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赏课堂的“加减乘除”

2024-07-03 08:23熊佳蕊
音乐世界 2024年3期
关键词:加减乘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音乐中的审美体验来源于听赏,所以音乐课堂中的听赏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至关重要。小学音乐课堂的听赏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策略,并通过精简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高效专注地进行听赏活动,促进学生听赏习惯的形成,增强其音乐感受力,并获得审美体验。本文从“加减乘除”四个方向出发,阐述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有效聆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聆听;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听赏活动

在音乐领域,理解和反应(即审美体验)主要通过听赏来实现,因此,听赏是获得审美体验的便捷途径。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需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听赏活动。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听赏活动中,如何平衡个体、环境、教学语言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实现有效聆听并获得审美体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加法:巧设环境,静心聆听

环境对音乐教学起着气氛烘托、情感铺垫的作用,教师精心地布置环境,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状态。例如:在《春节序曲》的听赏课堂,可以用贴对联的方式呈现板书,课题则采用横批的方式,在黑板上画一些糖葫芦、梅花等装饰,教室里挂上灯笼、贴上窗花来增加喜庆的氛围。对课件的解析也可以选用中国风元素,例如:在画旋律线时,可以用一个个的小灯笼来表示旋律的高低走向,而长音则用大灯笼来表示。教师可以穿着颜色喜庆的衣服,呼应主题。通过如此精心的布置,学生自然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迅速进入春节的情境。此时,不但能够实现专注聆听,充满着年味儿的课堂更是处处展现着“美”,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偶尔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在烈日炎炎的下午教授与夜晚有关的歌曲。例如《萤火虫》这首歌曲的教授,如果不考虑环境的反差,就会影响学生的聆听体验,使其没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夜晚轻柔静谧的意境。为此,首先要解决课堂的环境问题,教师可以把门窗关闭、窗帘拉严实,并熄灭室内灯光,由此把教室营造成“夜晚”,再准备一支手电筒作为“萤火虫”在教室随着旋律翻飞。当学生感受到身处夜晚的氛围,做的动作、唱的声音自然也是轻柔的,更符合夜晚的情绪和意境。

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在环境的设定上增加巧思,胜过教师对演唱情绪、歌唱要求的反复叮嘱和直接强调。

二、做减法:精选版本,重视范唱

(一)精选聆听版本

听赏课堂需要教师精选音乐的聆听版本,并运用良好的音响效果呈现给学生。只有将这样的聆听活动固定为日常活动,并通过长期的不断积累,才能让学生实现音乐审美体验的提升。如果在听赏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接触不到优质的音乐作品,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会受到一定影响,并难以认同音乐的魅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自带的音频版本不一定适合进行听赏活动教学,不同版本歌曲的速度、情绪、前奏间奏、和弦、演唱方式、伴奏等都不同,教师应根据需求来适当地剪辑材料或替换版本。例如:在《摇篮曲》的听赏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安谧的氛围,教师可以选取前奏更弱、更柔和的版本或选择演唱音色更甜美、温柔的版本。聆听版本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歌曲风格的把握与理解,所以对聆听版本的精选也是为后面的学生模仿演唱进行铺垫。

(二)重视范唱

除了精选聆听版本外,教师还要重视范唱。范唱是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的反映,在实际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声乐教师动听且充满感染力的范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声乐老师的范唱,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情绪。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能够激发其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范唱京剧时,苍劲洪亮的京腔和灵动的身段动作就能让学生眼前一亮,并起到情绪感染的作用。在教授扬州民歌《杨柳青》时,通过教师的范唱,能让学生对音准节奏、扬州方言的咬字发音、作品风格产生整体的认知。教授过程中能清唱就不用伴奏,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在装饰音、气口、强弱、咬字发音上。所以,音乐老师要扎实教学基本功,不仅要把歌曲唱准,更要声情并茂、恰到好处地让其中的情感表现出来,让极具韵味的范唱给学生带来音乐美感。

(三)精简教学语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使用客观、准确、精简的描述性语言,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风格和情感。在进行听赏活动时应减少解释性语言的使用,避免过多的主观情感色彩,以免限制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阻碍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本身。

