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呈现深度交融、耦合共生的关系。它驱动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迭代、教学场景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实施的跨界融合、教学评价的变革。这必将引来高中英语教育的新发展,这种新发展表现在新技术的融入、新场域的创设、新生态的营造、新连接的激活、新理念的牵引等方面,也使高中英语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包括教师教学理念待迭代、教师数字素养待提升、教师创新能力需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待升级、意识形态管理需前置、人的主体地位需强化等。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应对、警惕误区,化挑战为机遇,实现高中英语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中英语;教育技术
一、引言
新质生产力主要指由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构成,以高质量发展为旨归,突出现代科技与自然和人高品质协同,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是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1]。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呈现深度交融、耦合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驱动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理念、目标、内容、方式和体系的完善。那么,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教育的发展?对此,我们需明确驱动教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有哪些核心要素。笔者以为,其至少应包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劳动者)、高科技的教育设施和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劳动资料)、高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劳动对象)及它们的优化组合。而让这些核心要素发挥最大作用,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第一引擎是“创新”,第一资源是“师资”,第一支撑是“科技”。
驱动教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质和可持续等特征,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技术更先进,教育资源更优质,教育过程更高效,教育方式更人性,教育结果更高质。就技术而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以及新兴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元宇宙”,正在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教育领域,成为驱动教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其必将在教育领域撬动起新一轮的教育现代化,并对教育资源产生全新的影响,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全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尝试从技术的角度对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中英语教育新发展作一探讨。
二、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高中英语教育改革
(一)驱动高中英语教学手段的迭代
教育技术创新让更多的技术手段可以运用于高中英语教育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生成教学设计,布置学科实践作业、批改学生的作文等,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反馈,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高效、精准。同时,在线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应用等也可以为学生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如希腊帕特雷大学的斯塔夫罗斯教授将ChatGPT引入高中英语写作课堂,通过ChatGPT辅导学生英语写作。其步骤如下:(1)学生完成主题作文;(2)由ChatGPT找出词汇、语法错误,给出建议;(3)学生对比、分析,研讨ChatGPT的修改建议,确定正确、得体的表达方式;(4)完成另一篇类似主题的作文。再如美国佐治亚州高中英语教师迈克·肯茨指导学生利用Character.AI与所阅读文本中的人物交流,学生选择的交流对象包括著名科学家、小说主人公、影视明星、动漫角色等。学生还可以在该平台上构建自己的虚拟角色,就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等与人工智能展开交流,以加深对角色和作品主旨的理解。
(二)驱动高中英语教学场景的更新
在主题统领下,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系统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及时调动并激活相关资源,优化组合,创建具有真实意义的场景式听、说、读、写任务,学生甚至可以和作为教师的人工智能进行身临其境的对话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获得交互性、协同性、情境性、启发性和即时性的学习体验。随着“元宇宙”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学生可以在具有真实意义的沉浸式虚拟世界中学习,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实时互动与协作,实现“具身化”学习,增强语言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驱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变革
新的技术为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数字资源相当丰富、教学技术相当先进的背景下,传统的单向度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必然要发生变革。高中英语教师将更多实施主题意义统领下的项目化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基于具有真实意义的问题,经历“个体探索—人机协商—人人互动—决策评判—反思总结”的学习历程。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解决方式、解决过程和最终生成的解决方案,都将具有个性化、高品质的特征。如“元宇宙”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判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偏好,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学习资源和问题解决路径,供学生评判和最终决定取舍。教师可以利用“元宇宙”平台上传自己的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在“元宇宙”平台自主搜索和获取与英语学习相关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可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不仅会成为现实,而且会具有更加深广的内涵。
(四)驱动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的跨界融合
新质生产力强调多领域、多技术的交叉融合,这为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契机。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源可以被连接、激活,使得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成为可能。运用“元宇宙”技术,真正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跨学科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同时,高中英语教学也可以与文化产业、旅游业等领域进行融合,拓展英语的应用领域和影响力。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元宇宙”技术进行模拟科学实验、在历史场景中扮演角色等,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实现大概念统领下的跨学科整合式学习。
