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石,靳雨朦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民间舞蹈是特定区域的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思想认识提升及精神文明发展进程中,自发创作、流传于民间的舞蹈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色,并兼具形式美与精神美。在传统媒介时代,民间舞蹈是人们日常娱乐与精神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每逢佳节,人们便载歌载舞,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伴随着信息媒介日益多元、社会文化环境的急剧转变,人们的娱乐形式更加多元,题材局限、表演形式单一、表演空间狭窄且受地域条件限制的民间舞蹈难以契合当代审美语境与人们的审美需求,导致民间舞蹈传承陷入传播范围收窄、传承人岌岌可危的现实困境。为保护与发扬民间舞蹈,将民间舞蹈塑造为人们的情感寄托与文化需求,应当从民间舞蹈传承现状出发积极探寻其专业化、泛在化与市场化发展道路,以此将我国民间舞蹈推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民间舞蹈集历史记忆、艺术、文化生态及思想精神于一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物质表达,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文化符号,其中蕴含着我国不同区域在生活生产实践、精神文明发展与接触自然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与生活习俗,具有极高的非物质文化价值。同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逐步完善,民间舞蹈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民间舞蹈地域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将民间舞蹈文化价值与文化消费产品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化民间舞蹈传承方式,可以扩大民间舞蹈的经济效益。此外,民间舞蹈具有较强的社会交际性,将其与群众文化生活结合为有机整体,探索更加广泛与深远的传承道路,能够起到提升国民文化素养、激发国民文化自觉性的社会效应。
民间舞蹈极具地域性,具备高度的历史记忆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民间舞蹈见证了区域历史的变迁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人们共有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追求。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中,民间舞蹈的发展及传承面临着诸多阻滞因素,其发展缓慢、传承方式单一,再加上受众分流,导致民间舞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综合而言,民间舞蹈传承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民间舞蹈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与地理环境,过去的交通与通信不发达,民间舞蹈在小范围内流传深远,并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伴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转变,倾向于以网络、游戏等更加新奇的娱乐形式舒缓身心,满足自身的审美与文化需求。民间舞蹈,尤其是传统民间舞蹈传播主体减少,传播范围收窄,传播受众对民间舞蹈的认同感明显降低,导致目前民间舞蹈展演活动十分匮乏。曲目及动作保存较为完整的民间舞蹈大多被保存在博物馆、文化馆与艺术馆之中,还有众多几近失传的民间舞蹈留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目前,各地政府及文化相关部门对民间舞蹈传承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并出台一系列政策组织民间舞蹈文化,支持民间舞蹈艺术团体的发展。但民间舞蹈传承依然面临着传承人匮乏的问题。其一,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学习、练习此种“落后”的舞蹈艺术形式,转向受众更广、收益回报更高、表演空间更加广阔的芭蕾舞等西方舞蹈类型,导致民间舞蹈传承的主体力量薄弱。其二,目前民间舞蹈传承主要依靠民间艺人及人们自发组成的民间艺术团体,其在民间舞蹈曲目选择、动作创编及展演上缺乏专业性,加之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导致民间艺人与艺术团体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使得民间舞蹈传承面临重重阻碍。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依赖于人们传承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自觉性与创造性。教育是传承民间舞蹈的核心途径之一,广大学生群体也是传承民间舞蹈的主力军。但从当前的学校教育来看,教育部门、学校及学生从心理与行为上不同程度地忽视民俗、民间艺术的重要性。虽然在大力倡导保护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学校教育逐渐拓宽视野,引入本土文化资源建立更为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但是对民间舞蹈的渗透性明显不足,尤其是未能深入挖掘民间舞蹈的形式美、形体美、意蕴美、精神美、思想美,对于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停留在艺术启发、艺术鉴赏,忽视民间舞蹈的历史记忆价值、文化价值,导致学生对民间舞蹈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入,缺乏传承民间舞蹈的思想认识及实践能力。
任何民间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民间舞蹈也不例外。当前许多群众以“落后”“不文明”“庸俗”“跟不上时代”等词语描绘民间舞蹈,更有部分群众认为民间舞蹈远不如新锐舞蹈、现代舞蹈与西方舞蹈那般高雅、优美。此种片面、非理性且错误的认知导致观看民间舞蹈展演的群众越来越少,在缺乏受众基础的情况下,舞蹈艺术相关企业、机构等选择开发、创新群众喜爱的新锐舞蹈、现代舞蹈与西方舞蹈,导致民间舞蹈传承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除此之外,社会对民间舞蹈重视程度不足以及认知偏差,使得民间舞蹈传承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关注,弱化其传承民间舞蹈的自信心与主动性。
