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摘 要】 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的精准教学改革实践大环境下,教师应加强统筹,将微课巧妙运用于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基于教材,整合资源,以“编排方式”和“内容选择”切入,开发系统性、目标明确、角度多样的主题微课,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主题微课 语文智慧 编排方式 内容选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类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潜力,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因此,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增强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一)主题微课之“编排方式”的思考
1.纵向系列的延伸。教师应围绕一个主题,以网络资源为辅助,从不同学段、不同要求出发,整合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资源。比如在“跟着小文读文言文”主题微课系列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语文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微课重在“趣”。第一学段聚焦视频欣赏、示范朗读、内容分析等;第二学段借助相关软件制作“知识小天地”的动画,提供支架让学生学背诵;第三学段设置一些练习巩固学习,并拓展同主题的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跟着小文读文言文”主题微课系列在内容和形式上纵向推进。
2.横向系列的整合。主题微课是针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从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判断、辨析、练习等方面进行研究,让学生通过微课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比如“跟着小文读文言文”主题微课,围绕文言文中的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制作了3节微课,分别为“大智慧”“好品格”和“勤读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言文学习的世界中。
(二)主题微课之“内容选择”的探索
1.目标清晰。以语文课标精神为依据,教师应选取不同角度为切入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微课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作为目标,为此,笔者设计了8个主题微课系列,每个主题有8~17节微课,每节课的时长为8~15分钟,以音频、视频的方式呈现,适合一至六年级使用。见下表:
2.选题聚焦。“微课”的“微”是指短、小、精,把教学内容的筛选与教学目标的实现相结合,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的拓展上。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主题内容,有机整合动画、图片等资源,制作微视频。如“课外阅读导读”专题微课,选取的阅读书目不仅来自教材中“快乐读书吧”安排的专题阅读,还有“资料袋”和“阅读链接”涉及的相关阅读书目,能让学生在比较、联系中发现单篇文章与整本书的联系。
3.内容科学。安排微课内容时,教师要按照语文学科的规律去展开教学,这样才能科学、准确。对此,我们开发了包含“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8个主题微课。
(一)课前预热,引入“萌发学习智慧”
小学生往往通过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考,如果教师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视频形式播放一段微课,就能创造出真正有趣、有效的情境。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会让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进入上课的状态。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儿歌《传统节日》时,笔者播放了“清明节”主题的微课。微课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是“了解清明节的起源”;第二部分内容是讲解“清明节的风俗”,如扫墓、踏青、植树、蹴鞠等;第三部分内容是介绍“清明节的文学资料”。短短几分钟图文并茂的内容,能触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萌发学习智慧。
(二)课中点拨,深入“突破学习难点”
在课堂学习中,针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微课的组建,将学习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视频在教学中相机出示,带领学生突破难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1:联系上下文理解“泥泞”。
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难点是“能用多种方法猜词语的意思,并说说用什么方法猜出的”。在“词语家族寻根记”主题微课上,教师通过有趣的人物对话和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轻松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教学“泥泞”时,笔者出示微课视频:
小猪妈妈:今天,我要出题考考大家,谁能猜出“泥泞”这个词语的意思?
小猪:“泥泞”的意思应该是“有烂泥,不好走”。
小猪妈妈:正确。
小猪的弟弟: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我也想试一试。
小猪:我觉得“泥泞”这两个字都有三点水,应该和水有关。具体是什么意思,可以把它放进课文中来猜一猜。你看,我发现在“泥泞”上面有一句是“冒着蒙蒙的细雨”。所以,我猜想,路会因为下雨而变烂,变得不好走。下面部分告诉我们路上还有脚窝,我想,只有全是烂泥巴的路,踩上去才会有小窝坑,留下一个个脚窝。
小猪妈妈:你真棒。第一步先看字形,根据部件来推想“泥”和“泞”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第二步,把这个词放回文中,联系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来猜想这个词的意思。这些都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这样,人物对话式的微课视频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形象直观地突破了词语理解的难点,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案例2:想象画面猜诗意。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时,笔者让学生先熟读诗句,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自学诗句,理解诗句意思。学生反馈,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理解起来有难度,尤其是“瑟瑟”一词,比较抽象。于是在课堂上,笔者播放关于“一道残阳,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微课,让学生借助微课对比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景象。
看完微课,学生的眼睛亮起来了。有学生说:“夕阳照射在江面上,不用‘照,而用‘铺,写出了秋天夕阳的独特,给人亲切、安闲的感觉。”课后,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进行创作。有的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把静态的文本语言展示出来,有的学生通过“丰富细节”和“增加情节”改编古诗。
课堂上利用微课,可以打破教学瓶颈,解决难题,让课堂教学从容不迫。
(三)课尾拓展,延伸“激发学力生长”
微课是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的最佳载体,在课堂最后利用微课进行拓展,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厚,从而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完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一课后,笔者说:“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冯骥才以漫画的笔法,亲自为18个奇人绘制插图,你们想看吗?”接着,笔者播放《俗世奇人》的导读微课。一个个人物配上一张张夸张的图片,让学生迅速捕捉到每个人物各异的性格和鲜明的形象。这些人有的“名号奇”,有的“规矩奇” ,更有的“形象奇”,因此把他们叫作“奇才”“怪才”“歪才”。
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从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阅读桥梁,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俗世奇人》。
(四)线上阅读,导学“延展微课魅力”
笔者利用假期,在公众号上向全县小学生推送了6个主题微课群:低年级的“绘本小天地”“词语家族寻根记”;中年级的“轻轻松松学习作(写话)”“快快乐乐学古诗”;高年级的“课外阅读导读”“跟着小文读文言文”,供他们线上学习。我也陆陆续续收到了学生发来的阅读感受。有的说:“我最喜欢‘课外阅读导读主题微课,它就像是我的精神食粮,让我有了读书的方向。整个寒假我看了《红楼梦》和《呼兰河传》,感觉很充实。”有的说:“‘绘本小天地主题微课中的故事真好听,尤其是《花婆婆》,我喜欢故事中的花婆婆,信守诺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总而言之,6个主题微课成了学生的学习辅助工具,解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主题微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假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有趣味,也为课堂教学开拓了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