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4-07-02 08:46王月
国际公关 2024年9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输送技术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如何使其培育的学生更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是高职院校当前需要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严谨细致和精益求精受到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找出高职院校当前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中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助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培育

近年来,工匠精神一词被提及的频率日益增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成为称赞美誉。工匠精神的核心即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对待工作心无旁骛,追求卓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弘扬工匠精神的要求,强调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中国制造”向 “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尤其需要高职院校发挥其优势和特色,着力为新时代培养高精尖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 “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一、新时代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转变的需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2]我国制造行业大但不强,高精尖技术人才较为紧缺,中高端系列产品进口较多,这就导致购买力流失海外的问题。原有的产业结构无法适配当前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经济逐渐由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转变,经济结构的改革要求部分行业摒弃传统量大低效的产品,转而追求精密卓越的产品,新时代产品由高质量和高技术的浪潮引领。当前的经济环境助推工匠精神进入人们的视野,工匠精神所强调的严谨和细致成为新时代行业发展的重要品质,以工匠精神引领各行各业进行精细化的生产和管理,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

(二)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技术人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企业追求做大做强背后需要强有力的人才作为支撑,人才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强调要立志做大事,“大事”一指宏大的事业,二指做到极致也为大,这里所强调的 “做到极致”也就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工匠精神督促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发扬一丝不苟的美好品质,不仅要在产品质量和工艺上力求完美,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思考创新使得产品优化升级。除了质量过硬,更要满足消费者日益挑剔的要求,方能使企业的产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而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扩展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受传统思想影响,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一般不作为学生升学的首选,因此,职业院校的招生需要争奇斗艳各显优势以吸引学生。究其原因,在于部分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无法很好地适配企业的工作要求,毕业后学生也无法体会到自身的工作价值,由此循环往复,职业院校招生发展存在一定困境。当前职业院校也在探索改进发展新思路,其中建设优良校园氛围、加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及学生培养时要尤其重视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影响学生职业情操、职业习惯、个人素质的养成,以培养高技艺和高品德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工匠精神带动高职学生高精尖发展,助推高职学校影响力,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优势条件

(一)职业教育普遍关注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职业教育工作指示中强调 “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而高职院校向社会培养输送的恰恰是技术型人才,完美适配国家发展需求。中央电视台自2018年推出的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栏目让工匠精神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其中不少入选的大国工匠也曾是职业院校毕业,这为职业院校创造了展现自身风采的机会,职业教育的口碑和发展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众期望的推动下,大部分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会侧重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育,职业院校明晰培养技术型人才,必须使学生拥有精益求精和严谨细致的良好作风,只有基于优良价值观导向培养的学生才能虚心谨慎、戒骄戒躁,因此,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

“中国制造2025”战略基本方针之一就是人才为本,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制造业方面紧缺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也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驱动下不断调整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如今的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不断优化,包括从传统学徒制演变而来的双导师制的现代学徒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的订单班教学模式等。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中目标较为明确,为社会输送有钻研精神和细致作风的高级技术人才,尤需要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术型人才。因此,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基于自身特色的基础,根据社会的需求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在培养的过程中探索以更高效的方式注入工匠精神,着力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作风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高职学生自我认知日益明确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明显。高压力之下众多学子只有通过自我奋斗、加大努力程度才能脱颖而出。在和学生访谈中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对自身的学历满意度不高,和其他本科高校学生相比优势不足,学生也明确未来就业自身竞争力不够强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对自身认知及优劣势认识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向学生传输未来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观念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伴随着大国工匠以及技术型人才在互联网和媒体上出现的次数增加,高职学生也可受到启发和鼓舞,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度,工匠精神等词汇被学生和高校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三、当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困难

(一)工匠精神课程融入度不高

高职课程建设中一般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但无论哪种类型的课程都没有专门基于工匠精神所开设的课程。一般对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讲述集中在公共课程中,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该类公共课本中要讲述的知识广泛繁多,所涉及工匠精神的内容也只有一小部分篇幅,教师在对工匠精神讲述时多以课程设置的篇幅为依据,以理论讲解和人物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会花费过多时长着重渗透工匠精神。另外,高职专业课程设置上多注重技术技能培养,教师在上课时多以理论讲解和实践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使当前各类学校强调要将思政元素和学生课堂结合起来进行育人,很多教师会在课程讲解中带入思政元素,但在课程中有效衔接工匠精神和专业内容需要较深的教学功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专业课程中将工匠精神进行结合讲解的范围较为有限,观察发现,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进行新教师招聘时多以应届毕业生或毕业时间不久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新教师在教学中面临备课压力和经验不足的困难,在工匠精神与课程融合方面很多教师所需要提升的空间较大。

