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竟宇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总结了党建引领黑河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成效,同时分析了当前党建引领黑河市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经济基础不够优厚、人才资源日益匮乏、文化基础不够优质、生态意识培育不足和组织建构不够合理等现实困境,并提出提升基层党建的发展推动力、人才凝聚力、思想引领力、社会的号召力、政治领导力,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振兴的引领作用的实践进路,以期为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关键词: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实践进路;边疆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F327;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4)03 — 0017 — 05
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特殊的地理区域,其特点是少数民族聚集、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等。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加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大任务。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资源禀赋差异、文化传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引领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党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任务,一直以来都重视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党组织在边疆民族地区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党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党建如何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旨在以黑龙江省黑河市为例,结合实际总结党建引领黑河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成效,同时分析了当前党建引领黑河市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党建引领黑河市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成效
黑河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是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有汉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4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4万,有7个少数民族乡,87个少数民族村。近几年来,黑河市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充分激发党建引领活力,把农业高质高效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把生态宜居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把农民富裕富足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一)聚焦党建引航
黑河市深入开展“党旗耀边疆”实践活动,将边疆地区农村党建工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着力推动边疆党建与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基层治理、军警地共建、民族团结深度融合,进一步引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踔厉奋发、实干有为,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推动边疆党建与粮食安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决落实国家和省稳粮扩豆部署,带领群众种好粮、管好田、多增收,2023年,圆满完成黑龙江省下达粮食作物和大豆播种任务;二是推动边疆党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结合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党支部+特色产业、合作社”等新型党组织,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推动边疆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创新实施“红网领航”工程,开展多网融合全域覆盖等五项行动和网格党建“五三三”载体活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四是推动边疆党建与军警地共建深度融合。开展以“读红色书籍、观红色影片、踏红色足迹”为内容的边防部队党员进乡村、乡村党员进军营警营共建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和护边强边理念。五是推动边疆党建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的党建工作,切实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用好民族干部,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二)聚焦农业高质高效
黑河市把建设供给保障强的农业强国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着力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使得农业基础更加坚实。一是全域建设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市,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标识达到350个,面积660万亩;二是全域大豆播种面积2157.9万亩(地方1569.3万亩、农垦588.6万亩)、总产量55.6亿斤,分别超省下达任务53.3万亩、3.3亿斤,扩种面积占全省扩种面积1/4,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三是落实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559.4万亩,四年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269.6万亩、建设“三减”基地407.8万亩。2022年,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黑河大豆研究中心,5个县(市、区)获评国家级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4个县(市)被认定为国家级大豆制种大县,精选良种占全国北方春大豆市场份额50%以上。
(三)聚焦乡村宜居宜业
黑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当地乡村实际情况,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一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革命、生活污水革命、菜园革命、能源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和龙江民居建设“5+1+1”重点工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以来,一批高速公路、边防公路、农村公路已经建成或正在加速实施,立体交通网络正在逐步完善,全市农村已经实现了通邮、通电、通公路,广播电视、电话的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推进“健康黑河”建设。提升医疗保障水平,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10元,279种集采药品平均降价40%,6322人次享受到了“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四是推进引才留人工作。深入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实现了“每村至少一名大学生”的任务目标。近五年来,发展农村35岁以下青年党员867人,占农村发展党员总数52.3%。五是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232个国家的“绿色”和“有机”,种植面积387万亩。黑河农产品“极境寒养”区域公用品牌的推出及黑河绿色商品网的上线,有力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营销。打造跨境产业链,深挖对俄农业、林业、能源合作潜力,实施俄电、中医药、农产品落地加工等跨境产业项目。
(四)聚焦农民富裕富足
黑河市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合力共创宜居宜业的乡村,实现农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双富裕。一是拓宽增收渠道,壮大集体经济。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农村党组织战斗力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立村富民产业项目,推广发展增收“九种模式”,拓宽增收渠道。2022年,黑河市发展村级产业项目166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20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分别达到100%、83.6%、32.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33元,打造孙吴县沿江乡、逊克县奇克镇、爱辉区瑷珲镇强镇,孙吴县胜利屯村、爱辉区外四道沟村等强村。二是培育乡村文明,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打造省级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65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53个,覆盖率达到98%,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藏书46.7万册,加强农村文化供给 ;成功举办“全民艺术节”两届,农民艺术节5届,火山圣水节、古伦木沓节等民族文化活动;深入乡镇、村屯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题宣讲150余次,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新媒体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诚信守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社会新风,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党建引领黑河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经济基础不够优厚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发挥的成效也始终受到特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困难。