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安 黄新卓 芦忠文
中图分类号:G80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大学综合实力专项提升课题《学校体育引领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22XKAY33)。
备注:null
作者简介:姚国安(1999—),男,硕士在读,无职称;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通信作者:芦忠文(1967—),男,硕士研究生,正高级-教授; 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luzhongw@163.com。
普通作者:黄新卓(2001—),男,硕士在读,无职称;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姚国安(1999—),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第二作者:黄新卓(2001—),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通讯作者:芦忠文(1967—),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E-mail:@luzhongw@163.com
项目来源:伊犁师范大学综合实力专项提升课题《学校体育引领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XKAY33
摘 要:在二十大提出了高质量教育强国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进行研究。通过阐析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面临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转换困难、学生意志品质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面临挑战、培养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规范体育比赛中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难度大、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存在困难这五个方面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凝练教学主题、调适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内容、规范体育比赛、构建网络平台这五个方面的实施路径。坚持“以体树人、以体立德、以体促学”,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进程。
关键词:新时代;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路径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hool Sports in the New Era to Forg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YAO Guoan, HUANG Xinzhuo, LU Zhongwe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s 835000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his paper use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and survey method to study the practical dilemma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chool sports in the new era to forg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expounding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theme transformation of patriotic education,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will, quality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he difficulty in cultivating the awareness of rules and the rule of law in standardizing sports competitions,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platfor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dilemmas of condensing the teaching theme, adjus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enriching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standardizing the sports competition. Construct a network platform and implement the path and guarantee in five aspects: policy guarantee, talent guarantee, material guarantee, network guarantee and effectiveness guarantee.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sports, establishing morality with sports, and promoting learning with sports",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in the new era, a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in education.
Keywords: New era;School sports; Forge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加强和改进,特别是到2022年实现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等目标的提出[1],学校体育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条件保障愈加坚实[2]。这些措施和成果的取得,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3]。这一意识的铸牢,对于维护各民族利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给予学校体育新的时代任务,必须破解学校体育以技术学习为主线、组织活动目标单一、追求形式、较少关注学生品德、情感变化等纵深问题。通过分析新时代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政策,研究边疆地区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并融入强国发展战略,对推进区域学校体育顺应时代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新时代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困境
1.1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转换困难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需要与时俱进,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不断涌现,这就要求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及时更新其内容和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如果爱国主义教育不能有效地实现主题的转换,还停留在以往的主题上,就会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教育严重缺位[4]。其次,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和改进。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缺乏贯通性、组织缺乏系统性、内容也需要进一步优化[5]。这表明,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混乱和不足,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加以解决。最后,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贴近青少年的生活,不能远离或者脱离生活实际[6]。总的来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转换困难主要表现在主题更新不及时、顶层设计不足、批判与建设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以及教育内容与青少年生活实际脱节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探索和创新,以确保爱国主义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2学生意志品质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面临挑战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意志品质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我驱动的能力。此外,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1.3培养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
边疆地区的学校在如何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方面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这些困境不仅源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水平有限,还涉及到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兴趣不高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政策倾斜,这些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学校,导致其他地区的学生难以接触和学习到这些优秀的体育项目。同时,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许多从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师并非本民族的专业人士,他们可能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来有效地教授这些传统项目。此外,当前的教学方法可能过于依赖现代体育设施和技术,而忽视了传统体育活动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年轻一代可能对传统体育不感兴趣,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传统体育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4规范体育比赛中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难度大
体育比赛中,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它们不仅关系到比赛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也直接影响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的行为举止。然而,要在体育领域内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其中,规则意识的复杂性、法治意识的缺失、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等都是其中的因素。要想在体育领域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规则,特别是与个人权利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赛事规模的扩大,新的比赛规则和技术规则不断涌现,这给运动员和教练员带来了更高的学习成本。此外,体育竞赛中缺乏严格的法律制裁机制,也导致运动员和教练员在面对潜在风险时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
1.5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存在困难
虽然构建网络平台可以增强育人实效,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学生的心灵可能成为技术的奴隶,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意味着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时,如何平衡技术的利弊,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新时代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7]边疆地区学校体育首先要坚持守正,才能创新,各学校可以通过凝练教学主题、调适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内容、规范体育比赛、构建网络平台,优化新时代学校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化功能。
2.1 凝练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主义精神
边疆地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并实施一个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体育教学主题。[8]学校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并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之将爱国精神和民族团结理念有效融入教学内容。体育教师需要转变角色,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和品德教育,深刻理解育人目标的深层含义。教学主题的设计应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强化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总之,边疆地区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主题的确定,旨在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同时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
2.2 调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主观能动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地区各学校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校体育课程教研活动,进而调适体育课程建设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以体育技术学习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体育技术,教学方式也以身体示范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习,制约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研究显示,参加滑冰、滑雪运动的学生比普通学生具有更高水平的坚韧性和自觉性。边疆地区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学校体育可以加大冰雪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还可以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将其它学科中适用于体育教学的内容与体育课程内容相结合来制定教学计划,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 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通过在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边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本地区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也投入了很多资金支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边疆地区各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本土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向各民族学生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加深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而且,通过丰富课程内容,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各民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边疆地区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增加教育投资,提升教师专业培训,加强宣传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更多学生受益于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2.4规范体育比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着眼长治久安,高举法治旗帜,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制化水平,筑牢稳定的法治基础。”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守和服从,法治意识决定了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未来。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比赛就意味着会有输赢,有输赢就意味着会有规则,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创设比赛情景,营造出比赛氛围,然后详细讲解比赛规则,最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输赢观,让学生认识到比赛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输赢,而在于在比赛中收获珍贵的友谊。
2.5构建网络平台,增强育人实效
在当今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对数字化网络更为依赖,线上教学、线上办公、线上购买生活物资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撑。学校通过构建网络平台,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给平时内向且不敢和同学、老师面对面交流的学生提供另外一种交流方式,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学校通过构建网络平台,能够增强育人实效。在学校官网专门建立民族文化板块,并设置讨论区、答题区、开展知识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网络细雨润物的作用,实现学生的“无声”教育。
3结语
教育本来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影响的过程。基于文化戍边的需要,边疆地区学校体育始终坚持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为目标。随着对体育功能价值研究不断深入,体育的人文精神,体育的育人价值被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党中央多次强调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学校体育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的做到“以体树人、以体立德、以体促学”,引领学生“和光同舞”、“和光同行”、实现“和光同辉”的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0-10-15].
[2]学校体育要抓住时代发展新机遇.中国教育报,2020-10-22.
[3]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J].求是,2024(03).
[4]卓艳苗,蔡晓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3,28(01):117-123.
[5]林艺蕾.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创新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1,(28):80-82.
[6]刑静.新时期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党史博采,2022(10):48-49.
[7]习近平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J].中国宗教,2023,(08):2.
[8]孙中芳.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教育路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