农村数字化的不断推进加强了粮食供应链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增强了其抵御冲击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城乡间、产业间、国内外商品要素的充分流通,提高了粮食供应链的预期反应能力。另外农村数字化还增强了粮食供应链中各主体的协同互动,培养了供应链体系的成长能力,最终提升了粮食供应链整体抗风险和抵御冲击的能力。

从控制变量角度看,农业用水量、化肥折纯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适当的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有效的环境治理等有助于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政府财政支出的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政府财政支出对粮食供应链产供不平衡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作用力度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加大针对粮食供应链的财政支出。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显著为负,可能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跟产业结构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发达,第一产业占比越小,反而不利于粮食供应链韧性的提升。

(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缓解

为了增强实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

1.剔除重点城市。鉴于北京和上海作为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其经济条件和资源配置与其他省份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特殊影响。因此,为了测试结论的普适性,从31个省份的数据中剔除了这两个城市的数据,并重新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如表5列(1)(2)所示,无论是否剔除重点城市,研究结果依然稳健。

2.替换解释变量。将解释变量替换为数字金融的子维度(即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进行分析。覆盖广度衡量了农村数字化的触及性和普及性,使用深度反映了农村居民利用数字产品的水平。估计结果如表5列(3)(4)所示,数字金融的各子维度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实证结果与前文一致,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3.内生性检验与工具变量。尽管控制了相应的解释变量,但对粮食供应链韧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导致难免遗漏了关键的变量,从而致使估计结果出现偏差。鉴于此,使用工具变量法对内生性进行检验。对互联网普及率[15]滞后1期,选取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量作为当期的农村数字化的工具变量。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是农村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前提,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量是基本特征,符合有效工具变量选取的“排他性”“相关性”原则。根据表5列(5)(6)的估计结果,经过RKF检验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内生性检验通过。

(三)异质性分析

表6说明了农村数字化分别对东、中、西、东北部地区的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中、西、东北部地区的农村数字化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且中部(0.049)>东北部(0.032)>东部(0.016)>西部(0.014),证实了农村数字化发展有效提升了粮食供应链韧性。其中,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显著,其原因在于,中部地区具有较为广阔的农田面积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相对不足,因此,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等时,粮食供应链容易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数字化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信息共享和流通的效率,弥补区域间的空间差距,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另一方面,相较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可能相对较低。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信息交流渠道导致信息传递困难,市场透明度不足。农村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可以弥补这些短板,促进市场信息的共享与传递,提高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适应性。此外,中部地区近年来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为农村数字化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粮食供应链的韧性。相较于中部而言,东北部地区的系数偏低,可能原因是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比,发展水平较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较差,影响了农村数字化转型的效果和影响力。相比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东部地区影响系数更为偏低,其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与中部、东北部地区相比,产业形态更为高级,第一产业已陷入发展瓶颈期。对于影响系数最低的西部地区,农村数字化可以应用物联网和智能技术,创新物流和配送方式,提高配送效率,减少运输成本,解决西部地区地理条件复杂、交通运输设施相对滞后、物流和配送成本较高等问题,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基于此,假设2成立。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运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数字化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农村数字化转型对粮食供应链韧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通过剔除重点城市和替换关键变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采用工具变量滞后1期方式处理内生性问题,结论依旧成立。

第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农村数字化转型对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

(二)建议

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强化农村数字化转型对粮食供应链韧性提升的赋能作用。首先,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等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农村数字经济的多元驱动力,提高粮食系统安全建设,提升粮食体系抵御各类风险冲击的能力。其次,加快粮食领域应急安全体系建设,培育多样化、规范化、智能化粮食管理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步伐,形成区域间、城乡间、国内外等多向流通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此外,持续加大乡村振兴力度,加大各类政策支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加快向农业农村流动,实现粮食供应链与各类相关产业链融合发展,增强数字技术的有机渗透力度。

第二,因地制宜,实现农村数字化转型阶梯式发展。根据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不同水平状况,结合各农村在数字化发展环境、人口分布、粮食产销分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行差别化、动态化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应继续发挥其农业要素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优势,加快粮食供应链体系高水平发展;东西部地区应加大政策引导,结合地区低成本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通过技术、模式创新等方式拓展农业粮食产业链与价值链。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全面提升粮食供应链韧性,从而增强粮食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CHRISTOPHER M,PECK H.Building the Resilient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4,2(15):1-13.

[2] PONOMAROV S Y,HOLCOMB M C.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9,20(01):124-143.

[3] CHOWDHURY M M H,QUADDUS M.Supply Chain Resilience:Conceptualiz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Using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7,188:185-204.

[4] 孙红霞,赵予新.基于危机应对的我国跨国粮食供应链优化研究[J].经济学家,2020(12):107-115.

[5] 李雪,吕新业.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数量和质量并重[J].农业经济问题,2021(11):31-44.

[6] 陶亚萍.新时期强化中国粮食供应链韧性的创新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2023(01):118-124.

[7] 马俊凯,李光泗,韩冬.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供应链韧性:作用路径和政策取向[J].新疆社会科学,2023(01):46-54.

[8] 王胜,余娜,付锐.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04):45-59.

[9] 徐亚东,张应良.新征程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深刻内涵与关键举措[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04):95-103.

[10] MARTIN R.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Hysteresis and Recessionary Shock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12,12(01):1-32.

[11] 张鸿,杜凯文,靳兵艳.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评价研究[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0,33(01):51-60.

[12] 殷浩栋,霍鹏,汪三贵.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现实表征、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J].改革,2020(12):48-56.

[13] 林玉妹,李承翰.农业数字化转型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6[2024-06-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30718.1054.002.html.

[14] 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04):1401-1418.

[15] 伍国勇,张启楠,张凡凡.中国粮食生产效率测度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经济地理,2019,39(09):207-212.

Rural Digitization and Foo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Theoretical Mechanisms,Empirical Evidence and Policy Options

Abuduwali Aibai,Mierkamili Duolikun,ZHAO Zhennan

(School of Finance,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qi 830012, China)

Abstract:Selecting provincial data from 2011-2021,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of foo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rural digitization,and explores the impact of rural digitization on the resilience of the food body supply chain using the fixed effect model,and finds tha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digitization can enhance the resilience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and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of heterogeneity show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 of rural digitization on the resilience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is the strongest in the Central region,and the weakest in the northeast region.Therefore,in the futur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rur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improv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realize the stepwise development of rur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and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Keywords:food security;rural digitization;foo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digital finance

(责任编辑:杨峰)

猜你喜欢
数字金融粮食安全
数字金融时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
析我国数字金融的法律管理
理论观察(2019年3期)2019-05-15 11:09:28
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西部金融(2018年5期)2018-10-18 12:11:50
区块链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
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场现代化(2018年8期)2018-06-21 11:32:10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时代金融(2018年5期)2018-03-23 06:49:58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