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逆反是青少年时期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本研究采用逆反心理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对西藏289名中职生进行测试,考察了中职生心理逆反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自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中职生逆反心理总体较低,其中,男生心理逆反程度高于女生,二年级学生逆反心理显著低于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通过自尊对中职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
关键词: 中职生;逆反心理;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中介
中图分类号: G444;G7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122-03
引言
心理逆反理论认为,当个体感受到行为自由被消灭或受到威胁时,会经历心理上的反抗,是一种旨在重建受到威胁或消灭自由的动机状态(Brehm,1966),这种动机状态指向重建失去的或受到威胁的自由(Brehm &Cole, 1966)[1]。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受到各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对自我意识的关注高涨,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实证研究表明中职生逆反心理发生率高于60%[2],主要表现为对不良倾向情感认同等,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对个体成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一、研究背景
家庭是青少年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环境和氛围对青少年的影响持续一生。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父母采用积极的方式对青少年成长为积极向上,对自我有积极评价的人。而消极、压抑的教养方式会使得青少年的对立情绪加剧[3]。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含蓄评价的产物,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自尊与逆反心理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4]。郭治斌等人(2018)进一步研究发现,逆反心理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5]。同时,也有研究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自尊的重要因素,例如,张文新、林崇德等人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对个体自尊的发展有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家长传递价值和情感态度,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原因,也会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具有差异性,而不同风格的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教育中也会具有差异性,因而,父母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自尊,进而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
综上,众多研究者已对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和逆反心理进行了深入探索,但是并未对三者之间的深刻复杂关系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自尊究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逆反心理之间起到何种作用,相关研究还缺乏深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探索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逆反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二者之间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及信效度
1.研究工具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包含两个子表,分别为父亲教养方式量表和母亲教养方式量表。选用“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目的是探究西藏中职生的心理逆反水平。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本研究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以测量中职生的自尊水平。该量表共包含10个项目,其中项目3、5、9、10反向计分,将项目之和相加得到自尊总分,总分越高代表自尊水平越高。
2.问卷效度
对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及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将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中的66个题目及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中的66个题目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Bartlett值分别为5399.535和5456.308,P=.000,取其样适当性度量值分别为KMO=0.782和KMO=0.809,说明采用因素分析是恰当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考察问卷的结构效度发现,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6个因素共可解释总变异的62.5%,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的5个因素共可解释总变异的63.3%。同理,“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及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的Bartlett值分别为 607.916和678.605,P=.000,取其样适当性度量值分别为KMO=0.879和KMO=0.861,说明该问卷的效度较好。
3.问卷信度
父亲、母亲教养方式评价分量表中的α系数是0.852和0.871,存在较强的内部一致性程度。“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的α系数为0.814,自尊量表的α系数为0.803,信度较好。
(二)样本
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样本,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选取2个班级,共发放问卷300份。每个班级都分别进行调查,由人工仔细甄别,抛弃无效问卷,并最终取得289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使用SPSS21.0进行管理,对问卷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以探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中职生逆反心理情况
西藏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总体得分为2.8541,对意见的逆反得分2.7064,限选的情绪反应得分为2.8950),抑制外来影响得分为2.8935,对依存的逆反得分为2.7080,总体上西藏中职生逆反心理呈现较低水平。
(二)逆反心理在相关维度上的差异分析
1.性别
对西藏中职生进行性别变量上的差异分析发现:男生心理逆反(P=.004)的程度高于女生(P=.029)。
2.年级
结果显示,中职生逆反心理从年级变量来看具有显著差异。仔细对三个年级两两对比可知,一年级、三年级的逆反心理得分要比二年级的高很多。另外,在抑制外来影响、对依存的逆反、情绪反映的得分上,不同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对依存的逆反、限选的情绪反应得分上来看,一年级、三年级的得分要比二年级的高;从抑制外来影响上来看三年级的得分要比二年级的高[6]。
