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必清 刘晓宏 郑娟
摘 要: 本文面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困境,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平台,采用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四级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组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突出企业文化融合特色建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模式、构建学生和教师多元动态评价体系等举措从整体到局部系统性地提出了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将“立德”和“树人”相结合,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产业学院;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194-03
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的体量和成就均比较显著,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基于职业教育存在体量大但不强、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多元参与聚而不融等问题,中国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提出了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的要求。本文面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困境,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平台,旨在优化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将“立德”和“树人”相结合,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产业学院和课程思政研究概述
2017年12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要求; 2020年7月,《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发布,为现代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建设提供指导,高校可与政行企等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现代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发布,专业课教师要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的专业课程;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要求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实现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学者对产业学院和课程思政研究较多。葛高丰[2]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演进、功能转型和提升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马林才等人[3]对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周昱成等人[4]指出课程思政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尤立杰等人[5]对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成效进行了归纳,发现了目前课程思政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陆洁琰[6]研究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张志坚[7]基于“三教”改革视域,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杨艳涛[8]基于课程思政角度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再思考。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是解决职业教育众多问题的根本途径,课程思政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两者的落脚点均是教育,而目前国内外学者将两者相结合进行研究较少。本文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并以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业学院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选取国民经济影响最大的土建类专业,研究其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路径。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主要存在的现实问题如下:
(一)课程思政一体化顶层设计不系统
课程思政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融合度较低,课程思政建设缺少系统化的规划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的系统工程,但目前的课程思政未能从顶层设计角度系统化构建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体系,未能根据不同课程特点系统地将人文素质、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元素有机融入各门课程。
(二)优秀企业文化有效融入课程思政不够
优秀企业文化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对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将优秀企业文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可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效果,但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结合各自专业的特色,深入挖掘优秀企业文化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使得优秀企业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入较为机械。
(三)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水平较低
专业教师具体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活动[9];在掌握本专业领域四新技术同时,要能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能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有效贯穿教学全过程。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为各自专业领域出身,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和教学经历,其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自身肩负的育人主体职责认识不足;部分专业教师缺少对专业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的挖掘能力,对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不敏感,无法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关系,不知道专业课程上应该讲哪些思政内容,更无法将本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合。
(四)完善的课程思政反馈和评价机制缺乏
课程思政实施主体是具体的各门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和润物无声地思想性教育,难以找到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的量化指标,反馈和成果评价改进机制缺乏,导致了课程思政建设的进展缓慢、整改不到位。
三、校企深度融合促进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
在产业学院背景下,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挖掘产教融合特色,探索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润物无声有机融合的方法途径,形成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内容构建与实施范式。
(一)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聚焦土建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优势,政行企校协同深入挖掘和提炼工程典型案例,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家国情怀有机融入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四级三全育人体系,具体见图1所示。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思政理论教学环节,实现思政理论育人;以土建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为专业能力教学环节,实现土建类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以土建类专业的实习实践课程为实践教学环节,满足行业发展的用人需求;以特色自主拓展课为综合发展环节,培养社会需要人才。通过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四级三全育人体系的实施,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的特质。
(二)基于产业学院构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产业学院,强化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序、有机、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模块课、专业实践课、特色拓展课等教学体系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具体见图2所示。
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健全人格、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专业模块课的开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工程伦理观;通过专业实践课的开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健全人格、求精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特色拓展课的开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文明素养、健康审美和伦理道德。
(三)基于产业学院架构,打造名师工匠教学创新团队
产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聘请教学名师和技能大师、高层次人才担任技术技能教学团队和实践创新教学团队负责人,打造名师工匠教学创新团队。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方式,充分发挥行业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科研团队负责人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引领作用,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实落细,落实师德为先理念,并将其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企业技能大师担任产业学院“名匠工作室”领衔人,在学习技能大师精湛技艺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企业文化,学习技能大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逐步养成工匠精神。
(四)突出企业文化融合特色,构建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模式
基于产业学院,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下,学生作为企业学徒,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运行,能真实感受到企业文化,准确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使学生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向。
在具体的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中,应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优选产业学院的典型案例作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利用校企共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开展项目化教学,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课堂授课等各环节和课后的专业社团活动,以“工匠精神、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发挥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具备“诚信、法治、求精、协作、自信”素质。
(五)基于产业学院,构建学生和教师多元动态评价体系
面向学生评价,构建“校企双导师共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涵盖职业素质、劳动纪律、创新精神等方面。利用在线课程等课程平台,构建由教学活动参与和表现、课后学习情况及课程考核成绩等要素组成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学习成效的有效评价,建立“实时评价、动态反馈、持续优化”的过程评价考核方法。
面向教师,构建“学生、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多元评价体系。需根据学生生源结构变化动态完善评价机制,定期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并及时反馈教学评价结果。
结语
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一体化设计不够全面、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不足、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水平不高以及缺乏完善的反馈和评价机制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基于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平台,从整体到局部系统性地提出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四级三全育人体系、构建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组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突出企业文化融合特色建构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模式以及构建学生和教师多元动态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参考文献:
[1] 徐继红,唐灿.“服装结构与工艺基础”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21,25(4) :59-62.
[2]葛高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演进、功能转型和提升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5:43-49.
[3]马林才,王建林.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4:47-52.
[4]周昱成,张艺蕾.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价值及策略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09 :110-112.
[5]尤立杰,张凌志.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困境及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23,S1:77-80.
[6]陆洁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7):103-105.
[7]张志坚.“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2022,21(5):63-70.
[8]杨艳涛.对话与唤醒:教师角色的再思考——基于课程思政角度的教学课例反思[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10 :127-129.
[9]杨羽.“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22,26(4):66-68.
作者简介:束必清(1980.12— ),男,汉族,江苏省兴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建筑新材料与结构可靠性;
刘晓宏(1977.07— ),女,汉族,山东省烟台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
郑 娟(1983.12— ),女,汉族,江苏省阜宁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结构可靠性。
基金项目: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产业学院背景下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编号:ZYB63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专业型社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智能建造省高水平专业群为例”(项目编号:D/2021/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