(五)驱动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变革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行为表现、英语作品进行跟踪、记录、分析与对比,可以实现基于证据的全面的、专业的、综合的评估,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改进建议。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反馈建议,调整教与学的策略,实现以评促教促学的目的,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生还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英语学习习惯、方法,甚至是心理、态度上的优势和劣势,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评价标准和过程的客观性,也有助于减少人为评价中的主观性偏见,整体提高评价的公正性,促进教育公平。新兴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减去机械、重复的劳动,让教师和学生在语言教学中有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关注深度思维和心理品格的发展。
三、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高中英语教育新发展“新在何处”
新质生产力驱动高中英语教育改革,必将引发高中英语教育的新发展,这种新发展很可能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变化。
(一)新技术的融入
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智能产品(ChatGPT、Sora、AIGC等)为延展教育的深度、广度,提升教学效益提供了新的可能。基于大数据的数智化转型,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一个数字画像,为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教学提供可能。
(二)新场域的创设
英语课堂不再只是一个提供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培养学生感受力、创新力、思辨力的场域。信息技术营造的跨学科英语学习场域,为实现“身—心—境”一体的具身英语学习创造了完美条件,可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以及主动性、创造性,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实现场域到场能的转换,最终促进学生内驱式成长[2]。
(三)新生态的营造
教育不同于工业生产,教育是面向人的工作,是人的心智、心灵和精神的养育工程,因此教育有着自身的规律和复杂性。新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在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技术的辅助功能。借助人工智能组织阅读、写作等语言能力训练,将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场景、不可预期的生成,学生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人机协作学习的互动过程中和学生的学习作品中都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高中英语教师需视之为资源,注重引导、促进互动和生成。同时,高中英语教师还要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在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力、批判思维力,重视价值引领,助力学生精神成长,着力营造民主协商、兼容并包、关系和谐的生态型人文课堂。
(四)新连接的激活
新技术的应用,使不同学科、不同资源和不同组织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激活互联互通。其不仅是形式上的聚合,更是实质上的融合与协作。通过这种相互联动、精密协调的机制,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精准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将指引成长的智者与宝贵资源紧密相连的过程,帮助个体汲取智慧的养分,获得成长的动力,解决学习和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而为实现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提供条件。新的连接建立后,各个“按钮”都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可以通过“连接”,发挥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整合资源,融通学科,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五)新理念的牵引
当前,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已不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于高中英语教育而言,就是借助新质生产力,通过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高素质发展。让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样的新理念来自对全球化背景下新兴科技层出不穷、各类资源加快重组、拔尖创新人才竞争激烈等现象的深刻认知,包括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教育质量观等。在未来,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将不再停留在理论上或者书面上,“唯分数”的片面评价也将真正成为历史。
四、新质生产力驱动教育背景下高中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教学理念待迭代
当前,高中英语教师仍停留于传统的思维模式中,习惯于已有教学工作的程序和行为方式,从理念和行为上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心理。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很可能对人工智能处于“无感”状态,或者抱“观望”甚至是“排斥”态度,导致在新一轮技术变革时代从理念更新上就不能抢占先机。如果没有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新质生产力就无法发挥作用。
(二)教师数字素养待提升
面对各种教学辅助智能设施和软件,提问或指令语设计能力将成为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不同角度和思维水平的提问或指令用语,会让人工智能产生不同价值的内容生成。要实现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得心应手地运用人工智能,达到“人—机”无缝对接的境界,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为教学设计助手、聊天机器人、作文智能批改者、学情追踪分析者的作用,高中英语教师需要主动提高学习力,接受技术和数字素养方面的培训,并作出积极尝试。
(三)教师创新能力需提升
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设计教学目标和流程,从而节省大量时间。但是,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班级学生英语学习发展的需求,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具备学情分析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实现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教学设计的二次开发和创新修整。
(四)教师评价素养待升级
在人工智能融入高中英语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都会成为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部分会由人工智能完成。要发挥自身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避免完全被机器替代,高中英语教师需在对学生英语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上有明确的标准和价值取向,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评价技术应用水平和评价素养。
(五)意识形态管理需前置
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图、文、音频、视频等资源的联接、调动、整合和创生提供了可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管理政策缺乏或是暂不完善的情况下,高中英语教师需要甄选、斟酌,把握好意识形态关。英语教学既要吸纳西方优秀的文化、人类进步的思想精髓,又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六)人的主体地位需强化
人脑和人工智能共同工作将会成为新常态,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借鉴人工智能的生成结果,拓宽认知边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信息技术面前,师生的主体地位需要被强化,人类的精神、情感和生命价值感需要得到关怀。我们要防止将选择和决策权交给人工智能,最终让教育者丧失了思考权、决策权。人工智能是助手,我们必须让人工智能执行人的指令。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教学资源,我们需要提前通过有效的指令介入,并在生成后进行校审。比如,对借助ChatGPT生成的英语读后续写范文,高中英语教师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流程,对其进行判别、筛选和完善,以充实文章的人文性,把握内在的价值导向。
