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研究

2024-07-07 11:49贺小花
艺术评鉴 2024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民间舞蹈文化传承

贺小花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7-0129-06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逐渐多元化,近年来能够利用民间舞蹈进行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艺体结合,从而在教育中传承我国传统文化。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进行借鉴具有重大意义,能充分展现体育课程的特色,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由于民间舞蹈本身具有趣味性、传承性和建设性等特点,与我国高校学生发展特点不谋而合,完全符合当前教育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未来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不仅注重学生的运动情况,更要利用艺体结合的模式开发具有生活气息的运动项目,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艺术学习能力。

【关键词】体育课程  民间舞蹈  文化传承

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能增强体育课程的艺术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观念,主动适应当前世界体育教育的大潮流和大变革。基于此,高校体育目前放眼于未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不断增加创新点,从趣味性和效用性方面不断迭代课程。民间舞蹈是一项通俗的民间运动,在我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其具有简单、灵活、易学等特点。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舞蹈,民族印记较深,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扬,学习民间舞蹈可以更多地了解我国民族风俗特征。民间舞的特点与高校体育运动具有相似性,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能够借鉴民间舞蹈,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优美性。由于民间舞蹈对人的音乐、乐感等方面有一定的内在要求,所以适合将其与体育课程进行融合,在教学期间形成良好的锻炼思维和意识,促使体育课程创新发展。

根据分析可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说明教育可以从生活方面入手,结合生活中含有的元素进行创新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国外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提出,学习不是将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心理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过程。同时,我国研究者潘志涛则认为民间舞蹈重新回归田野的做法具有较强优势,其能教会学生做田野作业的方法,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和自我发展。基于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分析,且逐渐强化对民间舞蹈的借鉴与应用,从而推动艺术与运动的有效结合。

一、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分析

(一)以民间舞蹈教学法为主导

随着教育的不断整合,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借鉴的教材逐渐增多,根据分析可知,当前教材中普遍分为四个部分:民间舞蹈概述;体态动律特点;基本动作讲解;综合组合。通过这四个部分将民间舞蹈与体育运动进行融合,推动体育课程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同时,教学内容能够从基本动律体态方面进行教学,并对基本动作进行拆分,开展细致化教学,使得动作更加简洁明了。按照教材对体育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民间舞蹈,规范自身动作,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同时,当前体育课程提出“素材-教材-教学”的纵线教材脉络,进一步加强对舞蹈素材的搜集、排练和应用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高校体育课程以民间舞蹈教学法为主导,进行自主编排创新组合,有效协调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二)充分体现民间舞蹈地域性特征

根据调查分析,对目前已有的民间舞蹈教材探索可以看出地域性是民间舞蹈具有的重要特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民间舞蹈,其舞蹈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期间对民间舞蹈进行借鉴时需要结合当地特色,利用当地特有的民间舞蹈进行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从而保障体育课堂的特色发展,进而让学生在熟悉的风格下进行学习。此外,高校也要围绕自身所在区域进行资源探索,结合所处地域的民间舞蹈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使得高校体育课程更具有风格,独特性显著,在现有融合基础上,不断创新、发现和增加新的民间舞蹈元素和民间舞蹈种类,丰富体育课堂资源。

二、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借鉴的价值体现

(一)有助于加强实践教学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实践。高校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能够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开发,打破传统的体育课程形式,寻求一种立足于实践的组织形式。例如:采风培训方法、采风相关问题查询方法、采风活动设计方法、采风信息处理方法等。根据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创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民间舞蹈有关的动作、服饰和相关资料,并通过资料分析、调研、记录等形式分析民间舞蹈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开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高校体育课程创新开发,促进学生民间舞蹈练习,设计民间舞蹈采风课程,使得高校体育课不仅有丰富的运动内容,而且有一定的艺术内容。

(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全面性、综合性人才,因此高校需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培养这样的人才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具有对知识的运用、转换能力,这个过程复杂,并不是单一的方法就可以实现的。民间舞蹈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融合能够将身体动作、思维、情感和实践能力从不同方面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同时,在高校体育课堂借鉴民间舞蹈还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民间舞蹈的基本知识和动作技能,使得学生将运动课程转换为一定的艺术课程,让运动和艺术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斯滕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完整,不应该只从一个方面考虑,应涵盖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三个方面,只有这三个方面统一协调才能将一个人的智力发挥最大作用。因此,高校体育课程借鉴民间舞蹈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通过三方面的协调统一合理地运用成功智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体育课程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开发,要求学生能够走出课堂,走向民间采风调研,最大化地弥补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不足。

