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2024-07-07 04:33杨春霞
关键词:学生视角初中英语

杨春霞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形成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多从教师视角展开,即较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在实践中基于学生视角开展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从读前准备、激趣导读、任务促读、深度赏读、激励展示等环节步步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学生视角;初中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环境、资源和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要选择“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需求和语言发展水平、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国内正式出版的英语(分级)读物”[1]。整本书较之于单篇文章,思想内容更丰富,结构框架更复杂,语言风格更多样。整本书阅读能为学生提供更复杂的迁移、反思、修正、内化阅读策略的学习经历,是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形成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2]。但是以往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多从教师视角展开,即较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学生视角开展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即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兴趣、阅读需求、阅读能力、展示需求等因素来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以面向九年级学生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中的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为例来探讨基于学生视角的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一、读前准备: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阅读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和活动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通过精心选材、设定教学目标等开展读前准备工作,为后续的教学活动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选材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基于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英语读物来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量:其一,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引导他们阅读一些关于家庭问题和成长问题的读物,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解决青春期问题;其二,九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趋向成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接触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读物,以培养其初步的社会意识;其三,教师可选择内容上具有一定深度,人物性格复杂、形象丰满、具有多面性[3]的读物,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事物,从而启发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深度思考。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正是基于上述考量选择的一本小说。该作品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了调皮少年Tom Sawyer的冒险经历。他与好友因意外目睹凶杀案而离家出走当海盗,后在山洞迷路时巧遇凶手并机智脱险,最终揭发了真凶并找到了宝藏,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在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先基于文本内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在完成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整本书阅读后,学生应能够:

①概括Tom Sawyer的四次历险;

②梳理人物命运变化的轨迹及思想认识变化的过程;

③分析Tom Sawyer面对困难时的表现,推断人物的个性特点;

④结合时代背景,分析Tom Sawyer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并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后再设计相应的阅读教学活动。阅读教学活动通常指向一种程序性知识的习得过程,可以呈现为基于一个核心问题的问题组或问题链。本次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为:“作者为什么要塑造Tom Sawyer这个人物?”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教师设计“Tom Sawyer四次历险的相关信息有哪些?”“Tom Sawyer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Tom Sawyer成长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三个问题,形成问题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不同的阶段推出不同的课型,比如激趣导读课、读中推进课(包括任务促读和深度赏读)和分享交流课,并基于学生视角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

二、激趣导读: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导读活动

教师在学生全面、系统地开展整本书阅读之前进行导读,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文本的阅读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只有真正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才有可能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捧起书来进行自主阅读[4]。为了让学生更快地熟悉文本,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作者(包括生平、所处时代、作品风格等)、了解作品的影响力、欣赏作品的经典情节等角度开展导读活动。

(一)认识作者

“爱屋及乌”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效应。如果学生对作者或是作者创作作品的过程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对作品的兴趣肯定也会大幅提升[5]。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尽管马克·吐温仅仅读过小学,但其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使他从美国西部人民生活化的语言中,逐渐凝练形成自己幽默风趣、批判讽刺的语言风格,一直到现在其“幽默讽刺”的写作风格依然是很多论文探讨的对象[6]。教师带领学生认识马克·吐温,增加了该作品在学生心中的分量,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了解作品的影响力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原著小说被认为是真正的美国文学的开始,在此之前的美国文学作品基本是沿用英国文学的风格来写美国的事情,而这部小说则完全用美国文学的风格写美国的事情。自1917年以来,它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音乐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力。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原著的文学史地位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欣赏作品的经典情节

教师播放Tom Sawyer被Aunt Polly惩罚刷栅栏的视频,随后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中的相应片段,并设计如下三个问题:

Q1: What lesson does Tom Sawyer learn from the punishment?

Q2: What do you think of Tom Sawyer?

Q3: Can he learn such a lesson at school?