一方面,脱贫攻坚期间,黑河市培育了边疆地区许多扶贫产业,但多数产业的基础薄弱、起步较晚,产业体系尚未成熟。而边疆地区乡村政府更倾向于扶持发展短期化、见效快的产业扶贫项目,这就导致了农村的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以及产业发展路径同质化。另一方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度较低。黑河市边疆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以及矿产资源,但资源转化成产品,大部分是以初级加工状态甚至原始状态直接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并不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方面,由于受特殊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黑河市边疆农村地区乡村道路建设滞后。尽管很多临边城市都已建成了高速公路,但一些边境村庄尚未建成硬化路,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时,村民们的出行不便,这也影响到了企业的物流运输和村民们的生活物资的运输。另一方面,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与电信普遍服务试点的开展,边疆乡村地区通信网络已经有了基本的保障,但仍然存在着带宽网速较慢、5 G信号没有在大范围内推广的问题,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基础仍旧滞后。
(二)人才资源日益匮乏
黑河市边疆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再加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土地收益的减少,大量边疆农村人口流入城镇,选择外出务工、经商或者另谋出路,这就使得边疆农村地区“虚空化”“衰退化”态势日益明显,集中表现在农村人口空心化、土地空心化以及产业空心化。国家统计年鉴显示,从2009年到2021年,黑龙江省边疆地区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然而,这样的“虚空化”和“衰退化”,势必会造成大批的人才流失,造成边境地区推动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越来越缺乏。边疆要想发展,乡村要想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素,但边疆地区发展的长期滞后,再加上发达地区的人才虹吸效应影响,边疆地区很难提供更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条件,也将更难实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预期的人才集聚目标。除此之外,农民始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然而当前乡村振兴农民队伍建设并不够完善。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谁来振兴边疆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三)文化基础不够优质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基层党组织对其起着引领和促进的作用。然而不够优质的文化基础却制约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强。黑河市边疆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极为严重,乡村中缺乏年轻人朝气蓬勃的文化氛围,大部分老人又认为比起自己小时候,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对精神的提升、文化的充实没有兴趣,参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意识淡薄。二是乡村文化特色保护不足。黑河市边疆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与文化风景,但在文化资源开发或者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乡村只顾“颜值”不注重文化内涵,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乡土文化真正意蕴。这就导致了许多乡村一味地模仿成功乡村或者城市,乡村文化建设也陷入了“千村一面”“泛城市化”的误区,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建设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不要一个样式盖到头,一种颜色刷到底。”[4]乡村文化建设若是脱离了本身文化根基,泯灭了乡村文化特色,也就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吸收借鉴的优质文化资源越来越少,从而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缺乏吸引力与活力。
(四)生态意识培育不足
黑河市边疆地区属于较发达地区,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大部分地区存在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育不够问题,制约着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从政府角度来看,黑河市边疆地区生态资源丰富多样,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虽然黑龙江边疆地区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显成效,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然而许多基层干部仍然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这种落后的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不够重视,工作主动性不强,存在着边疆地区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日益衰退、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不够、黑土地保护治理不强等问题。从个人角度来看,许多村民绝大部分都未参加过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也极为匮乏,对生态环境污染或破坏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有的甚至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地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五)组织建构不够合理
组织建构包括组织本身的构建体系和组织内部的成员结构。构建合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织保证。从组织建构体系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数量日益减少。伴随着自然村落数量的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分布也进行合并调整,但由于黑龙江边疆地区村落之间相隔较远,使得合并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覆盖区域变大,也必然会给其开展党务活动带来相应的弊端,从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引领作用的发挥。从组织人员构成来看, 后备队伍缺乏优质群体。由于农村青壮年人才的外流,黑河市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建设缺乏优质后备人才,尤其是缺少专职的党务工作人员,大多任职的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思想较保守却又身兼数职,他们的学习能力普遍跟不上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潮流,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与执行能力也有限,其自身很难以起到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无论是年龄、文化程度还是党建经验均与乡村振兴相关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党建引领黑河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
(一)提升发展推动力,推动实现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规划与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规划能力,确保乡村产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基层党组织应科学地定位边疆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自然资源条件,精准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保乡村产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此外,基层党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应考虑到国家粮食安全。黑河市应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5]。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对乡村产业升级的推动力,着力打造出一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6]基层党组织要因地制宜,找准边疆乡村地区发展优势,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打造出农村特色产业,从而持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充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此外,应加快边疆农村地区道路建设、数字化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二)提升人才凝聚力,促进实现人才振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更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基层党组织要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就要从本土优质人才的培育、外来专业人才的引进等方面入手,提升人才凝聚力量,从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真正实现以人才振兴强力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培育本土优质人才。