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整本书阅读“浮光掠影”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探析

2024-07-02 22:37姜群
求知导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浮光掠影现象语文教学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可见在小学阶段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小学中年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中,仍然存在“浮光掠影”的现象,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此,教师应从语文学科教学特点入手,探究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以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实施。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整本书阅读;语文教学;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浮光掠影”现象

作者简介:姜群(1978—),女,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一、小学中年段整本书阅读中的“浮光掠影”

现象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学生学习浮于表面,阅读效果不佳,本文将此称为“浮光掠影”现象。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部分语文教师重视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关注导读活动的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但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长时间保持,最终导致阅读活动“虎头蛇尾”。

第二,部分语文教师设计“图书漂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课外图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但对于学生的阅读不做指导与点拨,忽视对阅读内容的交流与讨论,导致整本书阅读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第三,部分语文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规划不科学,设计不充分,只是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或是概述故事大意,没能及时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多方面问题,学生阅读后一知半解,成效不理想。

二、小学中年段整本书阅读“浮光掠影”现象的成因

(一)重导读轻过程

部分教师认为小学中年段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与能力,自己只要做好导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就能够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需要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而要让学生独立阅读,忽视学生阅读方法有差异、阅读感受有不同、阅读进度有差别的情况,实际阅读效果不如预期,导致学生整本书阅读出现“浮光掠影”现象。

(二)重速度轻理解

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部分教师会规定阅读期限,要求学生根据时间安排定下每天阅读的页数,并在期限内强调日常阅读任务。在阅读期限的影响下,学生追求“读书快”,囫囵吞枣,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不深,对人物、语句、逻辑等掌握不足,这也是“浮光掠影”现象的成因。

(三)重情节轻语言

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不仅关注导读,也经常组织交流活动,还指导学生用讲述主要内容、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梳理故事情节,或是厘清人物关系。但这些活动局限于对故事情节的探究,而忽视书籍的语言特点、语言方法等,导致学生对整本书的认识不全面,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

三、小学中年段整本书阅读“浮光掠影”现象的解决策略

(一)目标引路,任务促读,助力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1.设定目标,设计任务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师生应一同制订阅读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开展阅读活动,确保活动的有序、高效。提前与学生制订整本书阅读的目标,依循着目标来开展阅读活动,会让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完成有一定的确定性。为了完成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细分阅读任务,促使学生抓重点、分步走,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1]的要求。

比如,在阅读《火鞋与风鞋》时,笔者先通读整本书,预设目标为“通过分析主人公旅行前后性格的变化,掌握人物形象特征,感悟故事主旨,帮助学生培养判断能力、鉴赏能力和总结能力”。而后,设计“激发疑惑”“阅读故事”“寻找答案”三个任务。

2.根据目标,完成任务

在“激发疑惑”部分,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片段,引导学生快速阅读,了解主人公迪姆的烦恼是自己不被人喜欢。再展示两张插图,一是书籍开头迪姆哀伤的表情的图片,二是结尾处他咧着嘴笑的图片,接着提问学生:“迪姆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踊跃发言:“他从不开心变得开心,可能是因为中奖了。”“他可能吃到好吃的了。”“他也许听到了一个笑话。”此时,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并上交,约定读完《火鞋与风鞋》后再一起来揭开迪姆表情发生变化的原因,看看有哪些同学猜对了。这样的任务设计,一来起到了导读的作用,二来提示学生明确阅读目的,使学生带着疑问读书,能将故事内容前后关联,提升阅读的整体性和趣味性。

在“阅读故事”部分,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围绕书籍的一到两个章节交流读书感受。比如,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请某一小组的同学来朗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文字,说说自己的阅读感悟,或是总结迪姆遇到了什么人、事,他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并请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学生把想法记录在书中相关页面的空白处,便于之后提炼。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迪姆父亲对他特殊的爱,明白遇到困难要鼓起勇气去尝试克服,等等。这样,学生的阅读目标不只是读完故事,而是能做到边读边想、边读边听、边读边思,对故事中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与感悟。

