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田
【摘 要】 微视频作为作文的素材或引子,能够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拓展作文的内容,丰富作文的内涵。将微视频运用于小学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紧扣习作主题、聚焦习作目标,在修改、评价中助力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 微视频 习作教学 运用
微视频内容广泛,具有短、快、精和大众参与度高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语言、图画和视频结合起来,作为学生写作文的素材或引子,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微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素材、体验情感,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将微视频运用到作文教学中,一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可以呈现出事物的新奇有趣,帮助学生捕捉写作的灵感;三是可以让学生记录最真实的内容和感情,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围绕微视频展开作文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写作形式之一。
不同的习作主题下,微视频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教师有时在导入作文课时使用微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时将微视频作为作文素材使用,是为了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有时使用微视频是为了再现生活的场景,打开学生记忆的闸口。因此,针对不同的习作主题,选择恰当的微视频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文中的提示语写道:“拍摄一些游戏时的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写好游戏。”像丢沙包、抢椅子、跳长绳、两人三足这些游戏,学生即使刚玩过,到了教室再记录游戏过程,也很有可能就遗忘了不少情节。教学这节作文课前,教师可以提前带着学生在操场上体验这些游戏,再把学生做游戏的场面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视频。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游戏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然后再播放微视频,将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中。在微视频营造的情境中,学生写作文的难度降低了,变得有话可写了,畏难情绪也降低了。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害怕习作是因为无话可写,或者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表达。不少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带着学生去参观、游览,积累素材,可是效果不佳,学生写作文时仍然不知如何下笔。将微视频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在学生写作文前先向学生明确习作目标,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观看微视频,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有话可写。
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心观看微视频时还应关注两点:一是引导学生仔细记录视频中的画面、声音、动作等细节,通过分析微视频中的情节、角色、背景等要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二是引导学生从观看的微视频素材中获取写作灵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审美进行创作,通过讨论交流、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巧妙的习作指导,会让学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并在一次次修改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当使用微视频手段助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写作文提纲,然后让他们将观看的微视频内容记录到提纲内,理清思路,形成良好的作文思路。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及时进行指导,通过评价作文的选材、表达和创意水平,帮助学生提升作文水平。
例如,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课后的选做题有一项内容是“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仿写是习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现实中,学生往往只能仿其形而不能仿其神。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作文前置,提前准备好微视频。教师制作微视频时可以取材于身边,选择校园中学生熟悉的某些景致,呈现其不同时间、不同视角下的视频画面,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动态描写、静态描写,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教师也可以参与仿写,通过写“下水作文”拉近与学生间的情感距离;也可以降低难度,让学生先补全教师提供的例句,然后再独立去写一个印象最深的景致。
《礼记·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习作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文的机会,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微视频作文”,虚心听取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学着站在读者的视角上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不论是听取他人的评价,还是评价同学的作文,都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和相互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引用一段小鸭子的视频来上作文课。视频讲述的是鸭妈妈带着一群鸭宝宝到公园里,路上遇到了几级台阶,其他鸭宝宝经过努力,都爬上了台阶,来到了妈妈身边,唯独有一只鸭宝宝怎么也爬不上去。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这段微视频,然后把这个完整的过程写成作文。在习作成果展示环节,有一个学生在班里朗读自己的作文,当读到鸭妈妈和鸭宝宝的对话时,他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即“鸭妈妈说……鸭宝宝回答道……”。读完作文后,有一个同学举手给出了建议。他建议在鸭妈妈和鸭宝宝说话时,加上鸭子“嘎嘎嘎”的叫声,这样更生动形象。展示的学生也欣然接受了建议。学生互评作文,让“微视频作文”的读者多起来,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微视频作文教学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SQ2018GHZD029]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