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敏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段,识字能力不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更是体现孩子学习能力的奠基石。 纵观建国以来几代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的研究,不难发现识字教学在小学,尤其是低年段的语文课堂中,分量举足轻重。
一、低年段汉字教学难在何处
汉字教学成为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汉字数量大。例如,清朝(1716年)所编的《康熙字典》,共收录47035个汉字,1915年编订的《中华大字典》收录汉字单字48000余个,1994年中华书局编订的《汉语大字典》共收录了汉字85000个。汉字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数量统计至今没有定论。而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指出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1]占六年识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还多。庞大的汉字群不仅成为学习者的难题,而且也成为小学低年段教师教学上的难点。
(二)汉字笔画复杂,部件数量多,不利于学生理解。汉字笔画多,除了基本的横竖撇点捺五个笔画外,还有竖钩、横钩、横折钩等笔画;而汉字部件的分割更是至今未有定论,例如“侧面”的“侧”字,有人认为应该分割为“亻”和“则”字,而有人则认为应该分割为“亻”“贝”和“刂”。在初学阶段掌握繁多的笔形,和繁多的汉字部件,对汉字初学者——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讲,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三)虽然汉字的构型具有理据性,但汉字之间的构型规律性不强。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左、右二字,最初构型是人左右手的象形,但后期演变分别加上工和口,就使得二字的构型联系被割断,学生难以通过其最初造字的理据进行记忆。
(四)多音多义字多。汉字中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多义字,例如参字,看似笔形简单,但它有三个读音,本义是星宿名,读shēn,后作为一种药名;现常用的读音是cān,表示加入某活动;它第三个读音是cēn,表示差别。如何辨析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不同含义,对一个低年段的小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挑战。
(五)同音字多,例如,发zhū音的字,有“诸、猪、朱、珠、株、诛、蛛、茱、侏”等字。再如“辨、辫、辩”三个字,不仅同音,字形还十分接近。同音字多,学习者书写时就容易出现错别字,因此,对同音字的教学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六)简化之后,很多汉字缺乏原有理据。汉字最初的创造都是有理有据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简化工作的推进,很多汉字最初被赋予的理据性慢慢被削减了,影响学生根据造字的理据进行记忆,最典型的莫过于网络上流行的“爱(愛)无心、亲(親)不见、乡(鄉)无郎”这个例子了。
(七)低年段的单独识字较困难。低年段的许多汉字,依存于词语当中,学生课内外阅读中,常可根据前后文的意思猜到某些词语的读音和意思,可是,但汉字离开词语,单独出现,学生就经常会有“识字难”的困惑,比如“深圳”的“圳”字,在词语中学生肯定不陌生,但单独出来,则很难辨认,因此,小学语文学界提出了“随文识字”“组词识字”等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低年段学生识记汉字。
二、低年段识字教学的设想
鉴于上述所提出的种种对于低年段识字教学教学难处的分析,笔者结合人教版一、二年级《语文》系列教材的主要特点以及低年段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大胆地提出一个关于低年段识字教学的设想,将汉字教学的实用性与方法性相统一,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二种。
(一)汉字学习独立开课