Q1的答案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Q2引导学生对Tom Sawyer的人物性格特征形成初步印象;Q3旨在引出Tom Sawyer通过他的几次冒险实现成长,激发学生对Tom Sawyer的冒险故事产生兴趣。片段阅读可以使学生对作品有轮廓性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通过视频导入片段阅读的方式,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名著导读活动可选择的角度众多,但因为激趣导读课的教学时间往往只有一节课,所以活动过程不能烦琐,不能零碎,更不能空洞。教师可选择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切入设计导读活动,但无论从哪个或哪些角度切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是共同的追求。

三、任务促读:基于学生的阅读需求设计初级促读活动

导读之后是章节阅读,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读完了没有”,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怎样读”和“读得怎样”的指导,不然学生就只能记住一些故事情节,无法真正领略文本的精妙之处。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以驱动学生持续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做好铺垫工作。这样的任务就是“初级促读活动”,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引领学生制订阅读计划,跟上阅读进度

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引导他们制订阅读计划,这是帮助学生有效完成阅读任务的好方法。教师提供根据章节内容统一制订阅读打卡进度表(如表1所示),让学生填写,并每周检查一次,以督促学生跟上阅读进度,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师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以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系统地吸收和消化阅读文本,进而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二)引领学生写读书笔记,掌握故事内容

英语整本书阅读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故事内容,提炼作品的主题和精华,促进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为后续的交流分享积累宝贵的素材。

教师提供整本书阅读读书笔记表(如表2所示),对学生进行圈画写和写读书笔记的指导。比如,阅读中见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单词可加下画线或圈出来,有思考、感想的时候赶紧做好批注;又如,在有疑惑的地方标上问号,并在完成每个章节的阅读后把相关内容记录在读书笔记表上。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每一章节的大致内容,并写在“我的所读”任务栏,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要情节列表,帮助学生在初次阅读后掌握大致的故事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是要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从所读的章节中找出一句自己认为最有感染力的话,并对这句话发表感想。以下是部分学生在读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时摘录的佳句以及写下的个人感想。

【学生一】

佳句摘录:He had learned that to make someone want something, you only have to make it difficult to get.

个人感想:The sentence impresses me the most. On the one hand, I think Tom is so clever a boy that I love him very much. On the other hand, I think what a useful lesson Tom had learned from painting the fence. But we can only learn such a lesson in the society instead of in the school.

【学生二】

佳句摘录:Here was a great moment: people missed them.

个人感想:The sentence makes me think a lot. In our life we are used to taking something for granted instead of putting ourselves in someones shoes. So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communicate as much as possible, especially when we are not in agreement.

这样的任务易于操作和坚持,每个学生都能写他所读、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Whats more, ...” “such as ...”“It makes me think that ...”等句式进行更多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引领学生进行读书分享,交流心得与困惑

在学生初读过程中,教师可每周用半节课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初步的课堂交流和读书分享。分享的内容既可以是书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是自己的读书心得或阅读困惑。

学生的读书笔记就是最好的分享材料。读书分享作为一种初级促读活动,既能满足部分学生分享的欲望,也能影响部分尚未形成个人见解的学生,促进他们继续投入阅读,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教师提供课堂分享交流活动评价表(如表3所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并由组长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时候根据需要主要聚焦一两个点即可。因此,为了方便组长操作,教师仅要求从参与度和语言表达两个维度展开评价。随后,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决定该为学生提供哪方面的指导、资源以及支持。这种分享交流活动通过学生的全过程参与,创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强化了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帮助他们掌控自己的学习、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展和方向[7]。

教师引领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写读书笔记和进行读书分享是初级促读活动的三个步骤,其主要目的是驱动学生完整地读一本书。

四、深度赏读:基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设计赏读活动

学生在自主阅读完一本书后,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深度赏读的策略指导,比如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及成长之路、把握故事主题,引导学生跳出书本、联系自我等。设计赏读活动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可根据核心问题及基于核心问题展开的问题链设计活动,促进学生再度阅读、深度思考,帮助学生穿透言语表面,抵达文本深层。在引导学生对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进行深度赏读时,教师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活动设计。

(一)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虚构类作品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情节。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清晰把握故事发展的脉络,理解人物关系及成长经历,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教师给出呈现主要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梳理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故事情节,并提出“Put the pictures in the right order.”“Give each picture a title.”“Tell the story of each picture.”等要求(如图1所示)。

