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中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的融入

2024-07-02 03:37:34林兆品
求知导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美术课堂民间艺术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民间艺术和本土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分析了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价值,探讨了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的策略,包括介绍与赏析、传统技艺学习与传承、美术课堂实践等。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民间艺术;本土文化;壮族文化

作者简介:林兆品(1979—),男,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北区第三初级中学。

初中美术课堂不仅是学生审美意识形成的摇篮,还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能为美术课堂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深化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情感。而本土文化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构成多样化世界文化的重要元素。在美术课堂中,通过了解不同的本土文化,学生能够养成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从而在心中形成文化共生的思想。本文主要分析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价值,并探讨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入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及其对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价值

民间艺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本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或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和习俗等。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联系紧密。通过学习和欣赏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应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提升文化自信,进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对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这些元素可以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色与艺术风格,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这种跨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民间艺术形式面临着失传的风险。将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这些艺术形式,从而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民间艺术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而本土文化的传承则能为民间艺术的创新提供支持。

通过学习和欣赏民间艺术,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民间艺术作品通常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民俗文化和审美元素,它们是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深入学习和实践民间艺术,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提升自己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土文化的多样性为民间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可以从本土文化中汲取养分,创作出更有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例如,在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中,学生可以将当地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民俗活动等元素融入作品中[2],使作品更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这种将本土文化与民间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段,还能够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教学能够推动美术课堂的多元化发展。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内容,如民间艺术工作坊、本土文化调查、创作展览等。这些活动与内容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二、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的策略

(一)介绍与赏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刺绣、雕塑等。教师可通过展示经典作品和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本土文化是民间艺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也要对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讲解[3],通过讲述历史传说、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文化探索,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或采访民间艺人,以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展示各种壮锦的图案和成品,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色彩、图案和制造工艺,并体验壮锦的制作过程,以此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可以展示壮族刺绣作品,让学生了解壮族刺绣的基本针法和图案设计,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刺绣练习,以感受壮族刺绣的魅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介绍广西三月三歌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和意义等。

(二)传统技艺学习与传承

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技艺。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注重传统技艺的学习与传承。教师可通过邀请民间艺人授课、组织技艺传承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技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一些民间艺人掌握着独特的传统技艺,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可邀请他们到课堂上讲课,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4]。民间艺人可以通过现场演示、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民间艺人还可以分享他们的从业经历、心得体会等,以此让学生了解传统技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

在广西,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的实践已经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实施,比如广西北海市的“文艺进校园”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将民间文艺和传统技艺引入北海市的中小学美术课堂。在这个项目中,民间艺人会被邀请到初中美术课堂中,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课程教学,如刺绣香包的制作技巧、传统版画创作、剪纸艺术等。该项目的开展,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能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传统技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样的教学不仅体现了民间艺术和本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也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美术课堂实践

美术课堂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以及艺术技能等多重任务。要想有效完成这些任务,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艺术与本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临摹民间艺术作品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方式。通过临摹民间艺术作品,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入学习传统技艺和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临摹实践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5]。在学生临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其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以此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广西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这些艺术不仅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民间艺术,初中美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临摹民间艺术作品的教学活动。例如,瑶族刺绣纹样精美,寓意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瑶族刺绣的纹样,教授学生刺绣的基本技巧,并让学生仿照已有作品进行实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瑶族刺绣的细腻和精致。又如,壮族铜鼓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铜鼓的纹饰,并指导学生临摹。学生通过观察纹饰的线条和构图,能深入了解壮族铜鼓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其次,创作具有本土文化元素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本土文化元素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艺术创作的纽带,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使学生的作品更具个性和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文化资源,如地方特色建筑、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等,将这些元素融入绘画创作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还能够在创作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例如,壮锦是壮族传统的精美手工艺品,以丰富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著称。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壮锦的图案设计,并尝试用画笔在纸上画出具有壮锦特色的图案。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壮锦的艺术魅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图案设计能力和色彩运用技巧。再如,广西民间剪纸线条简洁明快,寓意丰富。在美术课上,教师可教授学生相应的剪纸技巧,并让他们尝试用红纸剪出具有广西民间特色的剪纸作品。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剪纸技巧,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广西民间剪纸的文化内涵。

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设计更多创意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写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或开展主题性艺术创作活动,如环保主题创作活动、节日主题创作活动等[6],让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比如,广西三月三歌节是一个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这个节日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学生了解壮族文化,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这个节日为主题创作作品,通过描绘节日的场景、人物形象、服饰等元素,展现节日的喜庆和欢乐。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壮族文化,更好地传承壮族文化,还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结语

民间艺术和本土文化的融入为传统的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将民间艺术和本土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能在无形中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学生不再是美术知识和技巧的被动学习者,而是能领略本土文化魅力、传承本土文化的主动创造者,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未来,期待初中美术课堂在民间艺术和本土文化传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能看到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育模式出现。

[参考文献]

王思莉.多元文化视域下泉州提线木偶在初中美术课程的开发应用[D].厦门:集美大学,2023.

白洁.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10):216-218.

刘凯.依托本土资源开展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以《绚丽的少数民族美术文化宝藏》教学设计为例[J].广西教育,2020(41):88-89.

董帅.初中美术课堂引入民间艺术的实践研究: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D].伊宁:伊犁师范大学,2023.

赵娟娟.本土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3(24):106-108.

黄子嘉.民间绘画中十二生肖元素在初中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23.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美术课堂民间艺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湛江文学(2017年11期)2017-11-30 08:31:09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0:33:34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1:53:43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1:30:21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09:10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4:25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22:38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