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义 葛炳芳
葛炳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础资源,是学生重要的语言输入材料,对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实施已有两年多,遵循课程方案和义教课标理念编写的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也即将出版。面对这一情况,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迫切想要了解如何用好新教材。鉴于此,笔者特邀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编审,人教版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主编之一刘道义老师,从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新教材如何以“守正创新”理念做好“守正”与“创新”、如何理解新教材中的“问题”“主题”“活动”核心要素、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如何用好新教材四个方面为大家答疑解惑,希望能够为大家用好新教材提供助益。
一、新教材的编写理念
葛炳芳:刘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讨论如何用好新教材离不开对其编写理念的理解。首先,想请您谈一谈新教材的编写理念。
刘道义:我们在编制新教材的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反复研究如何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英语学科的特点,把学生培养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初步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套教材的编写理念,很难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但我觉得可以简要概括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融通中外、文化自信”“学思结合、用创为本”“面向全体、利教利学”四个方面。
葛炳芳: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是学校教育的大事。英语学科的教育和教学,理应将此作为根本考量。
刘道义:没错。我们严格遵循课程方案和义教课标的理念,力求通过英语课程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充分彰显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根,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魂。要培育国家之“根”,熔铸民族之“魂”,在青少年群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就要给予其适时、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尤为重要。教材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青少年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中就明确将“培根铸魂”作为打造精品教材的应有之义。
葛炳芳:培育牢固确立“中国心”又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对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道义:是的。学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融通中外,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说明当今中国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华文化,也要通晓世界文化。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就必须普及外语,并努力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因此,新教材较多融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充实德育要素,提升教材育人功能,并通过介绍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
葛炳芳:文化是外语课程的重要内容,理应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刘老师,在学习活动设计上,新教材有什么亮点?
刘道义:从学习论的角度,我们倡导“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教学活动设计理念。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教材贯彻“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学习能力。同时,新教材按照义教课标的理念、目标和课程内容要求组织和编排教材内容,全面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新教材在遵循英语学科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加强课程综合,重视跨学科学习,突出综合实践,增加体现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生命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专题的语篇,开展项目活动,“学—思—用”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此外,新教材注重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加强学习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增强活动的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思维品质,依托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习能力。
葛炳芳: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非常重视从学习者的视角设计学习活动。我们知道,新教材面向的群体庞大,自然个体差异也大。对此,新教材是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利教利学”的?
刘道义:新教材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人民教育出版社拥有专业的编写队伍,他们在编写过程中选择题材丰富、原汁原味的语料,设计适应不同学习群体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新教材的编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科认知规律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根据我国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确定英语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使之尽最大可能符合我国广大地区和不同学校的实际。比如,新教材设置了小升初的过渡单元、提供了选学的材料(Project、 Reading Plus和Drama),教材的弹性和开放度可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这样既可保证共同基础,又可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二、新教材如何以“守正创新”理念做好“守正”和“创新”?
葛炳芳:教材的编写需要做好“守正”和“创新”两篇文章。请问新教材如何以“守正创新”理念做好“守正”和“创新”?
刘道义:我从事外语教育64年,对此有深刻的体会。我认为,课程、教材、教法改革都应当遵循“立足国情、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的原则。张志公先生曾说:“新教材的路子不可能是一夜之间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原封不动从外国搬来的,与原有的基础毫无瓜葛的‘全新产品。”换句话说,准确地知道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才有利于更好地往前走。我一贯主张,在批判陈旧的、有碍发展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传统的但仍然有效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不仅要保护,还要根据新形势对其加以改进,使其与时俱进,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曾把世纪之交的英语课程和教学法简述为“从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本转向以人的素质为本”,明确了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从“育知”到“育人”的历史进程,教学法从结构法到“结构—功能”结合、“功能—结构—话题—活动”结合与学科融合,再到现在提出的加强跨学科性的历史进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英语课程和教学法近几十年的变化和发展。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关键是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建立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葛炳芳:这就涉及教材编写理念和实践中的“变”。
刘道义:“变”中有“不变”。“守正创新、继承发展”是我们在编写新教材时遵循的一个理念,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处理一系列矛盾。例如,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素养为本”,不再把学生看作“空的容器”,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而,我们根据前辈们已摸索积累的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提供必要的语音、语法、词汇学习“支架”。
葛炳芳:“变”总是向好的,因为“变”是建立在传承“好”的基础上的。
刘道义:是的。我们总是在“扬长弃短”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调研、听取师生意见,将语音板块从原先的附录移至单元正文,在前三册的各个单元都设置了语音学习,并合理地与单元听说内容相结合,以确保音标教学的系统性和拼读训练的有效性,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并加强独立拼读、识记单词的能力,更好地了解语音语调在语言学习和语境交流中的重要功能。语法项目的呈现仍然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重点语法项目先呈现在听说语篇中,帮助学生通过听说语篇发现、归纳语法项目,并在有语境的语法活动中进行训练,进而在读写中加强对语法项目的理解,提高使用特定语法项目进行表达的能力。新教材还特别重视对词汇学习的积极引导,除了延续原先按单元主题分类呈现生词,以旧带新、循环反复的做法外,从八年级开始各个单元增加了词汇板块(Vocabulary in Use),强调词汇学习策略,比如通过音、形、义结合,同义、反义、同词性分类,构词法,词语搭配、词块等方法学习词汇,通过围绕主题意义的小语篇和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在语境中领会、联想、分析和运用所学词汇,使词汇学习由死记硬背转变为灵活运用。由此,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本身就足以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即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三、如何理解新教材中的“问题”“主题”“活动”核心要素?