农村始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村要想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基层党组织应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紧贴乡村发展实际需求,“引学入村”开办村民技能培训班和田间学校等线下课程培训,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远程视频、微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灵活便捷的线上培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有效提升农民自身文化基础和专业素质,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更好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吸进外来专业人才。基层党组织要健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融资贷款、编制倾斜等政策举措强化对党建、法律、数据、治理等专业人才引进政策供给,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应用好选调生、三支一扶、村务工作者等岗位人才,通过挂职锻炼、业务培训、轮岗练兵等方式提升管理能力,不断选优、配强高学历农村人才队伍。此外,还应持续优化人才保障服务机制,打造生态、平台、计划、服务“四位一体”的人才服务新格局,健全完善周转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休假疗养、配偶安置等高层次人才服务制度,为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优质人才提供完善的服务保障。
(三)提升思想引领力,加快实现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挖掘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文明。一是要挖掘特色文化。乡村文化振兴要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要科学把握各地的差异与特色,注重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突出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从而增强文化传播力、提高乡村文化知名度,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黑龙江边疆地区的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44个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优秀乡贤事迹为题材,深入挖掘当地村史文化、民族文化,通过特色少数民族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7],走出文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路子;要充分利用黑龙江边疆地区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服饰、手工技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农耕文化传承下去;要着眼黑龙江边疆地区的红色资源可持续性,在认真做好各种红色纪念馆与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持续做大做强红色产业链分布,创建一批党建引领、文化支撑的“红色文化特色村”。二是要倡导乡村文明。基层党组织要持续破陈规、除陋习,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充分利用并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场所资源,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扎实开展“法律进乡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活动,加强对村民的思想精神教育,“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四)提升社会号召力,促使实现生态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基层党组织要提升社会号召力,动员社会力量与农民群众参与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要让我们的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是强化生态意识。基层党组织通过创新生态宣传教育的形式、载体和内容,积极发挥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广大农户、农业企业以及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让他们了解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激发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使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并自觉地转化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具体行动。二是完善乡村环境治理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工作机制以及乡村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对乡村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还应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和动员群众,带领村民发展生态旅游、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康养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 、开发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等生态产品 ,促使乡村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真正做到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五)提升政治领导力,助推实现组织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实现组织振兴,就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各项任务中,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党组织。一是选好“领头雁”,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选好党支部书记,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带不好一班人。”要深入实施新时代“领雁工程”,着眼下轮换届统筹加强村班子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常态开展“优秀人才回归”“大学生回引”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与乡村振兴后备力量“双培养”工程。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政治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类组织的政治领导。习总书记指出,无论农村各类组织如何发展,都应发挥党组织在各类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要着力提升领导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济组织以及乡贤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能力,使各类组织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强化联队党员的队伍建设。联户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在推动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开展党性教育、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培养联户党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忠诚党的事业的精神,提高党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党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与组织保障。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东部地区是未来很长时期内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应提升发展推动力、人才凝聚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与政治领导力,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7.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0L].(2023-01-02)
[2023-02-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
/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eqid=dad07d3e0001
cbe2000000026465de0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4]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0L].(2023-01-02)[2023-02-13].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13
/content_5741370.htm?dzb=true&eqid=dad07d3e0001
cbe2000000026465de06.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
[7]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责任编辑:包 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