三、做乘法:课堂外培养聆听习惯,课堂内进行活动引领

(一)多听,培养课前固定聆听的习惯

音乐指挥家陈佐湟在《听音乐》的序言中指出:“欣赏音乐的唯一途径就是多听,并且用心去聆听。多次欣赏同一首作品将会带来更多的体会和感悟。只要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培养出对音乐的兴趣,就能够越来越深入地领悟音乐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所以,在听赏课堂前可以增加对课外音乐作品的欣赏,既能扩充曲目量,还能使课堂保持新鲜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地了解音乐。在每节课开始的前5分钟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在课前5分钟安静下来,并迅速进入聆听和学习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虽然5分钟的时间很短暂,但如果每节课都坚持进行,就能够实现“多听”的目的,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到尽可能多的音乐作品,丰富他们的音乐经验,深化他们的审美体验。

多听的“多”包括了几个方面:一是听赏作品数量的增多;二是听赏作品类型的增多;三是对同一作品听赏次数的增多。以一个学期平均18|周为标准,每周2节课,一年72节课,小学5年总计360节音乐课。去掉因素不确定的60节课时,剩下300节。每节课的前5分钟欣赏一首音乐作品,那么在300节课下来,至少可以欣赏到超过100首教材之外的音乐作品。这样的做法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活动引领,乐于聆听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一直安静聆听是比较困难的,而学生也需要在听赏过程中积极地参与音乐艺术性活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激发课堂的活跃性、想象力及创造力。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来设计音乐活动,例如:音乐绘画、音乐故事编排、音乐创作等,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来反复聆听音乐,从而理解音乐内涵,激发创造潜力,丰富音乐体验,提升艺术修养。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音乐活动必须围绕音乐展开,因为音乐活动始终是服务于聆听的。例如:对三拍子的作品《雪绒花》进行听赏时,可以准备一片假雪花,让大家围成一个圈,在每小节第一拍的重拍开始时用雪花从左至右画弧线,到第三拍快结束时将雪花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活动过程中,大家内心的节拍感必须一致,才能保证雪花有韵律地顺利传递,因此学生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在聆听节拍上的。再例如:对《幽默曲》进行听赏时,可以让学生在节奏短促的地方左手握住丝巾,右手随音乐的变化来断断续续抽出丝巾,在长乐句时可向上抛出丝巾,休止的时候则设计走与停的活动,总之,让学生根据音乐来及时做出身体的变化。

四、做除法:细化聆听,材料对比

(一)分解目标,细化聆听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有目的、有方向、分层次地去听,由浅入深,才会有聆听的效果。可以将目标细化成以下步骤:初听,整体把握风格,感受情绪,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复听,把握作品结构;多次听,解决难点,例如一字多音、下滑音、倚音、波音、切分音、二声部等。如此由面到点、由浅入深才是有效聆听。

(二)材料对比,善于聆听

尽量选择有明显对比的音乐材料。例如在聆听强弱变化时,可以用《惊愕交响曲》作为材料进行对比,直接感受弱、很弱、突强的区别;在聆听不同乐器的音色时,可以用《动物狂欢节》《龟兔赛跑》等材料,通过萨克斯音色与长笛的对比,想象不同音色所表现的形象;在聆听音的长短时,可以用《大钟和小钟》作为对比的材料,以悠长的大钟声和清脆的小钟声来显现长音与短音的区别。

结语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在音乐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聆听始终是听赏课堂的主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聆听效率,是学生感受美、获得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更能为他们带来更丰富的音乐体验和更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①覃江梅:《〈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

②宋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第22期。

③蒋玲娟:《谈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对音乐教学启示》,《北方音乐》, 2016年,第14期。

④陶晓丹:《提倡课前聆听——优化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黄河之声》, 2013年,第11期。

⑤陈琳:《怎样关注音乐课的音乐性》,《儿童音乐》,2011年,第3期。

作者简介

熊佳蕊,长沙市望城区师大附中星城靖港学校音乐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任丽姝

猜你喜欢
加减乘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加减乘除”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