三、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借鉴的现状

(一)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要想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顺利借鉴,要求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互通融合意识,精准把握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辩证关系角度为两者融合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借鉴民间舞蹈的认识不到位,未能充分认识到民间舞蹈与高校体育课程之间的联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理论基础不扎实。高校体育教师具备较为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丰富的授课经验,但对民间舞蹈相关知识理解认识不到位,难以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民间舞蹈元素的原则与运用能力相对较弱。二是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当前部分高校认识到民间舞蹈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助力作用,也有目的性地在体育课程中引进民间舞蹈元素,但相应的授课模式方法仍未得到革新,在课程内容、目标、理念均有所创新的情况下,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传统化发展,使高校体育课程借鉴民间舞蹈的效能价值难以全面发挥,相应的民间舞蹈教育价值也难以充分体现。

(二)未建立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协同机制

从表现形式、产生基础、总体目标等方面来看,高校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在各自发展轨道上保持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本质上是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在交叉发展成为艺术发展主流趋势的环境下,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需要构建协同机制,确保两者顺利融合。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协同机制未及时构建,主要体现在交流机制、评价机制、联盟机制、引导问责机制等方面。在缺少协同机制的环境下,高校体育课程借鉴民间舞蹈存在严重阻碍,不同专业领域之间无法顺利对接,资源配置与资源体系融合也无法高质量完成,导致可借鉴元素过少、过浅,引导性发展机制不成熟。

(三)缺少成熟可行的制度指引

制度建设为高校体育课程借鉴民间舞蹈提供了方案支撑、流程管理与目标引导,在科学合理融合借鉴制度的引导下,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能够更加标准规范,相应形成的效果也会更好。当前部分高校对于体育课程借鉴民间舞蹈元素的研究较少,相关成功经验并不多,相应的制度建设并不健全,具体体现在这样几方面:一方面,缺少课程设置的制度指导。民间舞蹈元素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最重要的是改变传统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无论是特色课程占比还是课程目标,都应根据两者的融合程度与主要借鉴点进行改变。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实际中高校体育课程已经开始对民间舞蹈元素进行借鉴,并形成了部分成果,但相关制度建设仍不成熟,其中关于借鉴理念、主要任务、发展目标制度条例等内容并不清晰,体育教师难以充分理解,后续试点工作开展将受到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缺少教学方法与评价制度。授课模式的改变必将引起教学模式与评价制度转变,由于缺少成功经验,相关教学方法与评价制度尚不成熟,高校体育教师目前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经常出现民间舞蹈元素融合不符合学生实际认知、借鉴点与民间舞蹈内涵出现偏差、评价机制无法凸显改进作用等问题,严重阻碍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成功借鉴。

(四)对民间舞蹈教学资源的挖掘深度不足

民间舞蹈是由地方文化发展而来的舞蹈形式,带有浓重的地域性元素与气息,历经长期发展,其内涵也更加丰富,相应的辅助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类型也较多。受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对民间舞蹈认知理解不足、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过程中出现了挖掘深度不足,难以支撑课程转型创新等问题。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民间舞蹈精髓,同时也缺乏训练学生融合民间舞蹈元素的技巧,加上学生对民间舞蹈了解较少,无法充分体现民间舞蹈背后的文化与情感元素,导致借鉴融合只停留于浅层的民间舞蹈形态表演上,整体艺术水平不足,融合借鉴效果较差。另一方面,也与民间舞蹈创新性不足有着一定关系。文化性与历史性是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与现代高校体育之间存在时代性偏差,当前民间舞蹈创新力度不足,可借鉴点也较少,导致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难度不断加大。

四、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体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推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民间舞蹈借鉴发展有重要意义,是实现舞蹈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机融合的关键环节。首先,着重提升教师民间舞蹈的思政修养。高校应积极构建和完善融合民间舞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定期举办涵盖专业课知识与舞蹈内容的双重培训活动,确保教师既能精深舞蹈专业技能教学,又能深刻理解和践行体育教育理念。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参与各类体育教育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活动,通过研讨分享会、案例解析等形式,加深教师对课程民间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引导他们将民间舞蹈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其次,推行教师间的课堂教学观摩与互评机制,以此促进教师授课内容的专业化、规范化。通过组织常态化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借鉴,交流各自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间舞蹈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利用这种互听互评的方式不仅能有效提升教师授课内容的专业性,还能在相互切磋与竞争中激发教师的自我审视与改进动力,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精准地把握教学重点,丰富和深化体育课程教育内涵。另外,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也有助于打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封闭性,使教师有机会从不同视角审视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最后,推动教师与民间艺术家交流活动的开展,借助特色项目展示、民间舞蹈互动展示、民间舞蹈艺术讲座等多种形式,让民间舞蹈走进校园。在丰富教师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质量,深入体验民间舞蹈之魅力。