(三)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别对父母教养方式和自尊与逆反心理开展相关性分析,其中母亲、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同逆反信息呈负相关关系,父亲和母亲拒绝否认、父亲和母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偏爱同逆反心理呈正相关关系。另外,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同自尊都呈正相关关系,除父亲过分干涉外,其余各维度均与自尊存在负相关关系。且自尊与逆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四)自尊的中介作用检验
以上述相关性分析中以与逆反心理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父、母亲教养方式的各个维度属于自变量,自尊属于中介变量,逆反心理属于因变量,可以借助由Hayes 所提出的回归分析程序来检验中介效应。借助偏差矫正非参数百分比Bootstrap检验,重复进行1000次取样,对95%的置信区间展开计算分析,同时分析检验中介效应,详细结果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可以对逆反心理进行负向预测(β=-2.106,t=-2.2499,P<0.05),也可以对自尊进行正向预测(β=1.6843,t=-2.4249,P<0.01);父亲拒绝否认可以对逆反心理进行正向预测(β=1.4791,t=2.1448,P<0.05),也能显著的负向预测自尊(β=-1.7146,t=-3.4201,P<0.01);父亲惩罚严厉能够对逆反心理进行正向预测(β=2.7921,t=4.0273,P<0.01),也可以对自尊进行负向预测(β=-1.9875,t=-3.9136,P<0.01);父亲过度保护可以对逆反心理进行正向预测(β=1.6140,t=2.0891,P<0.05),也能显著的负向预测自尊(β=-1.2902,t=-2.2469,P<0.05)。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不能显著地预测中职生的逆反心理(β=-1.6718,t=-1.7711,P>0.05),但能显著的正向预测自尊(β=1.9022,t=2.7399,P<0.01);母亲拒绝否认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中职生的逆反心理(β=2.3327,t=3.6953,P<0.01),也能显著的负向预测自尊(β=-2.0654,t=-4.5681,P<0.01);母亲惩罚严厉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中职生的逆反心理(β=2.0256,t=3.2548,P<0.01),也能显著的负向预测自尊(β=-2.0227,t=-4.5600,P<0.01);母亲偏爱不能显著预测中职生的逆反心理(β=1.1976,t=1.9329,P>0.05),但能显著的负向预测自尊(β=--1.3479,t=-2.9679,P<0.01)。
进一步分析表明,将自尊作为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度保护、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和中职生逆反心理的中介变量时,间接效应是显著水平,直接效应也是。所以自尊在这些内容和中职生逆反心理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将自尊作为母亲偏爱、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中职生逆反心理的中间变量展开分析时,间接效应能达到显著水平,直接效应则不能。这表示,自尊在母亲偏爱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中职生逆反心理中是完全中介作用。
四、研究启示
(一)自尊在中职生逆反心理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起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逆反心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当父母亲在中职生成长过程当对其过分严厉或持否定态度时,个体自尊水平降低,更容易使个体形成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表现出违背主流价值观的现象,当其受到威胁或拒绝时更容易表现出对立情绪和行为,进而对青少年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当父亲在中职生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关心与爱护时,孩子更容易拥有高自尊水平,高自尊水平者对自我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生活充满希望,进而大大降低了逆反心理的发生频率。
同时,自尊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偏爱和中职生逆反心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当母亲在中职生成长过程中更多的给予关心、爱护时,个体更容易形成高自尊水平。以往研究也表明,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能够正向影响个体自尊水平。
(二)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本研究结果表明,自尊影响着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逆反之间的关系。该结果的启示在于,父母在解决中职生逆反心理的相关问题时应当考虑到自尊的中介作用。要通过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塑造个体的高自尊水平,使个体形成积极稳定的自我评价,进而削弱中职生逆反心理。已有研究表明,当家庭亲密度越高时,青少年逆反水平越低。因此建议家长营造亲密度高,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以降低中职生逆反心理发生的频率。
结语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时期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当前众多研究者已经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做了大量的探索,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仍需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Anneke vrugt. Preferential treatment of women and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theory: An experi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J].1992, 22(3): 303-307.
[2]李荐中,汪洁,高赛男,崔光成.中职生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发生率及其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23):1960-1962.
[3]韩梅,谷传华,王慧,薛雨康. 中职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人格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6(05):69-74.
[4]HELLMAC M,MCMILLIN W 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and Self-Esteem.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J].1997,137(1),135-138.
[5]郭治斌,林丽华.青少年自尊、家庭亲密度及逆反心理的关系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1):25-28.
[6]李玮,徐翰程.西藏初中生逆反心理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西藏教育,2021(01):41-44.
作者简介:李 玮(1994.06— ),女,汉族,甘肃省武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小学教育。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西藏中学生高阶思维提升研究”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ZEDGP220053)。