葛炳芳:“问题”“主题”“活动”是教材设计的核心要素。新教材在这三个方面有何创新?
刘道义:新教材充分重视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设计单元教学时以主题为引领,围绕主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新教材注重创新教材呈现方式,提升教材整体设计质感,提高设计元素与语言内容的契合度,做到以问题为导引、以语篇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有效实现主题意义探究。
葛炳芳:“设计感”满满的教材有助于落实以意义加工为核心的语言教学的理念。我发现新教材各个单元的开篇页均设计了一个Big question(大问题),Section A和Section B部分也设计了稍“小”或者说是更聚焦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开篇页上呈现的大问题是统领整个单元意义加工的引导性问题,之所以称之为“大”,是因为其涵盖了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内容的引导性问题。另外,每个单元最后的Project,是一个回应大问题的学习板块。例如,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You and Me”,开篇页上的大问题,即涵盖整个单元内容的引导性问题,是“How do we make new friends?”,Section A和Section B的两个小问题分别是“How do we get to know each other?”和“What do we need to know about a new friend?”,单元最后的Project的任务主题是“Make your own personal profile.”。这样的设计非常有利于意义加工成为语言教学的主线,也有利于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刘道义:我们设计的底层逻辑就是这样的。各个单元中的引导性问题的设计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并为主题意义理解服务的。我们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学习不仅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的外部信息的过程,也是个体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新的认知图式的过程。新教材中的大小问题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自己建构新的认知图式设置的。比如,在练习和活动中不仅有关于what、when、where的问题,还有关于how、why以及“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的问题,旨在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
再来说说主题。新教材依据义教课标规定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的主题内容要求选材,使得教材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每个单元的主题明确、内涵丰富,不仅确定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创设了真实的学习语境,而且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套新教材共有44个正式单元,每个单元开篇页的图文清晰生动地突显了主题范畴和教学内容。当然,各个单元体现的并非是单一的主题内容,也有相关的其他主题内容。
人教版前两套教材的单元设计就以主题为主线,但新教材比以往更强调以真实问题、现实情境和学习活动为载体,将教学目标、任务、情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本内容、学习策略和评价进行整合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语篇分析、挖掘主题意义、增强文化意识、调适学习策略、发展思维品质、训练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优化评价反思,从而构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结构化知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新教材设计的项目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学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有助于促使学生动手、动脑,运用多种智能,培养创新能力。
对照义教课标,教材编写组梳理了语言技能“线索”,将理解性语言技能、表达性语言技能与主题、语篇、活动进行融合呈现,使得文化知识融于主题语境中,口头和书面表达形式融于语篇类型中,突显综合性和主题活动“线索”,并特别关注语言技能的融合,在活动设计中合理安排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
葛炳芳:突显学习的综合性是“综合而有侧重”的设计。
刘道义:是的。在新教材中,“学习”和“意义加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前面讲到的大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新教材每个单元从结构设计到活动编排充分融入对学生学习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的引导,通过活动指示语、提问启发、学习策略提示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而达成深度学习,真正体现“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的理念。同时,新教材在主要语篇(包括对话和阅读语篇)的学习引导中恰当地采用“可视化工具”(visual tools)帮助学生梳理语篇信息及其层次,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结构化知识,以及在复杂的口语输出和写作活动前设计好支架性活动,帮助学生开口和动笔,为学生创造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此外,新教材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难点,通过合理布局教学内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以隐性方式(活动及指示语融合)和显性方式(学习策略提示、学习目标导引、问题驱动、反思性评价)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如何用好新教材?
(一)一线英语教师需要如何做?
葛炳芳:刘老师,要用好这套教材,一线英语教师要作什么准备?