(二)高职学生学习钻研专注度和主动性较低

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广职业教育,且强调不应对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偏见,但长期以来,在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念上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相比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生质量较低。纵观各省市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录取成绩,可以看到高职学校的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高,可以推测出很多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性不强。而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学生在学习和做事上有足够的专注度和钻研精神,从大国工匠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守正创新的精神,观察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大国工匠的人物事例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保持热血沸腾,同时当教师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对个人成才的重要作用时学生也会深感认同,但在后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保持持久的自律和专注度对高职学生而言较难实现。另外,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高职院校是迫于分数压力选择有限,很多学生对未来目标和专业方向并不明晰,职业目标的模糊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动力不足,即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也很难将工匠精神的践行与自身专业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影响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

(三)消极价值观冲击学生思想

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让很多新兴行业受到大众热捧,很多人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在新兴领域崭露头角。但网络的快速传播也让一些不良思想和消极价值观影响学生。高职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的关键时期,一些高职学生基于对未来目标的迷茫会选择轻信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等思潮的影响,行为思想上会出现急功近利或浮躁的现象。尤其是在网红经济的带动下,不少博主和网红为吸取流量采取怪诞或无底线的做法获取大众关注,甚至一些人奉行 “万般皆下品,唯有流量高”的思想,做出一些低俗化的视频蹭取流量。而在强大的算法逻辑下,该类无实质意义但流量较高的内容会较为容易推送给学生,学生在获取相关内容后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错误地认为 “流量为王”,从而选择不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工匠精神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深厚,但工匠精神的发展会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干扰,当日趋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时,工匠精神的培育也会受到制约。

四、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优化路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教师工匠精神知识培训

高校教育历来强调立德树人,高职教育中德育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工匠精神作为德育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应该不断强调其重要性。首先,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全方位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渗透。课程建设中开辟板块融入德育及工匠精神的内容,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堂渗透并增加授课比重。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工匠精神相关的物质文化建设,如建立文化墙、文化角以及带动学生创造工匠精神相关的文创产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关于工匠精神的学习兴趣。其次,开设技术技能类比赛或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技术和匠心的重要性。通过活动或比赛的前期筹备、中期参与和后期总结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技术操作的乐趣和完成活动后的成就感。最后,加强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相关的培训和知识学习。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讲述上较为擅长,在教师培训和会议的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的学习,让教师重视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发挥教师在课堂理论讲述中所擅长的部分,适时进行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融入,让学生明确工匠精神和所学习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便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工匠精神的内容。工匠精神的培育中不仅要重视理论课程的融入,更要重视在实训或实践课程中进行融入,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技艺精神。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工匠品质

要抓住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树立学生良好品质。高职院校要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各任课教师和辅导员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课上课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高职院校学生因成绩原因大部分在学业上成就感不高,要发掘学生其他方面才能和优点,增强学生自信心。辅导员老师帮助高职学生明晰职业规划,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激发个人前进的动力,要多次通过班会及谈心谈话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未来发展可能性,提升学生奋斗感和积极性。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对学生当前学习和未来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高职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匠心品质,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造互动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课下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发散思维,以实践实操培养学生专注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及生活中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

(三)借助媒体力量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大众传媒和网络媒体的出现拓宽了新闻宣传的渠道,也让知识的传播更为迅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需打造多方面的培育路径以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要借助网络渠道弘扬榜样示范力量,以正能量人物精神牵引学生思维。“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从古至今人们都会被历史英雄人物身上的事迹所感动,在现如今的发展中,大国工匠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自身的贡献。[3]我们要利用媒体的力量,邀请各领域的大国工匠讲述自身的匠心事迹,让学生看到大国工匠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使其受到启发。网络媒体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宣传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技术人员或者工人,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接触到优秀人物案例,影响学生的价值思维。高职院校要利用好网络宣传渠道并发挥自身特色,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校期间对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形成关注反射弧,从而内驱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五、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工匠精神是未来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高职学生在企业中是技术岗的主力军,承载着我国向智造大国转变的历史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务必要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以多种方式和渠道促成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21.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9.

[3]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01).

作者简介: 王月,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