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61-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备注:null
作者简介:王志方(1972—),男,大学本科,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普通作者:null
作者简介:王志方(1972-),男,汉族,本科,体育教育,讲师。
摘要:体能作为武术运动员专业竞技能力的一项重要构成要素,直接影响着武术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的发挥。本文从高校武术教学实践的角度入手,总结概括了目前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分析了体能训练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出了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体能训练的具体实践方法和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为设置有武术教学课程的单位提供参考,有助于促进我国武术教学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能训练;武术教学;实践研究;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WANG Zhifang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Public Sports Department,Changzhi ,Shanxi Province,046000 China)
Abstract: Physical fitnes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 ability of martial arts athletes, directly affects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ir sports skill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martial arts in universities, summa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cess of martial art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artial arts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training. Furthermore, specific practical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artial arts in universities 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ts with martial arts teaching courses, and help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cientificization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China, with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Physical training; Martial arts teaching; Practical research; Importance
随着社会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已经深入人心。在高校中,武术教学作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
体能训练是武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多个方面。通过体能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掌握武术技巧,提高运动水平,表现出更好的竞技水平。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应该基于现代教育方法和科学理论、根据武术专项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条件来针对性的制定,训练方法应该具备多样性,训练强度和时间都需要科学合理[1]。但在现实中,目前一些高校在武术教学中的体能训练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训练方法单一、训练强度不足、训练时间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体能水平和武术技能的提高。因此,有必要针对体能训练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实践展开研究。本文将首先通过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法等调研方法了解高校武术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师生对于武术教学体能训练的认知和需求。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方法和策略,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最后,对实践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高校武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1.高校武术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武术教学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武术作为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的运动项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自律能力。目前,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通常也会进行一些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1)力量训练:主要通过器械练习、徒手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爆发力和持久力,为学习武术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速度训练:通过短跑和反应速度训练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速度素质。在武术技能中,速度素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3)耐力训练:主要通过长距离跑、有氧运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耐力素质对于武术运动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武术比赛中往往需要连续进行高强度的动作,只有具备良好的耐力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4)柔韧性训练:主要通过拉伸、瑜伽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柔韧性素质。柔韧性是武术技能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动作幅度和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5)协调性训练:主要通过平衡、灵敏等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素质。协调性是武术技能的核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作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校武术教学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已经涉及到了一些体能训练内容,但仍有一小部分高校在武术教学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体能训练重要性认知不足:目前部分高校的武术教学老师对于武术教学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尚未充分认识到武术是一种需要高度体能的运动,它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还需要极高的耐力,导致这部分教师在武术教学中,过于注重技术动作的训练,而忽视了体能训练,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虽然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身体素质却没有得到提高[2]。
(2)体能训练时间不足:由于课程安排和教学资源的限制,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时间相对较少,有一些甚至安排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训练,但是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训练时,缺乏专业指导和监督。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地掌握训练方法和技巧,容易受伤或造成不良后果,而且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课外自主训练,他们可能面临学业压力和其他社交活动,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能训练中。此外,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设备和场地来进行有效的训练,限制了他们的训练效果。
(3)体能训练方法单一: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能训练产生厌倦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武术教学中,缺乏专业的体能教练,这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仍采取的是跑步、做俯卧撑等基础体能训练。这种训练方式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但是对于武术的特殊需求来说,还是不够的。
(4)体能训练强度不够:在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训练强度较低的问题,但实际上只有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强度过低会导致学生在完成训练后,其身体素质的提升并不明显,甚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训练强度不够的根本原因是普遍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5)体能训练与武术技能脱节:在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体能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体能训练与武术技能脱节的问题,体能训练通常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然而,这种训练方式往往忽视了武术技能的独特性,导致体能训练往往与武术技能训练相互割裂,并没有根据武术技能的特点设计体能训练方案。
2.体能训练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2.1 体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武术技能
由于武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所以武术教学过程中的体能训练也会重点针对这几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武术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可以较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持久力、反应速度、心肺功能、身体协调性等方面,为学习武术打下坚实体能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3]。
体能训练与武术技能训练密切相关,是武术技能教学的基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武术技能,提高武术学习的效率。一方面,良好的体能素质可以为学生掌握武术技巧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反应速度和动作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例如,针对力量方面的体能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完成力量型武术动作时不会力不从心,针对耐力的体能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完成连续武术动作时持续保持高水平表现,针对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体能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一些高难度武术动作时更加轻松,动作更加规范。