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把课程的安排分为课文学习与汉字学习两块。让汉字单独成块,由难到易、由常用到次常用,把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汉字重新分类,先学汉字,再学课文。利用由简单到复杂的汉字教学方法,由单字到部件,再到合体字,循序渐进来教学。单独安排专题,首先是具有表意功能汉字的学习,通过图画展示、多样化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此部分的汉字。其次是具有表音功能的汉字学习,通过声旁系连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形近汉字,既可通过声旁记音,又可通过形旁记意,达到习得汉字的效果。最后是汉字简化,形、音近字的学习。期间,为了避免单纯的汉字学习的枯燥,可结合汉字的小故事、小技巧进行教学。比如学习初期给学生介绍“仓颉造字”等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介绍常用部首的含义、介绍错别字的笑话故事等,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很”“银”的时候,有些学生区分不清时,常闹这样一个笑话,把“中国银行(hánɡ)”错读成“中国很行(xínɡ)。通过故事、笑话,既可以让学生在欢笑当中更好地区分形近汉字,又能掌握更多常用的汉字。
此举重在汉字字体的单独讲解,着重让学生理解汉字的本义、结构、书写等,以加强学生对于汉字的书写与理解,同时,在汉字模块上增加形近字的辨析以及同类字的归纳,通过联系教学巩固学生对于汉字本义的理解以及汉字的书写。尽管这种做法或许较为琐碎,所需的学时也会相应增加,但有利于培养低年段学生对汉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能适时帮助低年段的孩子补充有关汉字的一些文化知识。此举亦可作为单独的兴趣社团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的更多的汉字及汉字文化小知识。
(二)根据汉字类别重新构思文章话题
根据中国汉字的造字原理,我们可以根据中国汉字的部件字形构造,将其分为形声、象形、指事等类别,然后根据每个类别的汉字来重新构思文章话题,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在“随文识字”的原则下,让学生能够通过声旁系连等教学方法来加深对汉字造型的认识,同时能够将低年段的语文课堂学习回归到汉字的本体上,真正实现了以汉字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兼顾学生口语交际、文化因素等。
这一做法,对外汉字教学的领军人物周健老师已有较为成功的尝试。周健所编写的《汉字突破》[2]涵盖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全部的800个甲级汉字。通过字、词、句的交互学习,达到了学汉字、说汉语的目的。笔者很赞赏这种做法,也试图通过形近的汉字或者同一声旁的汉字来重新构思文章话题与文章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800个甲级汉字。例如,第一课,安排的汉字为数字。通过一首顺口溜来组合这些汉字,如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个十百千万,都来算一算。
再如,学习“青”声旁的汉字时,也同样可以通过儿歌或者简单课文安排来组合这些同声旁的汉字,如下:
青蛙晴天大眼睛,蜻蜓清水有感情。
通过自编自撰的儿歌或绕口令,提高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对汉字的熟记,帮助学生能较好地书写到所要求掌握的汉字。随后,在课文之后安排较多的书写练习。比如:
(1)笔画练习。让学生一笔一划地在田字格里多次练习书写汉字,加深记忆。
(2)组词练习。让学生对形近字体进行对比、组词,例如:青(青蛙)、晴(晴天)、睛(眼睛)、蜻(蜻蜓)、清(清水)、情(感情)等,形近字的组词有利于学生通过声旁记忆汉字,通过形旁区分形近汉字,并牢记于心。
(3)替换练习。保留相同部件,替换另一部件,再组词,例如,“请”替换部件变为“晴”,组词“晴天”,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能帮助学生区分形近汉字。
(4)修改错别字。把学生比较容易犯错的汉字列举出来,由学生自行进行修改,尤其是相离、相切、相交这三种关系,学生常常忽略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对汉字的影响,通过自己修改,可加深学生对汉字一些细节的记忆。例如“千活”,要把“千”改为“干”等。
通过以上构思,将汉字分类,构思文章话题,重新安排课文,可以更好地习得汉字。然而,这种做法,必须在汉字构型的相同类别中择取汉字来连篇构文,对于话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却能很好地让学生学习到汉字的分类,有助于汉字的书写,降低了形近汉字混淆情况的出现。
三、结语
低年段的识字的教学无疑是任重而道远的。笔者以为,在低年段识字的教学中,汉字是最基础的所在,学生通过了解汉字,再由汉字的意思逐渐组合成词语,再由词语组合成句子,最后从句子中组合成文章。一种语言的学习过程大抵如此。而由此亦足见汉字在语言学习中的基础地位。汉字若然学不好,则会影响后续的组词、造句以及写文章。所以,结合汉字教学的实用性与方法性,笔者主张还是要从汉字的本源抓起,课文的编写也要着眼于汉字的构型,由此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以及汉字的教学方法,清楚掌握汉字的结构体系,为日后的语文教学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