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 要: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得知,在纲要的“科学”部分,重点提及幼儿园教师需增强幼儿的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和保护自然的意识。由于幼儿年龄小,在亲近自然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在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情感的基础上,开展户外自然教育,以此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户外自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6-0072-03
幼儿对大自然中的一些新鲜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参与对自然的探究中。而户外自然教育为幼儿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和探索自然提供了机会。如何从户外自然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等,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以家园共育方式落实户外自然教育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基于此,文章将首先对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户外自然教育的意义展开分析,并探究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户外自然教育实践策略。
家园共育为幼儿参与户外自然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可发挥教师的引导优势,设计一些亲子类户外自然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户外自然教育活动中。由此可见,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户外自然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家园合作,让幼儿亲近自然,拓宽幼儿的眼界,缓解其紧张情绪与环境不适应感,让其参与户外活动中;其次,借助家长的指导,幼儿能够对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认真观察,从观察中产生直观认识,既可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可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对人生和世界产生正确认识,促进其健康成长[1]。因此,从上述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家园共育背景下对幼儿开展户外自然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亲近自然”,唤起环保认知
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户外自然教育的第一步则为亲近自然。在对幼儿开展户外自然教育期间,首先需重视亲子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去亲身感受大自然,对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解。家长可陪同幼儿观察树枝干、树叶、花草、天空、小动物等,引导他们闻一闻花草的不同气味,看一看不同形状的树叶,听一听不同小动物的叫声等。在此过程中,家长仅需指导幼儿关注即可,不必对这些大自然景物作太多的解释。同时,家长也可向幼儿们提出疑问:“你是否听到一种声音?”让幼儿对声音进行简单的模仿。倘若幼儿在大自然中发现一些新奇事物,向家长询问,家长如果无法回答,可将问题记录好,与教师共同探讨,最终与幼儿分享答案,实现家园共育。
例如,在开展“亲近自然”亲子活动中,教师设计主题为“与自然做朋友”的亲子活动。首先,教师向家长讲述该户外自然教育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树叶贴画”,二是“树叶排序”,三是“拾落叶”。在树叶贴画环节中,教师、家长陪同幼儿走近大自然,亲近这色彩缤纷的世界,幼儿与家长共同挑选一些平整且完好的树叶,为这些树叶“洗个澡”,然后进行晾晒,待其晒干后,制作一个以树叶为题材的简单作品。首先,在家长的指导下,幼儿使用收集的树叶摆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有的幼儿摆出一条美丽的金鱼,有的摆出一只可爱的公鸡,有的摆出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将一片片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树叶摆到一起,拼成了一幅精美的画面,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其想象能力,让幼儿对这一教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当树叶贴画环节完成后,进入到第二环节,即“树叶排序”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家长陪同幼儿根据树叶的外部特征进行排序,如形状、数量、颜色及大小等。家长在一旁观看,让幼儿自主完成树叶排序任务。在对树叶排序过程中,幼儿会试着选择不同的排序方式,最终将树叶逐一排好。通过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自然景物带来的美好。当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引导家长及幼儿参与“拾落叶”的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辅助下,将地面上的落叶拾起,装到一个食品袋内,然后扔至垃圾箱。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向家长询问:“为什么要将这些美丽的树叶扔至垃圾箱呢?”家长告诉幼儿:“将这些散落的树叶扔至垃圾箱,能够让我们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美观。”幼儿听后点了点头。不难看出,开展这一自然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对“环境保护”有初步认识,唤起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
(二)“了解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在进行“了解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并非让幼儿记住大量树的名称、花草名称、昆虫及鸟的名称等。家长需在与教师的配合下,指导幼儿了解自然,首先辅助幼儿对自然规律进行了解,比如四季的更替、昆虫的生活习性、自然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各类关系等[2]。值得关注的是,家园共育背景下的户外自然教育,需让幼儿对人、动植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行了解。首先,家长在辅助幼儿了解自然期间,指导幼儿对大自然进行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提出问题,以此获得问题的答案。比如,一些幼儿对种子发芽问题充满兴趣,家长就可辅助幼儿播一些种子,指导其对种子的发芽过程进行观察;有些幼儿对“土豆块根繁殖”问题较感兴趣,教师就可在幼儿观察结束后,对其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幼儿将种子繁殖与块根繁殖的过程做比较,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其次,家长和教师可辅助幼儿捕捉一些小昆虫,让他们对这些昆虫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在喂养昆虫的过程中,与这些小昆虫简单地“交谈”,帮助幼儿了解小昆虫的生活习性及饮食结构。通过了解昆虫这一活动,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懂得如何保护动物。最后,每次户外自然教育活动,教师都需要提醒幼儿的家长:在幼儿了解自然的活动中,尽量鼓励幼儿自主完成或辅助完成,有意识地向其渗透自然教育,以此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当然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很多自然学家穷尽一生也没有彻底了解自然,所以让幼儿充分了解自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多给幼儿提供“了解自然”的机会,持续引导幼儿融入自然之中,产生环保意识。如到公园、湖泊、森林等场所进行探索,观察自然景观,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如幼儿们通过接触“湖泊”,知晓湖水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主要靠水中的动物、植物来进行净化,保持湖水中植物适量,就能维持湖水清洁,甚至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但是如果某种植物过度繁殖也会出现灾害,如藻类过度繁殖,但是鱼虾数量少,就会因为藻类繁殖过度,污染水环境。如果条件限制无法到室外广泛接触自然,可以利用一些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将自然的美展示出来,如利用树叶、石头、花朵创作出各种造型,欣赏自然美。
