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4-07-06 23:04:28刘志芳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5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实施路径课程思政

摘 要: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还是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学校层面重视力度有待加强、学院层面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教师层面内涵认识有待提高三个方面的问题。为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应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构建系统的顶层设计体系;学院要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协作保障体系;专业教师要同向发力、形成动力、构建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20年5月28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阐释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论述了针对不同专业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手段,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2012年由对外汉语专业更名而来,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迫在眉睫。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缓解这一矛盾,势必要求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引领作用,明确社会主要矛盾存在的阶段性和现实性,以及如何为解决主要矛盾而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指出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各类课程发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合力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远远大于各类课程本身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独发挥作用时对学生的影响,这就是协同效应。在各级各类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有利于明确课程导向性,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二)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站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今后在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工作中,做到有礼、有节、有度。课程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只有在课程中深挖思政元素,落实课程思政,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而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只有将隐性的课程思政与显性的思政课程相结合,才能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要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汉语国际教育立足于“走出去”。“走出去”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汉语和中华文化,让愿意学习汉语又无法到中国来的人就近学习。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对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并积极把握新的机遇。其中,最重要的机遇之一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汉语国际教育“走出去”指明了方向。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我们在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培养学生语言核心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建设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层面重视力度有待加强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各高校虽然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深化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但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力度仍然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环节未突显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评价是指挥棒,在教育部“破五维”教育评价改革的正确导向下,高校应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地位,重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二是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未能整合全校优质资源,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良性发展。当前,各高校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往往分属不同的学院,沟通交流机会有限,这就需要学校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同时利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推动思政课程的发展,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学院层面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学院作为高校的二级单位,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将学校政策与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实际相联系,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同时为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但保障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物质保障的不平衡性。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还要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参会学习等方面花费大量的金钱成本,而且学院在物质保障方面略显不足,且具有不平衡性。比如,某高校的学院曾出台相关政策,奖励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的建设,可是对于同是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建设却未做到一视同仁。二是制度保障的有效性急需提升。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专业课教师的独角戏,还需要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党员的共同参与。鉴于专业课教师的工作性质,较难调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在学院层面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才能充分调动课程思政建设各环节参与者的积极性,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良性发展。

(三)教师层面内涵认识有待提高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专业教师准入门槛大多集中在学历、职称、科研成果等方面,较少考虑其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专业课教师往往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却缺乏课程思政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认识不足。根据对新入职教师“助课”实践的调查,大多数新晋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并不具备课程思政意识,部分资深教师虽然知道这个术语,但是并不清楚其内涵。二是对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不了解。部分有意愿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课教师片面地认为,在授课的某个环节机械地融入国家的重要政治理念、法律法规、主要领导人讲话就是课程思政建设,殊不知这样生硬融入只会导致课程与思政“两张皮”,无法实现“盐溶于水”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也难以达成立德树人目标。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构建系统的顶层设计体系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层面应该强化教书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有机融合,推动“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与“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同向同行,形成“人人讲育人、门门有思政”的生动局面。汉语国际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识,也是中华文化辐射全球的重要载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主要培养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志愿者教师。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中国形象。学校应高度重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保障措施,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课程质量评价中增加课程思政所占比重。同时,应统筹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师资力量,促使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学团队结对子、集体备课,将思政课教师擅长的思政理论与专业课教师擅长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帮助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从而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目标明确、有的放矢、统筹安排,真正实现协同育人。

(二)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构建完善的协作保障体系

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应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制定符合学院专业发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鼓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教育实习一般有不同的切口,专业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依托专业课教师,教育实习主要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教师在不同阶段都要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学院需要协调好专业课教师、校内实习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等不同教学力量,深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从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教学和教育实习中。另一方面,应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统筹协调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优秀离职汉语教师志愿者等不同人员开展课程思政,使他们在日常管理中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定位,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学生将来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做好思想保障,从而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同向发力,形成动力,构建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大多为汉语言文字学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既具备丰富的语言学、文学理论知识,也具备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等应用型知识,在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既要发挥专业水平,将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能力和国际汉语教学能力,也要在与思政课教师和本专业其他教师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课教师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同时,在比赛的相关环节推进课程思政,认真探索教学目标中思政目标的设置和达成、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以及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等问题。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只有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在生活中以身作则,才能更好激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其将来积极投身于汉语和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事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

243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6]李晓琪.新时代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新机遇[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9(4).

责编:初 心

基金项目:2023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河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编号:YJS2023SZ22);2023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高校师范生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23-JSJYYB-018);2022年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022年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专项课题“具身认知视域下河南省中小学研学旅行精品课程设计研究”(编号:2022ZZX003)

作者简介:刘志芳(1980— ),女,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实施路径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8:29:08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28:59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48:44
烟草商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实施路径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31期)2016-12-03 22:55:56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8:5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