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勇奇
摘 要: 在小学低年级把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将数学游戏作为展开教学的一种策略,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学科能力,提升数学素养都非常有意义。数学游戏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要有游戏性、学科属性,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数学游戏 内容选择
在小学低年级把数学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将数学游戏作为展开教学的一种策略,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学科能力,提高数学素养都非常有意义。而良好的游戏内容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那么,游戏内容该如何选择才能促进儿童高效地学习数学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运用的数学游戏为例,谈谈数学游戏内容的选择。
一、数学游戏内容的重要性
良好的游戏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本保证。它规定了教学活动中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性质,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要求,决定了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实施的成功与否。教学目标的达成,游戏假设的实现,若无游戏内容的保证,则势必落空。因此,游戏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衡量检查游戏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二、数学游戏内容的选择标准
(一)数学游戏内容要具有游戏性
游戏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保证游戏内容具有游戏性。这里的游戏性是指数学游戏要具有交互性和娱乐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游戏,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中包含竞争和胜负,并且胜负当时可以看到,可以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要新奇有趣,要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施过程中,游戏性则体现在游戏的形式、操作、策略等各方面。具体是指规则的设计要像游戏,利用各种方式,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师生和生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以“教学100以内加减法”为例,我在设计时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在练习计算时不感到枯燥,还能达到熟练计算的目的?”为了将枯燥的计算变得富有游戏性,将这节课的练习设计成一个融计算为一体的游戏活动。我通过抽数字卡片比大小,在画有中国地图的棋盘上确定前进的步数,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计算加减法,使计算成为游戏活动的一种需要,淡化学生对计算的厌烦情绪,将计算作为完成游戏活动的强有力工具,在达到游戏目标的过程中促成计算技能的形成。
(二)数学游戏内容的选取应体现数学学科科学性
游戏内容首先要反映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游戏要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空间相对广阔。游戏内容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案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探索的特点,在学习了各种图形之后,让学生做操作性的数学游戏——七巧板拼图,告诉学生游戏规则,让他们自己动手经历拼出各种图形,并发现蕴涵在其中的数学关系。
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时,游戏设计直指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规则则是学生运算能力的实际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游戏目标:
游戏规则:1.将写有1—20或1—100各数的扑克牌洗开,扣放,分成两摞,每人10张。
2.从起点出发,两人都任意抽出一张,然后比较大小,用大数减小数,由持有大数的人先算出正确的结果,结果是几就走到数字几;如果持大数的人算错了,则原地不动,由持小数的人将结果算对,持小数的人就走到数字几,依次累加往前走,看谁先到达终点100。
3.遇到“加”或“减”的奖励或陷阱,要按照路线图上的要求去做。
4.谁先到达100,谁就胜出一次;如果超出100,也算胜出一次,但要将超出100的数的个位上的数作为对方下一次出发的起点。
(三)数学游戏内容要有对学生自身的挑战性
数学游戏要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既要考虑到课内实施的可能性,又要考虑到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学到数学知识,体味到数学原理。比如,在学习比较三位数的大小时,让同桌两人通过转转盘游戏,得出三个数字,组成自己的三位数。这样的游戏带有挑战性,既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又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有所突破,只有通过动脑,经过缜密思考或者讨论交流才能解决。
事实上,教师在选择数学游戏内容时,最先遇到的就是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来源于教科书,而且来源于实际;不仅有常规性问题,而且有非常规性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发现、探索、选择、归纳、猜想、验证、证明,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体现“问题解决”的观点。
(四)数学游戏内容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按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和他的学派主张,人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要经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思维具有如下特征: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展了重组和改善,思维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根据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我们就很容易想到数学游戏应该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对于游戏涉及内容的深浅,学生研究范围的大小,均应考虑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必须依据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在选择数学游戏题材时,除了考虑游戏可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外,还要考虑到游戏内容的开放性。开放性既包括条件的开放、研究过程的开放,又包括研究结果的开放。开放性的内容可给学生极大的自由与开放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数学游戏可以使任何水平的学生都从自己的最佳观测点面对每一个题材。学生除了学到数学的内容,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外,还可以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不同的思路、创造、动力、兴趣、热情、喜悦等。但由于我的数学课堂还不够成熟,数学游戏内容的设计整理尚属于摸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工程中,内容的选择和开发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要使数学游戏全面引入课堂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