(二)健全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协同创新机制

根据分析可知,健全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协同创新培育机制是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体育教育的重要举措。首先,这一机制要求高校管理层及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作用,创新培育机制的核心在于提升专业教师的体育素养和道德修养水平,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使教师能够在体育课程中有效融入民间舞蹈教育元素,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另外,高校应当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举行体育课程专项测试、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形式,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体育能力评估,确保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协同创新培育机制落到实处,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道德修养。其次,健全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这一工作深入发展的有力抓手,物质激励与发展激励并重可以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物质激励主要体现在对体育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或者在不同层级体育教育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比如增设专项奖金、优先安排参加高级别培训交流等,通过经济待遇的提升,促使教师深入学习体育融合民间舞蹈的知识,提升自身体育教育能力。而发展激励则更侧重于长远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是指将教师的体育教育成果与其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岗位晋升等挂钩,使教师在追求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提升自身的体育综合素养。例如,可以在教师职务晋升条件中明确提出对体育教育能力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融合建设活动,争取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实现高校体育的创新优化,推动艺术文化传承。

(三)建立健全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制度

体育教育在民间舞蹈资源与教学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重视体育教育是推动该领域体育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高校要从当前政策战略高度出发,提高领导层对体育课程创新优化的关注度。这意味着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教学大纲修订、课程设置等关键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将民间舞元素融入高校体育课程,进一步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优化创新提供发展途径。其次,高校还要完善体育课程教育制度,这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育体系,明确教师在体育课程教育中的责任与任务,制定相关政策,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完善体育课程教育的制度建设,可以提升民间舞蹈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程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艺术传承和文化学习。此外,高校还应加强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民间舞蹈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民间舞与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培养综合性的艺术人才。最后,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一体系使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民间舞蹈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落实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民间舞蹈元素的价值。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体育课程中的舞蹈教材,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通过这种方式有效促进民间舞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继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而为了加深学生对民间舞蹈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引入实地调研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舞蹈的发源地,研究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民间舞蹈的情感认同。

(四)深度挖掘民间舞蹈教学资源

民间舞蹈艺术不仅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在丰富民众精神生活和增强民间凝聚力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使命,他们应树立民间舞蹈教学观念,将民间舞蹈艺术融入教育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等多种方式,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得以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下去。同时高校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理念,让民间舞蹈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此外,教师还应积极与民间艺术家、传承人等合作,共同推动民间舞蹈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拓展体育教学边界,让民间舞蹈艺术扎根于此。在体育教学中,高校要积极制定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策略,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地方民间舞蹈资源,结合所在地的民俗风情和舞蹈传统,有针对性地引入和教授地方民间舞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本地民俗,培养对民间舞蹈文化的深厚情感。另外,高校还可以组建民间舞蹈艺术表演团队,为学生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为加深学生对民间舞蹈的理解和传承,可设置体育实践课程,通过深入民间舞蹈发源地,与民间艺术家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从而了解民间舞蹈的渊源,深入挖掘民间舞蹈所特有的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在实践过程中领悟民间舞蹈的魅力和文化;对于较为珍稀的民间舞蹈,要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借助学习让其保存下来,并得以传承。

五、结语

本文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对民间舞蹈的借鉴情况,充分了解民间舞蹈对体育课程优化创新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与民间舞蹈融合发展的价值来看,课程优化可以推动教育领域的整改,培养全方位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体育课程的优化创新还要与地域特色舞蹈进行融合,扎根于本土,使得高校体育课程符合当地发展特色,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支撑,且有实质、有内涵的特色舞蹈。此外,体育与舞蹈的融合有效促进了运动与艺术的创新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间舞蹈艺术源自民间,而大多数民间舞蹈的传承都需要通过高校这一平台进行系统和深入学习,两者进一步的融合促进既是对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亦是对高校体育事业的促进和推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齐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男生版教材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价值探究[J].戏剧之家,2024(08):122-124.

[2]杨莎.瑜伽的健身机制及推广路线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06):170-172.

[3]唐娜,田文溥.多元到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视野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4(02):45-54.

[4]曹景.《中国民间舞训练与教学法》课程多维度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4(10):90-92.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民间舞蹈文化传承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