五、化挑战为机遇,实现高中英语教育新发展
(一)主动应对
1.加大数字化教育建设力度
我们应积极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日常教学的融合,构建高中英语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制订相应的制度,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开启“人工智能+英语教育”行动,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
2.丰富对素养目标的理解
客观上讲,人工智能拓宽了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外延。在思维品质方面,我们要更加突出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要培养系统思维、人机共生思维和学科融通思维;在学习能力方面,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互能力,高意识学习(High-awareness learning)将会变得非常重要;在语言能力方面,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具有真实意义的场景中灵活运用语言思考、交流、探讨问题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可理解性的输入和输出能力;在文化意识方面,我们要进一步突出人文精神与科技伦理的培养,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跨文化融合意识,同时要突显本土文化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3.教师主动调整课堂教学方法
未来,英语教学将走向小班化、个性化、人机互动智能化教学,识记类教学活动减少,师生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之间的对话活动得到增加。高中英语教师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更加精准地实施因材施教,还要以人工智能为依托构建问题探究式教学。未来,学科融合、资源整合将得到进一步体现,高中英语教师要激发创新活力,创设新的课堂场域,营造生态型人文课堂,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丰富、有趣、高效,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4.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以ChaptGPT为例,尽管其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但是有测试结果表明,其不具备21世纪五项核心能力之一的创造力[3]。新质生产力为人所用,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教师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会面临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确立发展目标等问题。新时代的中国教师需要从认知素养、社会素养、功能素养三方面健全自己[4],支撑自我素养的综合提升。当前,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全面提升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相应的数字素养,培养智能教学领导力,包括学习力、决策力、对话力、整合力和创新力。同时,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审美素养和共情互动的能力,彰显“人”师应有的价值。
5.实现以评促学促教功能
我们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教与学的评价体系,运用人工智能开展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推进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的实现。高中英语教师要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线下课堂参与程度等纳入考核评价范围,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追踪和数据记录,作综合分析,为学生在学习内容、方法等方面的精准改进提供方向与建议。
(二)警惕误区
1.防止人工智能束缚人的思维而加剧应试教育
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中的基本定位是服务教学,服务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辅助工具。因此,我们要防止人被纷繁的信息技术和海量的资源裹挟,成为被动接受者。高中英语教师在扩大涉猎面的同时,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应对人机对话,智能生成产品的选择和优化。人是万物之灵,我们应注重培养并充分释放人的创新性思维力、批判性思维力和人文共情力,在实现机器像人一样思考的同时,防止人像机器一样思考。人工智能应该用以解放人,而不是用以管控人和束缚人。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我们不能将学生逼成考试机器,而要保护、激活、释放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批判性思维,为其各种“异想天开”提供宽容的氛围。
2.防止过于强化语言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语言的本质属性首先是工具性,但其同时兼具人文性,两者并非是二元对立的,把英语工具性发挥到极致,就是在充分实现语言的人文价值和有效开展人文教育。在亟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先进科技创新发明领域的话语权。语言是人创造的,必然反映人的文化精神。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术语,都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反映着运用者的民族精神、文化观和社会价值观。因此,在先进技术融入英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生命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不能忽视语言教育过程中的人文性。否则,就会导致教学越来越远离语言的艺术,甚至弱化英语教学对人文教育的追求。
六、结语
近日,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发布报告《人工智能与英语教学:为未来做好准备》,该报告在综合分析近十年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实证调查全球逾千名英语教师以及座谈访问行业领域专家的基础上,得出“人工智能在英语教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但也面临着风险和伦理困境”的结论,并提出:人工智能在教师群体中尚待进一步接受,其运用的长期有效性有待关注;很多教师亟须接受人工智能专项培训,发展相关素养;使用人工智能,需要建立一套明确的术语和参考框架,以解决人工智能算法偏见问题;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英语教学评估方面的应用,制订严谨的评估框架和规则以防范人工智能作弊行为;教育者和学习者自身对人工智能的偏见和数字素养差异,可能会加重数字鸿沟[5]。
在新质生产力驱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许多必然性,也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但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学校教育的管理者、英语教育的研究者,以及一线的教学实践者,都需要关注这一领域的新发展,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研究,积极开展探究尝试,以便更好地把握高中英语教育改革的主动权,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借助新质生产力培养面向未来的新人才,成就英语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戴岭,赵晓伟,等.新质人才培养:数智时代教育的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24(1):52-60.
[2]栾爱春.具身英语教学:缘起、内涵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10-15.
[3]杨晓哲,王晴晴,王若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有限能力与教育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23(6):3-12.
[4]饶从满,吴琼,李晓.新时代中国教师素养模型的理论建构[J].教师教育研究,2024(1):8-15.
[5]EDNETT A, ICHAPORIA N, CROMPTON H, et.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Preparing for the future[EB/OL]. [2024-06-04]. https://doi.org/10.57884/78EA-3C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