在“寻找答案”部分,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组织读书交流会。通过师生互动补充,学生明白迪姆表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他和爸爸外出游历,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后,他的内心由弱变强,人变得乐观起来。这时,教师将纸条发回给学生,有好几位同学预测正确,十分开心。这样的师生共读活动,从质疑到答疑、从目标到过程、从导读到总结、从情节到文字,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整本书阅读过程,理清书籍内容的逻辑关系,有效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由点切入,以点带面,助力学生达成阅读目的

1.整体阅读,由点切入

小学中年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一般语言描述生动形象,故事内容较为丰富,情节曲折。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达成阅读目的。比如,抓好阅读切入点,带动学生对整本书主要脉络进行梳理,在此过程中逐步体会阅读乐趣,提炼阅读收获。

比如,在阅读《青铜葵花》时,笔者从“找找葵花分别到过哪些地方生活”这一问题切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有序梳理故事内容,整理出“随爸爸一起生活的干校”“青铜家里”“城里阿姨家”这三个地点。笔者继续提问:“在这些地方生活,葵花的心情是怎样的?”以此引导学生将葵花在三个地方生活时的不同心情、感受与葵花当时的生活境遇关联起来,体会青铜一家的善良大度与对葵花的无私关爱。同时,学生发现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展现人物生活场景,衬托人物的心理变化。抓好阅读切入点,既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书籍亮点,从而实现阅读目的。

2.从点到面,贯通整体

把阅读点串联起来,可以组成一个画面,联通阅读画面,学生就可以整合书本内容,对整本书形成全面把握,提高整体认知能力。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的情节环环相扣,描述了瓷兔子爱德华历经磨难,找到了爱的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在平淡普通的生活中感受到爱和被爱,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阅读这本书的目的。为达成这个目的,笔者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把爱德华的神奇旅行经历用简单的图文表述出来。比如,在方框里填上爱德华到了哪里、遭遇了什么,在椭圆形里写上爱德华的感受,用波浪线连接爱德华的遭遇,用不同数量的爱心表达爱德华感受到的爱的程度。这样的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整本书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内容,并把阅读所得具象化、可视化,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从而逐层深入,贯通整体,达成阅读目的。

(三)精读选段,深入研讨,助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群

语文课标中提到,整本书阅读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分享阅读心得,在交流研讨中解决遇到的阅读问题。所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教授学生精读、略读等多样的方式。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夏洛的网》时,笔者组织开展了阅读指导交流课,要求学生挑选书中的一些重点片段来研讨,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层次,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阅读指导交流课上,笔者首先挑选了弗恩和威尔伯相处的片段来带领学生共读共议,感受弗恩的爱心。要求:(1)默读片段,找出弗恩关爱威尔伯的语句,关注她的动作、语言、想法。(2)将你选择的句子读给同桌听。(3)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弗恩的形象。在任务的带领下,学生积极进行阅读、圈画、交流等活动,学习氛围良好。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弗恩,还有一个伙伴也很爱护威尔伯,大家知道是谁吗?”要求学生独立阅读相关段落,体会故事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并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自读片段,找出描述威尔伯和夏洛不同表现的句子,写出它们各自的心情。(2)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3)想象写话:当威尔伯感到孤独时,夏洛做它的朋友……当威尔伯感到无聊时,夏洛给它讲故事……当威尔伯有困难时,夏洛帮助它……(4)猜测后续:你认为夏洛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帮助威尔伯?拓展性的阅读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将生活实际与阅读相联系,实现深层次阅读。

最后,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第11章的内容,感受夏洛的高尚品格,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边读边划:在什么情况下夏洛帮助威尔伯?(2)夏洛做了什么来帮助威尔伯?从它身上你发现了什么品质?(3)威尔伯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话想对夏洛说?在学生独立阅读与思考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班级内汇报交流。由此,学生感受到夏洛的善良勇敢,明白我们需要有助人之心和感恩之心。

在书本主题的指引下,教师设计了不同的任务群,带引学生从片段切入,在明确阅读目的、有效阅读策略的指引下,进行朗读、默读、思考、记录、想象、概括、提炼、书写、交流等一系列阅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书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感知能力,加深学生对整本书人文精神的理解,促使学生产生独到见解。

总而言之,面对小学中年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浮光掠影”的现象,语文老师需要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浮光掠影现象语文教学
浮光掠影
浮光掠影
浮光掠影
浮光掠影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