这个环节的设计指向问题链中的第一问“Tom Sawyer四次历险的相关信息有哪些?”,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其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增强批判性思考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决策背后的原因,并在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中增强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时,教师通过提问“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What do you think of him?”“Why do you think so? Please give us the evidence.”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阅读文中对人物行为和语言的描写,得出Tom Sawyer的人物形象如“Tom Sawyer is a boy with a sense of justice.”“Tom Sawyer is a boy who is full of wisdom.”“Tom Sawyer is a boy who is always happy.”“Tom Sawyer is a boy who is not perfect.”等,并提供了文本中的相应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指向问题链中的第二问“Tom Sawyer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既是小说解读的要点,也是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批判性思考能力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

(三)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成长之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成长之路,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探究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成长动力的来源,构建出更为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厘清Tom Sawyer是如何从顽童成长为英雄的,教师通过提问“What was Tom Sawyer like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book?”“How has he changed?”“Why do people think Tom Sawyer is a hero in the end?”,帮助学生梳理Tom Sawyer的成长之路。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线索,并提炼出Tom Sawyer的成长过程为“a happy and naught boy — a competitive boy — a boy with kindness and justice — a boy with wisdom and braveness”。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指向问题链中的第三问“Tom Sawyer成长的过程是怎样的?”。上一环节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文中对人物行为和语言的描写来形成的,他们是零零散散的一些点。为了更好地理解主人公,教师设计了这一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Tom Sawyer的成长历程,由点及面,形成对人物更加立体、清晰、全方位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把握故事主题,增强文学欣赏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故事主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为了更好地把握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一书的主题,教师提问“What is the themes that the author wants to express? ”,同时选取一些经典片段带领学生再次品读,帮助其在品读中把握文章的主题。

这个环节的设计指向问题链中的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Tom Sawyer这个人物?”。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经典片段的赏析,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展开对故事主题的挖掘。学生通过一系列深度赏读活动,得出作者通过塑造Tom Sawyer这一形象,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对违背自然规律的社会文化制约因素的反抗,对美国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些行为的讽刺批判,以及对法治精神和合理的社会规范的追求。

(五)引导学生联系自我,推动自我认知的建构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的基础上,跳出书本,联系生活,联系自我,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创新,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直达深层,推动学生自我认知的建构。

教师通过“Do you like the end of the story? Why or why not?”“What do you think of freedom and rules?”“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 book and how can you teach that to others?”等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反思、迁移,从而内化阅读策略,形成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并跳出书本建构对自我的认知,使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整本书阅读的持续开展成为可能。

五、激励展示:基于学生的展示需求开展多样性读后展示活动

为了满足学生希望读后能够开展各式各样的读后展示活动的需求,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持续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可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开展多样性读后展示活动。

在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全校进行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整本书阅读的推广。学生需要完成的展示任务如下:

①每个小组制作一本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整本书阅读指导手册,并推荐给全校其他班级的学生;

②每个小组录制一个短视频,用英文把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这本书推荐给全校其他班级的学生;

③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自选的精彩片段进行展演推广,要求人人参与。

成果展示活动对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学生的活动依然是围绕综合素养的提升展开的。例如:制作英语整本书阅读指导手册,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短视频方式推荐书本,可提高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口头表达能力;精彩片段展演推广,可锻炼学生的活动策划、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8]。

学生读后的展示活动形式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所读的书的特点,再结合阅读的目标及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的读后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持续阅读。

总之,基于学生视角,从读前准备、激趣导读、任务促读、深度赏读、激励展示等环节步步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推广,教师要围绕阅读内容,深入研究基于学生视角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推动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0.

[2]曹刚.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上海的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1.

[3]王蔷,陈则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6.

[4]徐金国.名著导读课教学的三个关键词:以《水浒传》导读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3(17):35-36.

[5]倪岗.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98.

[6]鲁子问,陈晓云.英文名著阅读教育实践探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1:47.

[7][8]美国巴克教育研究院项目式学习计划.项目式学习指导手册:每个教师都能做PBL(中学版)[M].潘春雷,陆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142,143.

猜你喜欢
学生视角初中英语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学生视角:文本教学解读的起点
基于学生视角下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满意度提升的策略研究
浅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义
从学生视角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探析
参与政治生活的学生视角
初中英语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