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特征十分明显的基础学科,既具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价值,也是开展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发掘和创新德育内容,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德育
作者简介:蒋宜荣(1974—),男,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响水学校。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与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直接相关。小学语文课程中蕴藏着十分丰富且优质的德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价值,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育和德育的质量与水平。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多,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可以有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使其受到其中良好道德情操、正确价值观念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1]。这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深入地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并结合这些德育元素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课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德育,通过挖掘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感悟民族精神,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一,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德育元素,创设让学生与人交流的情境,并鼓励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与人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全面性思维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第三,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和深入学习优秀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和正确价值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第四,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教师可以选择蕴含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元素的优秀文学作品开展教学,带领学生深入思考个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作用与价值,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丰富小学德育形式
传统的德育通常依靠学校德育处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进行,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也相对枯燥,这使得德育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行培养,这能有效丰富小学德育的形式和内容[2]。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道德问题,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此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分理解相应的道德准则和人生智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教学策略
(一)挖掘、提炼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元素,教师要不断寻找、挖掘和提炼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元素,积极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元素涉及语文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就要提高自己的德育意识,不断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了解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运用多种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时,教师就可以深入挖掘和提炼其中的德育元素。虽然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但是其中也蕴含一定的德育元素,如大自然的启示、科学家坚持探索的精神等。这些德育元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发现和思考,还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后,可引导他们思考雷达是如何工作的,并为他们重点讲述科学家们工作的辛苦与不易。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根据夜飞的蝙蝠发明雷达的,理解科学家们在发明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这样一来,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明白坚持到底是非常重要的,逐渐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积极创新和丰富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影响德育效果的直接因素。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双减”政策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同样需要融入德育元素,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进而更好地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使德育更加有趣,教师在挖掘德育元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拓展和丰富知识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等,以确保德育不脱离生活实践[3]。此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贯彻以生为本的理念,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挖掘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思考如何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文内容,进而挖掘提炼出其中所蕴藏的德育元素,如告诫学生在生活中不要随意踩踏花草树木、破坏公物等。这篇课文主要展现了王戎善于发现、思考等品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如果站在现代德育的角度,那么王戎随意摘取路边花草的行为是不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对此,教师可根据“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再结合一些生活中随意摘取花草而受到惩罚的反面事例,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花草、公物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灵活调整和优化德育形式
不断调整和优化德育的形式,结合学生情况选取德育内容,有助于提升德育效果。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教师在渗透德育时,要注意立足于实践,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真实的感悟,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德育中感受到快乐。此外,在选择德育方式时,教师要从德育本身的主题、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以此使德育更加轻松、高效,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开展德育[4]。比如,在教学完本单元课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班上分享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对父母的爱,让其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不断深化感悟。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家中通过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回馈和感恩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此德育渗透方式是具有实践性质的,通过实践,学生和父母都能体会到对方的爱。同时,这样的德育也能让学生明白爱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有效结合时代元素
要想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教师就要与时俱进,有效结合时代元素开展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结合时代元素将课堂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使语文教学和德育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意识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为例,本课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的西沙群岛是一个非常富饶、美丽的地方,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代元素,引入“西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实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西沙群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等,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找与此相关的资料,以此让学生对国家主权和领土问题形成相应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国防教育,以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让学生形成危机意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与理想,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又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5]。
(五)充分发挥榜样对学生的导向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受身心发展特点的影响,小学生极易受到身边榜样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书中的角色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模仿和参照的榜样,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进而不断提升德育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约束自己,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宣扬积极正向的名人故事、报道等,不断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延伸,以纳米技术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发明创造的,以此引导学生向科学家学习。教师可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示我国纳米引入第一人、溶剂热合成发明者等优秀科学家的光辉事迹,让学生体会到纳米领域科学家们工作的不易和卓越贡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科学家们的敬佩之情。这样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虽然语文学科是小学的基础性学科,但是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德育元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其中德育元素的发掘和利用,以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为了使小学语文学科德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在重视语文教材中德育元素的发掘和提炼的基础上,注重德育与时代元素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和创新德育内容和德育形式,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曹凤莲.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2):155-157.
张有平.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3(23):63-66.
谢淑海.1949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内容的嬗变特点与研究展望: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分析[J].伊犁师范大学学报,2023,41(3):77-84.
王鹏.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研究[J].中国标准化,2023(14):212-214.
钱文英.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8):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