民间舞蹈市场化是从经济层面探寻民间舞蹈的现代化传承道路。从当前民间舞蹈产业链来看,其市场化进程缓慢,以剧院内的民间舞蹈表演及商业展演为市场化的基本形式,民间舞蹈经济附加价值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民间舞蹈品牌效应偏低,缺乏鲜明特色,在打造民间舞蹈文化产品及服务时囿于传统及固定思维,创新意识不足,导致民间舞蹈的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等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此外民间舞蹈市场化发展缓慢,缺乏充裕资金与复合型人才,导致民间舞蹈传承活力薄弱且大范围传播受阻。
民间舞蹈的多元价值决定其现代化传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虽然当前各个地区对保护、创新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受到传统的传承理念、传承模式、传承空间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民间舞蹈传承现状不容乐观。为改善此种现状,推动民间舞蹈的保护性开发与现代化传承,建议从以下几大方面入手拓宽民间舞蹈的传播空间,丰富民间舞蹈的传承渠道,以此为民间舞蹈的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若想改善民间舞蹈传承现状、拓宽民间舞蹈传播范围,建议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民间舞蹈宣传体系。其一,整合本区域内优质民间舞蹈资源,将民间舞蹈专业机构、艺术类院校、文化企业、民间艺人及艺术团体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共同探讨民间舞蹈艺术的现代化演进,创作出更加契合时代特点,能够满足当代群众审美需求的民间舞蹈作品;其二,借助新媒体的直观性、便捷性广泛宣传民间舞蹈,让民间舞蹈走出区域,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要以3D数字化技术再现、还原民间舞蹈所依托的文化场景,展演场所,以及与民间舞蹈息息相关的民俗活动、自然环境等,以此为民间舞蹈的传承创造新的生存环境;其三,以线下民间舞蹈文化活动为支撑,举办以民间舞蹈为主题的艺术节,或举办文艺下乡活动,组织民间艺术团队、专业艺术团队等形成合力,在城乡区域内大规模、广泛性、创造性地表演民间舞蹈,让人们感受到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体现出民间舞蹈的深刻内涵,唤醒人们对民间舞蹈的记忆,强化人们对民间舞蹈的认同感。
民间舞蹈传承人不仅需要热爱民间舞蹈,具备传承舞蹈的坚毅品质与坚定信念,还需要能够深入感悟民间舞蹈的气韵及内涵,并以标准、灵动、优美的身法动作将民间舞蹈内涵外在化表现。因此,民间舞蹈传承人的培育要“从小抓起”,乘借素质教育政策的东风,鼓励中小学积极构建民间舞蹈“第二课堂”,开发与时俱进且契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与年龄特征的民间舞蹈课程资源,依托阳光体育、审美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自觉性,让其对民间舞蹈产生浓厚兴趣,使之未来有意愿从事民间舞蹈传承相关工作。同时,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民间舞蹈相关专业,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民间舞蹈表演技艺,坚定其理想信念,向社会输出更多优质的民间舞蹈艺术人才。此外,加大对民间艺人、艺术团体的培训力度,提升其民间舞蹈展演能力,以财政投入或技术指导的形式为其提供展演机会、展演场所,坚定其推广、传承民间舞蹈的自信心,继而促进我国民间舞蹈专业化发展。
基层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机构是人们认识、了解民间舞蹈的窗口。文化机构需要加强对民间舞蹈的调查研究,将散落在各地的民间舞蹈整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分类,适度延伸民间舞蹈的文化生态链,如民间舞蹈表演时所着的传统服饰,民间舞蹈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民间舞蹈传承人的感人事迹,民间舞蹈所依存的民俗节庆活动等。基于文化生态视角审视民间舞蹈资源的挖掘,致力于保存完整的民间舞蹈文化生态,并从公共文化服务层面出发推出民间舞蹈相关图书、民间舞蹈影视剧、民间舞蹈纪录片等,丰富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提升民间舞蹈传承活力。此外要以科技赋能民间舞蹈的现代化传承,以虚拟影像、数字化读物等为载体全面展示民间舞蹈的魅力,丰富基层文化机构的馆藏资源,满足不同公众了解、感知民间舞蹈的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从优化供给的角度提升人们对民间舞蹈的认知程度,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到民间舞蹈的传承中。
民间舞蹈传承依靠坚实、有力的群众基础。为此,需要围绕民俗将民间舞蹈渗透至群众文化生活之中,将广大群众塑造为民间舞蹈的传承主体。如广场舞是当前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组织群众将民间舞蹈动作移植到广场舞之中,以简单的民间舞蹈身法、技巧、队形等深化广场舞的内涵,不仅可以让人们欣赏民间舞蹈,还能改变人们对民间舞蹈的固有观念。再如以节庆为契机,组织民间艺人、民间艺术团体等在乡镇内搭台表演,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强化人们对民间舞蹈的认同感,以助力民间舞蹈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各类文化活动来展演民间舞蹈,将民间舞蹈与文化创意产业、商业文化表演等结合为有机整体,以此丰富民间舞蹈的传承途径。
民间舞蹈市场化是解决民间舞蹈传承中资金匮乏、范围狭窄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一,开发民间舞蹈文化旅游项目,将民间舞蹈融入游客的民俗生活体验之中,游客亲身参与民间舞蹈的表演,既能够增强旅游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又能拓宽民间舞蹈传承路径;其二,开发民间舞蹈文化创意产品,即从民间舞蹈服饰、动作、题材等方面汲取艺术设计要素,开发出既有文化价值,又有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如带有民间舞蹈服饰色彩特点的化妆品包装,以民间舞蹈人物形象为灵感的文具等,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民间舞蹈,并提升民间舞蹈的经济附加价值。
民间舞蹈传承具有非物质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目前民间舞蹈传承存在传播范围收窄、传承人匮乏、文化教育不完善、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为此应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民间舞蹈宣传体系;依托学校专业化教育培育民间舞蹈传承人;积极提升社会各界对民间舞蹈的认同感;围绕民俗大力发展基于群众文化的民间舞蹈;从经济层面探寻民间舞蹈的市场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