刘道义:每一轮新教材开始使用时,教师通常会感到有挑战性,这是因为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必然会有较大的变化,会使教师一时难以适应。因此,教师使用新教材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克服困难、直面变化,将挑战变成发展的机遇。具体而言,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义教课标和新教材,更新理念,将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例如,听说和读写语篇的教学都要重视语境、语义和语用。又如,跨学科教学需要广博的知识,且活动的真实性有所增强、问题答案不再是唯一的、词汇量有所增加等,因而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成为永放光芒、照亮智慧之路的灯塔。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所说的“教学相长”。
葛炳芳:一线英语教师面对新教材,如何将挑战转变为发展的机遇,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刘道义:我想主要的应当是充实学科知识(subject content knowledge)、教学知识(pedagogical knowledge)和教学技术(teaching technology)。对英语教师来说,所谓的学科知识已不仅是英语学科知识,他们还需要掌握较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而要增长这些知识除了向书本学习,还可向同校的其他学科教师请教,使自己做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当今的英语教师大都具有相当的学历,都已有一定程度的教学知识,都学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语言学等课程,但面对身心发展、性格各异,水平不一的众多学生,他们需要运用不同的但有效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有兴趣和动机、有毅力和信心、有策略和方法应对困难、解决问题、获取进步、得到发展。这是一门教学的艺术,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新教材的使用、日常教学的改进,也要遵循守正创新的理念。以新技术为例,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使得教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促使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互联网技术,甚至是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创设多模态的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天下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任何教材都存在局限性。比如,受限于时效性,教材难以反映瞬息万变的真实生活;又如,受限于课本的篇幅和版式,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不得不移至教师教学用书中。况且,再好的教材也难以满足现实中每个学生的需要。
葛炳芳:那么,一线英语教师该如何面对教材的局限性?
刘道义:教材的局限性,需要依靠教师的能动性去弥补。教师是连接课程与学生的最重要的桥梁,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他们可以通过正确地评价和分析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次开发或整合教学资源,使教材更加符合个性化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达成课程目标。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的:“教材最终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部好教材。
(二)英语教研员需要如何做?
葛炳芳:说到一线英语教师如何使用教材,免不了要提教研活动和教师专业成长。刘老师,您对英语教研员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角色与工作重点有什么建议?
刘道义:虽然职前的师范教育为教师专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长时间起作用的还是职场即课堂的锤炼。长期以来,我们发现有三种类型的英语教师:第一种是语言能力很强,讲课语言生动、灵活、幽默,能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喜欢上英语课的教师;第二种是教书育人,久久为功,以实际行动和高尚品格感动学生,使学生由爱老师(特别是担任班主任的)而爱上英语课本身的教师;第三种是立终身学习之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教师,他们养成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善读善写”的习惯,勤读外语和教育理论书籍,勤记教学体验和反思,不断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效果好,甚至著书立说,走上教、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教研员多出自第三种类型的教师,他们应是课程教材实施的领路人和指导者。
英语教研员要帮助教师从只瞄准中高考的视野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新课标的研究、新教材的研读和日常教学的反思上,以使教师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同时,英语教研员要联合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的教研人员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活动。近几十年来,我国各地都已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工作坊、教学观摩、同伴互评、记教学日志、建教师档案袋、分析个案、名师工作室研讨等教研活动形式,开展了大量教学行动研究。这些教研活动形式受到教师欢迎的原因在于教师在活动中不是只听专家讲课或看理论参考文献,而是积极参与,进入角色,学思行结合。这正如俗话所说的:“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观摩活动中的公开课通常是集体打磨出来的,往往与实际有点脱节。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可以在日常的互相观摩中开展互评研讨,持续加强反思。
葛炳芳:也就是说,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应当是一个研究共同体。
刘道义:是的,我相信您在这方面更有体会了。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都要以研究的姿态开展工作,通过记教学日志、建教师档案袋等进行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很多英语教研员支持资深教师带头成立名师工作室,带领教师一起研究教法,备课、开课,进行个案分析,发现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这些活动都属于教师与教研员合作行动的典范,可以使参与的教师在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和评价反思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为帮助教师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英语教研员可以组织在线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利用互联网和AI技术,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在线教学”和“智慧课堂”,促进教师交流,形成在线教研共同体。这必然会大大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
英语教研员还要想办法尽量减少教师非教学和非教育的任务,减少各种各样的考试评估检查,帮助教师减轻来自家长、社会和学校的压力,使教师自己给自己“松绑”,走教育研究之路,构建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保证新课标、新教材的顺利实施。
葛炳芳:在新教材使用上,英语教研员应该在哪些具体的方面用力?
刘道义:自2018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就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师一起学习课程标准的理念,2022年义教课标正式颁布后,他们的学习更深入了。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研员起带领学习、带领研究的作用。当下,依据课程方案和义教课标编写的教科书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英语教研员需带领教师,重温义教课标的理念,将研读教材作为推进义教课标进一步落地的契机。研读教材、使用教材,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团队合作,是一项关键、重要的工作。
葛炳芳:我的理解是,在已有义教课标学习的基础上,英语教研员要组织好新教材使用的研讨工作,以义教课标理念为引领,开展基于新教材的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教材解读,并据此研讨教学活动设计,即从日常的教材使用中“看”义教课标的落实。
刘道义:您说的很对。
葛炳芳:感谢刘老师接受我的采访!相信您的介绍和建议能给大家带来很多思考和启发。
刘道义:感谢你们提供我介绍新教材的机会。祝愿老师们在新课标、新教材的推进过程中有新的收获,取得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