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有更多接触自然的机会,亲自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并通过接触自然了解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为其环保意识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保护自然”,养成环保习惯
不论是亲近自然的教育活动,还是了解自然的教育活动,最终的目的均是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3]。在幼儿园教师方面,对家长的积极引导,其落脚点仍然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指导家长如何参与到幼儿自然教育活动中。当家长了解这些内容后,教师还需引导家长对幼儿认识大自然的过程进行观察与总结:户外自然教育开展前后,幼儿的环保意识及行为习惯有哪些不同之处;还有什么地方需注意及改进。比如,在户外自然教育中,当幼儿见到路人将垃圾乱丢在地上,能否将其告诉家长,并对这种乱丢垃圾的方法进行否定。
当家长陪同幼儿参与“保护自然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细心地观察蚂蚁活动,聆听鸟儿鸣叫,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感。在利用户外自然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期间,家长需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扮演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角色。通过这种家园共育下户外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养成环保习惯。例如,在“保护自然”活动教育中,组织幼儿开展“种子的小守护者”活动,让幼儿在观察种子成长过程时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并助力幼儿观察与合作能力的成长。具体活动如下:
1.活动准备
(1)各类容易成活的种子,如向日葵、豌豆、萝卜等。
(2)选择好种植的容器,如花盆、塑料瓶等。
(3)其他准备,包括土壤、喷壶、记录本、拍照记录的手机等。
2.活动过程
(1)由教师进行导入,向幼儿介绍各种类型的种子,并告诉幼儿保护自然的意义,激发幼儿“守护”的欲望。
(2)选择幼儿园一角作为种植区,组织幼儿进行种植,幼儿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种植,包括播种、养护、观察、记录等环节。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按时给种子浇水,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3)指导记录,制作“种子生长”记录表,让幼儿自己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如长高半厘米、长出一个叶子、开花等,记录可以是简单的文字,也可以是简笔画。
(4)进行分享与交流活动,先让幼儿在组内进行讨论,再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分享种子成长中发生的有趣故事。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每一颗种子都是一个植物的生命,这些植物在自然界中有独特的价值,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做自然的守护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围绕“保护自然”开展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保护环境的过程,增强幼儿的责任心。
(四)“和谐自然”,落实环保行动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户外自然教育,最终要回归到幼儿能够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中去。在强化幼儿环保意识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因而,幼儿园教师需关注家长这一角色,向家长讲述幼儿户外自然教育开展的目的及相关内容,使其理解幼儿园方面的工作,主动参与到户外自然教育活动中来,以家园合作方式提高户外自然教育质量。为让幼儿理解“和谐自然”这一理念,教师可引导家长向幼儿渗透“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互相依存”的理念,让他们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正常生活的重要性[4]。此时,家长可向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如果我们周围的环境都被破坏了,我们还能正常地学习和生活吗?”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落实环保行动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主题为“有环保,才有美好家园”的环保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向家长讲述此次户外教育活动的内容:一是让幼儿了解大自然中的“水”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二是对水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解,增强节约用水意识;三是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并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当家长了解这些内容后,教师组织家长及幼儿参与到户外自然教育活动中。第一步,教师首先让家长及幼儿到户外玩摔泥巴游戏,然后不洗手,让幼儿体验缺水的感觉。家长让幼儿观察自己手上的泥巴,并提问:“如果不洗手,这种感觉难受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缺水的情景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家长将幼儿带到户外水池处,帮助幼儿将手洗干净,使其认识到“水”的重要性。第二步,教师组织家长及幼儿到水污染严重的河岸旁,当幼儿们见到被污染得发绿的水后,家长让他们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水被污染后,还能喝吗?”幼儿告诉家长:“污染后的水是不能喝的,喝了会生病的。”第三步,家长让幼儿们继续思考:“怎样才能节约用水?”然后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如不用水时及时关闭水龙头,将使用过的水再度利用,如使用淘米水洗菜等。通过这种户外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家长及教师的共同引导下让幼儿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幼儿阶段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各种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户外自然教育能够让幼儿走出教室,从自然教育活动中,感受自然之美,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户外自然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仅依赖于幼儿园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家长参与其中,共同促进户外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为此,文章以家园共育为背景,从亲近自然教育、了解自然教育和自然环保教育等方面提出幼儿户外自然教育实践策略,以此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责任意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刘婷婷)
[1]柯晓珊.乐享自然释放天性——幼儿园户外建构游戏组织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00(091):157-159.
[2]田燕妮.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园户外自然教育探析[J].今天,2023(17):0228-0230.
[3]鲁海红.亲自然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策略研究[J].教师,2022(33):84-86.
[4]冯纯.亲近自然,恣意成长——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初探[J].智力,2023(18):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