2.2 体能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体能训练过程中,通常需要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例如针对耐力的专项体能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通过长期的坚持也能培养学生的毅力。而且,通过设计团队配合性质和比赛性质的体能训练,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除此之外,通过体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学生可以塑造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形象,提高自信心,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力量训练可以使学生拥有强壮的体魄;速度训练可以使学生拥有敏捷的动作;耐力训练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肺功能;柔韧性训练可以使学生拥有灵活的关节,这些都会使学生在社交场合更加自信,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更多的机会。
2.3 体能训练有助于完善高校武术教学体系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在武术教学体系的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整体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导致人们对于学习武术的兴趣不高,对于武术这一传统文化的宣扬作用并未达到预期[4]。体能训练作为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改进和优化体能训练过程有助于完善高校学术教学体系,推动整体高校武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体能训练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和身体素质,高校武术教学应重视体能训练,合理安排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
3.高校武术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实践措施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将传统训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性别是制定个性化体能训练计划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训练需求,在制定训练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性别差异,为男女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方案。此外,学生的身体状况也是制定个性化体能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一些健康问题或特殊需求,如肥胖、近视、哮喘等。针对这些学生,训练计划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
另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的体能训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或电子游戏来进行体能训练,这种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同时增强他们的反应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能够支撑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体能训练,虽然可能体验感还有待改进,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体验感会逐渐提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体能训练可以在感受真实运动体验的同时规避了实际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此外,电子游戏也可以成为体能训练的有效工具。通过设计专门针对体能训练的游戏,学生可以在娱乐的同时进行锻炼。这些游戏可以结合音乐、故事情节和挑战性的任务,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相比,这种游戏化的训练方式更加有趣和吸引人,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将传统的体能训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训练方式[6]。
3.2 采用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方法,引入新颖的训练器材和技术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用多种体能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和效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该通过观察、交流和测试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便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例如,对于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可以组织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比赛式的体能训练,包括组织篮球比赛、足球比赛。针对兴趣爱好比较少的学生,还可以组织一些有趣且不复杂的团队活动来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例如,设置障碍赛跑、拔河比赛、绳索攀爬等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锻炼身体,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7]。
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一些新颖的体能训练器材和技术。例如,使用悬挂训练设备、平衡板、弹力带等,这些器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全身性的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可以引入一些新兴的训练技术,如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循环训练等,HIIT是一种高强度的训练方法,通过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循环训练则是一种将不同的训练动作组合在一起进行的训练方法,它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群,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这些方法可以在提高趣味性的同时保证训练水平。
3.3 加强体能训练的组织和管理,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
为了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和效率,高校需要加强对于武术教学过程中体能训练的组织和管理。首先,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对武术教学中体能训练计划的完善性和科学性进行检查。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确保每个参与者都能按照计划进行训练。其次,教学管理部门还需要对训练过程进行监督。这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来实现。例如,可以安排专门的教练或教师对训练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训练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可以建立一些奖惩机制,对参与体能训练的学生进行激励和约束[8]。这样可以有效地规范武术教学过程中的体能训练过程,提高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辅助体能训练的组织和管理。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首先,可以通过定期的体能测试来了解每个学生的训练效果。这些测试将涵盖各种体能指标,如力量、速度、耐力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客观地评估学生的体能水平,并及时发现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根据测试结果,可以针对性地调整体能训练计划,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其次,还需要建立反馈机制,设计调查问卷让参与武术课程的学生针对体能训练过程提供教学效果反馈。这些问卷将包括对训练计划的满意度、训练方法的有效性、教练员的指导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进一步调整教学过程中的体能训练计划。
此外,还需要定期组织教师会议,对体能训练计划进行评估和讨论。在会议上,教师们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并共同制定新的训练目标和方法。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不断提升体能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3.4 引入专业体能教练人才,注重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教学指导
高校有必要引入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职体能教练,由这些教练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提供实时的教学指导,让专业教练向学生解释每个训练动作的正确姿势和技巧,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动作。通过正确的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减少受伤的风险。而且专职体能教练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训练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此外,专业教练通常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自己的训练情况,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教练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结论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部分高校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能训练重要性认知不足,导致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高校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整体认知,本文从学生身体素质、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武术教学体系等方面针对体能训练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除此之外,本文针对前述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措施,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将传统训练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方法、引入新颖的训练器材和技术、加强体能训练的组织和管理、建立评价和反馈机制、引入专业体能教练人才、注重体能训练过程中的教学指导等方面。
参考文献
[1]赵志刚. 体能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 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教育管理篇). 山西省晋中市体育运动学校;, 2020: 10.
[2]陈宗森. 基于混合式教学法的体育院校足球普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 2023.
[3]李鑫傲.体能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田径,2021(08): 32-34.
[4]石宏. 体能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体育画报,2022(4):123-124..
[5]冯文杰. 大学体育武术散打课程体能训练现状和对策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3(4):4-6.
[6]王志杰. 体能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J]. 田径, 2019, (09): 26-27.
[7]李晓红.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 青年时代,2017(28):174-175.
[8]杨庆庆. 大学体育武术散打课程体能训练现状和对策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19(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