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骁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革,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重要阵地,必须积极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进行思考与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改革;人才培养
引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属于提升人才综合素质水平的一种合理的教育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培养具有开创性能力的个人。创新作为创业的基础,彼此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未来必须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培养高校人才组织。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水平、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在工作当中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将会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沟通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出现,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将会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业的勇气和能力,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1]。
(二)推动产学研结合与社会资源共享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将会促进企业与社会资源实现深度合作与优化,搭建起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桥梁。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学生将会在这一过程中接触到更加真实的商业环境以及市场需求,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巧与商业意识水平。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企业和社会资源实现学生创业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转化科研成果与创新思想,实现创新创业的价值以及应有意义。这种产学研结合与资源共享的模式将会帮助打破学院壁垒的影响,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推动高校改革与创新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有利,同时也具有推动高校内部改革和创新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加强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校还需要重视导师指导、实践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些改革和创新将有效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并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
二、创新创业教育核心要点
(一)培养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创造力是指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方法来产生全新的想法、观点、解决方案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育机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项目与活动,这可以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意竞赛、提供创新导师等方式来达成。另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属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掌握系统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核心本质,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处理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育机构需要关注对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期间始终学习探索,做好反思与调整处理[3]。
(二)培养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原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创业精神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冒险精神、进取心、团队合作能力等积极品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教育机构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训练营、创业实践项目、企业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创业过程,从而了解市场需求以及商业运营合作的基本现状。另外,实践能力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关键要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将会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应对复杂的现实挑战,因此,教育机构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创新项目等,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与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水平[4]。
(三)培养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
创新创业往往需要团队的协作与合作交流,因此,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关键内容。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有效沟通、协调冲突、共同目标的基本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教育机构需要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当中合作交流,提供合理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发展团队合作技巧。另外,交流能力也属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关键因素,学生必须配备对应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意见。为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育机构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进行培养,通过合理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方式提升学生交流水平[5]。
三、高校人才培养期间创新创业教育匮乏
(一)教育课程缺乏创新创业内容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现如今的教育课程往往较为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忽视了在教育期间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虽然使用了一些专业知识进行教育,但是很多专业课程只是较为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与概念的掌握,缺乏与实际应用对应的案例分析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缺乏有效地创新与创业水平。高校教育与高中、初中教育有所不同,虽然教材依旧较为重要,但是如果过分依赖教材,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尤其是创新性方面。
(二)缺乏创新创业导师与辅导资源
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想要为学生开展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除了书籍资源与信息资源之外,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导师与辅导资源也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问题。目前来看,很多学生缺乏合适的导师指导与支持,学生难以在学习期间拥有更好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明确,但是目前来看依旧有很多学校缺乏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团队,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期间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与帮助[6]。
(三)缺乏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支持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很多时候想要学习创新创业,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真正可以用于实践的平台,通过平台的方式来真正尝试开展创新创业,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在学习期间发挥出自己的积极作用。在高校人才培养期间,一些学生很多时候面临缺乏创新创业平台与资源的问题,学生在创新或者创业的过程中,缺乏对应的实践场所、资金支持、市场渠道等资源帮助,这极大地限制了创新创业能力与创业可能性。
(四)教育评价体系偏向于学术成绩
在现如今高校教学期间,学术成绩往往是评价学生能力与表现的一项主要依据,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实践经验往往被忽略或者低估,这导致学生在追求高分数的同时,对于创新创业发展缺乏动力。再加上创新创业领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缺乏统一、科学的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也属于一项重要问题。现有的评价体系很多时候难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实践经验进行评价。同时,创新创业期间的团队合作、市场适应能力、风险管理等要素也难以通过传统的考试和论文评价得到反映[7]。
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
(一)课程设置与教材更新
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当中,作为高校,需要积极调整课程设置方式,增加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内容,这些课程当中可以包括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设计、创意发展、领导力培养等相关内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与实际操作技巧。另外,高校还需要更新教材内容,让教材可以反映最新的创新创业趋势与发展理论。为了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高校还可以引入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通过将不同专业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团队项目与案例研究,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例如,工程学院的学生可以与商学院学生合作交流,共同开发并推广创新产品。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与专业知识当中获得收益,同时也能够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范围。除了传统课堂教学,高校还需要提供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方向。例如,与当地企业、科研院所、创业孵化器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实训的良好机会。
(二)导师制度的改进
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导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面谈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优势、发展需求,基于学生的个人情况,导师再为学生量身定制合理的创新创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制定、必要资源支持等。同时,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自身现如今可以拥有的创新创业机会,及时提供专业意见与反馈,帮助学生对各类风险做好有效评估,制定出对应的策略。另外,导师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讲座与工作坊,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以及行业专家与学生开展深入沟通交流,这些讲座和工作坊可以涉及各个方面的创新创业内容,如市场营销、团队管理、融资策略等。通过与具有行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改善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三)实践机会与项目支持
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高校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在工作当中了解行业运作与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这些实习机会可以安排在暑假或者学年假期当中,允许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进行积极尝试,与专业人士开展交流互动。通过实习的方式,学生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创新创业领域现如今的操作方式与面临的挑战,增强实践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另外,高校还需要建立实训工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工作机会。通过与科研院所和创业孵化器等机构合作交流,高校可以设计并且组织各类类型的实践项目,如产品开发、市场调研、商业计划编排等,这些实训项目可以通过学生来分组完成,有效模拟真实的创新创业过程,学生将会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实现反馈与改进。通过这样的实践机会,学生将会应用在课堂当中学习到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与团队合作的积极能力。学生还可以积极与其他创新创业者进行交流合作,拓展自己的人脉以及资源网络,高校可以提供奖金、奖学金、创业基金等方式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索,完成创新创业。
(四)创新创业文化的营造
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与沙龙活动,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与行业领袖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故事,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成功创业的积极案例,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热情。通过与成功人士的互动交流,学生将会获得实践建议、行业见解、专业知识,从而为自己的创新创业道路提供指导与帮助。另外,高校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社团与团队当中,组织对应的活动内容,创新创业社团可以成为学生交流、合作、学习的关键平台与重要场所。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展示与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意和项目,与其他的创业团队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还能够在发展期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水平。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基金,为有创意和有潜力的项目提供初期启动资金和发展支持。此外,高校还可以提供创业孵化器和工作空间,给予学生一个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另外,对于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高校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合规经营和维护权益。
结语
总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属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学生的关键步骤。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课程设置与教材更新、教师制度改进、实践机会优化等工作模式,高校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创业乃至于工作当中更加自信、勇敢、成功。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也将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这对我国新产业的发展以及旧产业的优化具有关键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天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J].山西青年,2023,(03):137-139.
[2]张钱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探究——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评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8):141.
[3]周春蕾.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22,(07):98.
[4]卢扬奎.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高教学刊,2022,8(06):32-35.
[5]何慧仔.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11):118-120.
[6]罗棋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实践探索[J].科技风,2021,(18):133-134.
[7]赵硕.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就业与保障,2021,(02):93-94.
(作者单位:张家界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